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黨授予的最高榮譽,我一定要到現場來領。”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堅定地說道。眼前這位老人,叫郭瑞祥,在黨年齡已達84年,他是所有“七一”勳章獲得者中黨齡最長的一位。
就這樣,101歲的紅軍老戰士郭瑞祥盡管已經年邁,但是他依然不顧家裡人的勸阻,急忙從大連趕往北京進行參會。郭瑞祥身着綠軍裝,坐在輪椅上被授予“七一勳章”。
雙手接過勳章,老人倍受感動,眼角早已濕潤。老人的雙手顫抖着,随後用右手在一本紅色的紀念冊上寫下了八個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看似簡單卻又繁重的八個字,郭老用自己的一生來進行實踐與證明。

一、年少便有鴻鹄之志
郭瑞祥,來自河北魏縣,他于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他是矢志不渝、初心不變的紅軍戰士,16歲便投身革命。
在抗日戰争時期,郭瑞祥軍功赫赫,陸續參加了冀南戰役、反掃蕩戰役、肖渠戰役等,并且表現得十分出色。在參與這些戰役中,他也獲得了不錯的功績,先後獲得了許多枚勳章,分别為:“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
郭瑞祥小時候家境十分貧寒,經常是食不果腹,一家人需要天天為吃飯發愁。春天,家裡缺少糧食,需要挖野菜進行充饑;冬天,郭瑞祥需要拾糞,他的耳朵和腳經常被涼飕飕的寒風凍得發紅龜裂,甚至是溢出血來。
在郭瑞祥很小的時候,他在河北的一家鄉間私塾讀書,讀書期間刻苦學習,了解到有關共産黨的内容,接受了早期的共産主義思想的熏陶。
父親也是鄉醫出身,他為村裡的百姓看病幾乎從不收錢。但卻在郭瑞祥還很小的時候就遭受了地主階級的迫害,在慘遭地主的毒打後,父親便在大年初二這個舉家團圓的時候就撒手人寰了。
父親走後,家裡隻剩下母親和妹妹,光景變得更加艱難了,這讓年少的郭瑞祥印象十分深刻,便對隻會一味奴役、壓迫剝削底層老百姓的資本家十分抵觸,與此同時,他更加期望公平正義,年紀尚小便立下了不凡的志向。
在郭瑞祥15歲的時候,他便在大人的帶領下為黨發傳單、送消息,積極參加黨的一些地下活動。在16歲那年,郭瑞祥便投身到革命的潮流之中。
那時候,郭瑞祥主要的工作任務是幫助共産黨推薦引進先進的大好青年,并且做好情報的收集、傳達工作。作為黨的政治幹部,郭瑞祥緻力于做好黨的組織工作,他經常向周圍的同志耐心講解我軍的宗旨、黨的紀律,嚴肅講明軍隊管理規章制度、組織紀律遵守的重要性。
1937年3月,郭瑞祥在戰亂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自入黨後,郭瑞祥一生始終追随黨,為黨和國家奔走效勞,奉獻自身,默默無聞。1939年初,郭瑞祥帶領了一支40多人的隊伍,加入了當地的八路軍,不久後他便帶領這支軍隊去往河南濮陽。
談起加入八路軍,郭瑞祥總是覺得十分親切,對共産黨有一種特别的好感。他飽含激情地說:
“在共産黨上司的軍隊中,不管是上級還是下級,他們都格外友善,形同手足。”
當初,郭瑞祥參軍時就感到無比光榮,是以對共産黨上司的武裝力量十分熱愛。
二、軍功卓著,忠誠愛黨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淩更加變本加厲,國内環境變得更加複雜險惡,動蕩與沖突不斷交替。郭瑞祥依舊不懼危險,他積極牽線,隻為發展共産黨員,為黨支部注入革命血液。在村裡組建起了黨支部,為部隊收集了大量情報。
1940年5月,肖渠戰争爆發。在魯西南,有一個地方叫肖渠,日軍兵分兩路,對共産黨上司的軍隊發起猛烈的進攻。當時兩軍對峙,戰況十分激烈,許多溝壑都被士兵們的鮮血染紅了,周圍到處都是橫躺着的屍體。
日軍的炮火不斷襲來,在槍林彈雨中,子彈橫飛,戰火紛飛中,郭瑞祥指令戰士們架起機槍向日軍掃射,對日軍實行進攻。戰後,就在敵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郭瑞祥帶領部下乘勝追擊,繳獲了敵人十幾匹戰馬、一批騎兵步槍和一把機槍,這大大打擊了敵人的嚣張氣焰。
1946年9月,郭瑞祥擔任了任東明縣獨立營政治委員,上級組織指令他帶領150餘名戰士向敵人發起圍攻。由于這個消息不慎洩露,敵人的軍隊增至1000餘名,我方軍隊的人數處于下風,敵我雙方力量懸殊。
這場戰鬥從拂曉打到天黑,敵軍有吃的喝的,後援力量尚且雄厚,可是我方士兵們卻是滴水不盡,對體力消耗得特别大。在生死攸關的時刻,郭瑞祥便帶領黨員骨幹組成了“尖刀班”突擊組,拔刀沖擊,勇敢的戰士們像老虎一樣蜂擁而上,為100多名被圍困的戰士殺出了一條血路。這場戰役,郭瑞祥和戰友們最終突圍成功,郭瑞祥也是以榮獲了二等功的佳績。
三、要繼續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
在離休之前,郭瑞祥擔任了貴州省都勻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在擔任這個職位時,他都是公平無私,一心為了老百姓着想,從來沒有為家裡人謀求過任何私利。
離休之後的郭瑞祥,也沒有放棄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他每天都需要學習,了解國家形勢。有的時候,他還會招呼自己的孫子,讓他逐字逐句念出來給自己聽,聽到振奮人心的金句,他還會激動地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
他始終認為,隻有堅持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才能在政治上跟緊時代的步伐。随着年齡的增長,郭瑞祥隻能戴着老花眼鏡看書,右手呢,則是拿着擴大鏡,認真讀書看報的樣子也是十分可愛了。有的時候,他也會用剪刀将報紙上的一些圖檔和文字材料,并且工工整整地拼湊在一起。
到了晚上,郭瑞祥為了了解國家的近況和大事,也經常蹲守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新聞聯播》。郭瑞祥待的時間最長、活動最頻繁的場所,則是家裡和幹休所。在這方獨特的“小天地”裡,他堅持從整體出發,顧全大局,在“象牙之塔”内依舊積極地作出自己的貢獻。
因為多年擔任政治幹部,在增強部隊黨組織的上司力、組織力、執行力方面,郭瑞祥具有比較豐富的經驗,他知道如何有效帶領一支隊伍,能牢牢掌控住隊伍,確定部隊成員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在幹休所裡,面對年輕的幹部書記,他總是諄諄教誨,将自己以往的政治幹部經驗一一傳授給了年輕人。
郭瑞祥家有一個祖訓:永遠不給黨和國家添麻煩。他的六個兒女深受父親的影響,從來沒依靠過國家,上山下鄉、轉業複員,都在普普通通的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從原來的工作崗位下崗後,兩個兒子便合力開起了一家小五金店,基本上能維持家裡的基本生計。
直到獲得“七一”勳章之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郭瑞祥表示:
“我17歲入黨,一輩子跟黨走,談不上什麼功勞。我活了101歲,在有生之年,要繼續為黨的事業奮鬥!”
郭瑞祥為黨和國家奉獻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高風亮節的英雄品質必将流芳百世,萬古長青。
文/林村村
參考資料:
1、《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勳章”獲得者》,央廣網
2、《戰鬥英雄郭瑞祥:百年足迹,丈量初心》,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