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下旬,侵華日軍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向南京殺來!這個六朝古都、國民政府所在地的南京,很快就暴露在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之下!
12月12傍晚,日本華中派遣軍谷壽夫師團、上海軍司令松井石根師團分别從中華門、雨花台向南京市内發起進攻,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即将降臨在南京軍民的頭上。
12月13日,時任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20聯隊上等兵的東史郎随部開進了南京城!
而也正是從這一天起,他們拉開了大屠殺的序幕。持續長達6個多星期的殘忍屠殺,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污濁、黑暗的一頁。
30萬無辜軍民遇難、數不清的婦女慘遭侮辱,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之下,淪為一片瓦礫廢墟!
而實際上,在入城之前,東史郎們就接到指揮部的指令——消滅所有的中國俘虜!

圖 | 東史郎先生(左一)
而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沒有多餘的食物供給俘虜,是以必須将他們給處決掉。
當然,處決俘虜不僅可以解決糧食的問題,還可以消除他們聯合起來報複的可能性,畢竟死掉的敵人是不會組成遊擊隊的。
于是,從12月13日淩晨,冬史郎所在的第十六師團步兵第20連隊占領中山門開始,便将在長江邊上俘獲的中國軍人用機槍進行猛烈的掃射,集體屠殺!
南京徹底淪陷後,第十六師團便根據事先拟定好的計劃,對南京城内及城外東郊地區進行了大規模殘酷地“掃蕩”。而在具體“掃蕩”過程中,第十六師團俘獲了許多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
在如何對待俘虜上面,日軍全然不執行《日内瓦公約》中的相關俘虜政策,決定采取“全部徹底消滅”的方針!
不過,想要執行這一項指令,其困難程度是非常之大的,因為他們所占領的是一座人口遠遠超過他們軍隊數量的城市!
據後來的史學家統計,當時南京城中被困的軍民人數在60萬人左右,其中有近10萬的中國軍隊,而進攻南京的日軍兵力也隻有5萬人左右。
是以他們很清楚,想要屠殺數以萬計的俘虜絕非易事,即便是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也是非常困難的,倘若他們奮起反抗,那麼對于日軍來說,其後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那麼,他們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由于日軍兵力有限,是以他們主要依靠的是——欺騙!而想要執行如此大規模的屠殺行動,他們大緻拟定了這幾個步驟!
首先,日軍向困于城中的中國軍隊許諾:隻要答應停止抵抗,并繳械投降,那麼将會得到公正的待遇。
等到中國軍人前來投降時,便将其分為100到200人的小隊,然後再将他們騙到不同的地方進行殺害。因為這樣一來,便分散了中國軍人的實力,即便是他們反抗,也能很好地處理!
如此卑鄙無恥、兇暴殘忍的手段,簡直是駭人聽聞!
在日本人看來,由于之前上海抗戰的失利,大部分的中國軍隊對抗戰都持消極态度,是以在如此“哄騙”之下,必定會放棄抵抗。
而事實也正如他們所料想的那樣,在圍攻南京的時候,日軍隻遇到了零星的抵抗。
在12月8日的時候,已經占領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的日軍,開始向南京外廓陣地發起進攻。激戰至11日晚,蔣介石便通過顧祝同電告時任“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的唐生智:
“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繼撤退,圖整理而期反攻!”
蔣介石的這封電報,無疑催生了唐生智後撤的念頭!
在12日的時候,日軍第六師團一部突入中華門,但并未深入,其餘的城垣陣地依舊掌握在中國軍隊手中,但負責守衛中華門的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卻擅自帶領部分部隊向下關逃跑。
當日下午,唐生智便倉促召集師以上的将領,下達撤退指令!結果在具體撤退時,唐生智又釋出了一系列沖突的指令,緻使一部分士兵無辜慘死!
而大部分未能及時撤退的士兵,隻得流散在南京街頭,其中有不少人丢下武器,換上便裝躲進了南京的安全區。還有另外一大部分士兵則被迫向日軍投降,并希望能得到良好的待遇。
東史郎在自己的日記中,就曾詳細記錄了南京淪陷後數以萬計中國士兵投降的場面!
圖 | 被日軍殺害的中國軍民屍體堆滿江邊
東史郎所在部隊進城後駐紮在一座廣場内,12月18日,他們接到指令要急行軍去收容2萬名俘虜。
在抵達目的地後,東史郎看見有大約7000名的俘虜被解除了武裝,并被集中在一個狹小的地方,俘虜們衣衫褴褛,有的穿着藍色棉軍服、藍色棉大衣,戴着帽子;有的則用毯子裹着頭,手裡還拎着粗布袋子;有的還背靠着床墊子……
随後,日軍将這些俘虜分别配置設定給各個中隊,每一個中隊大概領兩三百人,要求自行将他們處決!
“七千人的生命轉眼之間就從地球上消失,這是個不争的事實”,“但是我覺得這太不人道、太殘酷了”,東史郎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盡管此時的東史郎對日軍的殘酷暴行表示些許的憤恨,但同樣也有一個問題在困擾着他,那就是這些中國軍人為何不願反擊。因為當他們發現俘虜人數遠超過他們的人數時,還曾一度感到震驚和恐懼!
他曾在日記中寫到:“有這麼多人,超過了兩個中隊的兵力,我在想他們怎麼會變成俘虜?竟然沒有嘗試任何抵抗。這支部隊一定有很多軍官,但一個也沒留下,我想這些軍官一定都悄悄溜走了。盡管我們有兩個中隊,而且那7000名俘虜也已經被解除了武裝,但如果他們奮起反抗的話,那我們的部隊肯定會徹底被消滅。”
東史郎對此思緒萬千,他為中國士兵感到難過,但卻對此毫無辦法,因為他很快也會成為一名嗜血的劊子手了!
後來,他們将俘虜殆帶到附近的村莊,并企圖将他們趕進村裡的一座大房子裡。
東史郎回憶道:剛開始“他們猶豫不決,不肯進去,他們仿佛把這個地方當做一個大屠宰場,但後來他們還是屈服了,一個接一個的進去。隻是當日本人企圖把中國俘虜的毯子和被褥拿走時,一些俘虜才與日本人争奪。”
整個屠殺,完全是秘密,且分階段進行的!
根據1937年12月16日《朝日新聞》的記者橫田報道說:“日本在靠近烏龍山和幕府山的炮兵要塞俘虜14777名士兵,僅僅是俘虜人數就構成了問題,因為他們第一次抓到這麼多俘虜,沒有足夠的人員處理他們。”
而我們也都知道,日軍在南京的無數暴行中,最大的一次集體屠殺戰俘事件,就是發生在幕府山附近。
幕府山地處南京的正北面,位于南京城和長江南岸之間,相傳晉元帝司馬睿過江,王導在此設立幕府(即參謀部),因而得名。此地山巒延綿起伏,遠眺景天一色,萬裡長江從山下奔流而過,景色迷人,讓人流連忘返!
然而,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卻有超過57000餘中國軍民在此遇害,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東史郎所在的侵華日軍第十六師團,其罪行累累,當時被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等報紙大肆宣揚的所謂“百人斬”就發生在這個師團。
而所謂“百人斬”,說的是日軍在侵占南京前,該師團的步兵第六聯隊第三大隊副官野田毅少尉和小隊長向井敏明少尉,相約在抵達南京時,看誰先用軍刀斬殺滿一百人。
結果到了湯山,向井敏明隻殺了89人,而野田毅隻殺了78人,兩人都不滿一百,是以這也就意味着,競賽還沒有結束!
這兩個劊子手自然也不肯善罷甘休,在紫金山下,又繼續開始了他們那所謂的殘酷“競賽”。最後,向井敏明殺了106人,野田毅殺了105人。雖然兩人都完成了任務,但究竟是誰先殺滿一百人的,卻沒有辦法證明!
不過,這在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看來并不重要,向井敏明甚至大言不慚地說這是“友誼競賽”或“玩意兒”。
是以此次“競賽”不計較勝負,準備再以150人為标準,或以千人為标準進行“競賽”,至于具體實施,那就看“興趣”而定!
此等喪心病狂,殘忍暴虐之手段,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圖 | 劊子手: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然而,對于日軍在南京所犯下的種種罪行,他們卻堅決予以否認,并試圖翻案!
比如1972年,鈴木明在《諸君》月刊中發表了《南京大屠殺的虛妄性》一文。之後,山本七平又著書《我方的日軍》,公然宣稱“南京大屠殺是無稽之談”;
1982年7月的時候,日本文部省更是強行修改曆史教科書,将原教科書中的“日本軍隊占領南京時屠殺了大量的非戰鬥人員,并受到國際上的指責”,改為了“遭到中國軍隊的堅強抵抗,日本蒙受重大損失。是以,日軍在攻擊南京時屠殺了大量中國士兵和平民,并由此受到國際上的指責。”
如此篡改曆史、颠倒黑白的行為,簡直讓人感到不恥和憤怒!然而,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日本的這一行為立刻遭到了國際上的強烈指責,很多“當事人”開始紛紛站出來說話,其中作為“南京大屠殺”參與者的東史郎就是其中之一。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東史郎将日軍在南京的種種暴行,都記錄在了他的日記本上。
由于1939年時因病獨自回國,是以并沒有受到憲兵的搜查,是以他才能将共有5卷37萬多字的“陣中日記”作為自己人生體驗的“見證”完好地珍藏了起來!
1987年7月6日,東史郎邀請自己的兩個戰友,在丹後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并展示了自己的這本日記,介紹了親身經曆的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侵華日軍的暴行。
而東史郎之是以要選擇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主要是因為當時日本右翼勢力對南京大屠殺的翻案!
後來,東史郎又專程趕赴南京,模拟他“陣中日記”中記述的西木虐殺的中國人的現場!
東史郎雖然曾是侵華日軍中的一員,也曾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過罪行,但他與那些拒不承認、而且還試圖翻案的人卻有着本質性的差別!
東史郎不但勇于承認自己當年所犯下的戰争罪行,并為此作出檢討,最重要的是,他還長期堅持與日本的右翼分子作鬥争,還留了像《東史郎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批判》這樣有利于世界和平事業的寶貴财富!
東史郎生前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南京大屠殺是我親身經曆的鐵的事實,日本必須正視和承認這段曆史,真誠地向中國人民檢討謝罪,才能發展真正的中日友好關系!”
在文章的最後,讓我們一起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同胞們,緻以深切的哀悼吧!勿忘國恥,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