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就多次對高麗用兵。從1231年到1259年,蒙古七次入侵高麗。雖然給高麗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由于高麗軍民拼死抵抗,元統治者認識到要徹底征服高麗絕非易事。而高麗王室雖因退保江華島而得以苟延殘喘,但是半島上下,蒙古鐵騎所過之處,廬社為虛。高麗早已陷于兵财兩竭,不能再戰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聯姻成了雙方的最佳選擇。
忽必烈同意了這個要求,将自己的女兒齊國大長公主(姓孛兒隻斤氏,名忽都魯揭裡迷失)嫁給當時的忠烈王。這段婚姻還是比較順利的,大長公主的肚皮也很争氣,很快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高麗忠宣王。這次聯姻以後,蒙古人開始把北韓王室當做自己人,不再謀求武力推翻,還經常援助糧食和物資。更重要的是,北韓王朝權力穩定了。
安平公主出嫁的名義是招贅驸馬,不是外嫁和親。安平公主脾氣不好,經常辱罵包括丞相在内的官員大臣,達官貴人們一見到安平公主個個都是戰戰兢兢,唯恐被安平公主責罵。在1279年高麗年饑,元朝贈與高麗物資渡過難關,當時的高麗有點類似西方王國,王族喜歡近親結婚。而元朝安平公主的到來,大大改善了近親結婚的狀況和惡果。
以後的曆代高麗國王,其命運與王昛幾乎也都差不多,有的甚至還不如王昛。雖說高麗王娶了蒙古的公主,能夠止息戰火,對百姓來說是件好事,然後這就慘了高麗王,要長久忍受被壓制甚至是羞辱,要說絕望都正常,隻是悶悶不樂,那真算是心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