天天看點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明朝有一個人物,他沒當過皇帝,卻當了二十四年太子,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當太子期間,其他25個皇帝無一人敢和他搶太子之位。這是為何?

因為根本搶不過啊,無論是甯王朱權還是野心更大的燕王朱棣,他們在朱标漫長的二十四太子生涯中,都安分守己,沒有一人上演争奪皇權的戲碼。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要知道自古以來,在皇權的誘惑面前,發生過多少醜陋不堪的事情,唐朝李世民為奪位殺死太子李建成,清朝康熙之後“九王奪嫡” 詭谲神秘……

面對一席寶座,人性可謂是扭曲到了極點,多少人為此不惜鬥個你死我活。是以朱标二十四年太子生涯中,各皇子間能這麼安靜,倒算是奇事一件了。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一、朱元璋霸道護嫡

朱标之是以能穩居二十四年太子之位不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朱元璋霸道護嫡的結果。朱标是朱元璋與結發妻子馬皇後生下的長子。朱元璋還是個小兵時,馬皇後毫不嫌棄嫁給他,為他日後發迹出謀劃策。朱标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又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戰最久的皇子。是以在他的心裡,朱标是繼承皇位的不二人選。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對于這一點,朱元璋從未有過動搖,反而處心積慮,為朱标太子之路掃清障礙。為了培養朱标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朱元璋還給朱标配備了最強的老師陣容,如:徐達、常遇春、李善長,湯和、鄧愈、劉基等。朱标六歲起,明朝最有名的儒學大家及開國功臣宋濂親自授課,一路輔佐。

這些老師師承于朱标,朱标也敬重他們,在他長大後,超級強大的老師陣容變身為朱标背後的超強幕僚集團。誰要是想奪位,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除了給太子配備老師,朱元璋還親自循循教導,常常語重心長地講述治國理政的道理。除此以外,但凡朝堂上有人對朱标有過不利的言論、行為,朱元璋是一概不放過。

朱元璋用實際行動霸道護朱标,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認定朱标為唯一繼承人的決心,大臣們都不敢有疑議。其他皇子們在見到朱元璋為力挺朱标殺雞儆猴對那些不法官員的做法後,心中亦是有所顧忌。若不是腦子抽風,誰不想放着錦衣玉食的皇子生活而去和殺伐決斷的父親對抗搞背叛呢。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二、不容小觑的朱标

朱元璋把自己的理政經驗一一傳授給了朱标,自是飽含了對他殷切的期望。朱标,也從未讓他失望。

從性情上來說,相較于朱元璋的暴戾,朱标卻為人溫和,待人和善,很有仁君之風。這也是朱元璋喜歡他的原因之一,他自己夠狠,但不希望兒子同自己一樣,朱标重感情,懂禮數,宅心仁厚,與他形成了鮮明的互補。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比起兄弟間的互相殘殺,朱标是一個很看重手足之情的人。他對待其他兄弟都十分友好,在衆皇子們的心中,也很信服他的能力與品行。

他的皇兄們如朱樉、朱棡都曾犯過不少錯誤,有一次惹得朱元璋發怒要重罰并廢除他們的王位,都是朱标挺身而出從中調停,才免除了這些兄弟的罪責。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人心都是肉長的,朱标以他的仁愛赢得了好口碑,有這麼好的大哥,再加上背後的力量,其他兄弟哪有什麼理由去争奪皇位。

這也是朱标聰明的地方,父親朱元璋已經在大家心目中落得個殘暴的形象,自己若是同他一樣,根本等不到繼位的那天就會被百官唾棄,兄弟間也不可能那麼和睦。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朱标任太子期間,各皇帝都有各自的藩地,平時,各地藩王若沒有朱元璋的意旨是不能回京城的。藩王們有自己的兵權,但是隻能在有外敵入侵的時候才能使用,其他時間并無太多職權。

朱标作為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多次在朱元璋的屠刀下保住了兄弟,是以,他在兄弟間的威望也很高。還有,朱标背後的幕僚集團是朱元璋留給他的太子黨。個個分量都不輕,比如藍玉、常開等人,都是大明重臣,朱标能駕奴得了他們,證明能力也不弱。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曆史上,很少皇帝能在當朝時期就放手讓太子參與政務,因為這樣會對皇帝權力構成威脅。可是,朱元璋這樣工作狂的開國之君,卻能放手讓朱标處理政務,不得不說,對他的信任與倚重是無人可比的。

朱标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内主持朝政,幾乎沒有讓朱元璋有過公開對他的不滿,更加沒有過更換太子的意向。由此可見,朱标的為人處事等等各方面,都讓他非常滿意。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三、馬皇後生下的福星

朱元璋發家前,大腳馬秀英不嫌棄他窮也不在乎他當時隻是一名小兵,反而與他患難與共,共創帝業。婚後不久,公元1355年生長子朱标,那一年,朱元璋已經27歲。

當時,朱元璋兩次進攻南京,仗打得慘烈都以失敗告終。而到了那年的十月份,長子朱标出生的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極了,當即在旁邊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沒過多久,他帶兵第三次攻打南京,竟真的成功了。攻下來後,一下子有軍民幾十萬人投降于他,這一次,朱元璋實力大增,為他日後建立明朝打下了非常關鍵的基礎。從某個角度來說,在朱元璋的心裡,朱标就是他的福星。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朱标十二歲那年,朱元璋稱吳王,不久後,立朱标為世子。當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登上帝位後,效仿西周年間的嫡長繼承制度,将長子朱标立為太子。嫡長繼承制明确了皇位的繼承人第一順位必須是嫡長子,唯有嫡長子去世後,其他皇子方有繼承機會。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制度一經頒布後,朱元璋要求子孫後代都是遵循。可以說,朱元璋不管立不立這個制度,朱标在他心目中都是堅定的繼承人人選。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後,隻是更加保障了朱标的地位。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跟朱标争太子,是不想還是不敢?

四、總結

可以說,朱标的太子之路可謂是一帆風順,父親霸道保護,兄弟間相處和睦,他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挫折,沒有過一絲波瀾,唯一遺憾的就是他都還沒有等到繼承大明大業的那一天卻早早地離開人世。

朱标死後,他的兒子朱允炆成為朱元璋新的希望。然而,朱元璋還是低估了自己兒子們的野心,他去世後,朱允炆即位,朱棣的野心不再隐藏,一逮住機會就跳了出來,其結果,已經是衆所皆知了。這些,都是後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