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在《色彩理論》中說過,藍色"既令人振奮又甯靜",現代繪畫之父保羅·塞尚(Paul Cezanne)稱其為"其他顔色的共鳴",藍色賦予它的獨特屬性自古以來就吸引了人們。它讓人想起天空,海洋,水和宇宙;它代表着純潔、理性、和平、浩瀚和憂郁,是許多藝術家心中靈性的象征。有很多藝術家癡迷于藍色,維米爾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畫作中,或者女孩,或者女人,都是藍色的聲音。
維米爾幸存的畫作隻有36幅,與同期相比數量不多,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維米爾的成就主要展現在色彩上,他對色彩的研究和應用是最高的,通過他現存的畫作的視角可以感受到,藍色的畫面非常獨特和永恒。與古代藝術中的紅色,黑色和棕色等常見顔色不同,藍色在維米爾時代是一種奢侈品。
在維米爾現存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是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内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于1665年創作的一幅油畫。這是約翰内斯·維米爾的傑作之一。它目前收藏在荷蘭海牙的莫雷特斯皇家美術館。
這是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張張紙還不多,油色已經幹裂了,但這樣一幅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畫,卻讓很多識字的水墨參觀者,眼前的參觀者畫不下去,是什麼在震撼自己的心呢?這是照片中的英雄———一個戴着珍珠耳環的年輕女孩。
欣賞畫作:
女孩在畫中驚人一瞥似乎抓住了觀衆的靈魂。維米爾在畫作中使用全黑背景,産生了相當強烈的三維效果。黑色的背景散發出女孩形象的魅力,使她看起來像黑暗中的一盞明亮的燈。照片中的女孩側身,轉過頭來凝視着我們,嘴唇微微張開,仿佛在說些什麼。她閃爍的眼睛裡充滿了情感,她的頭微微向左傾斜,仿佛迷失在一千個念頭中。女孩穿着一件簡單的棕色外套,白色領子,藍色頭巾和一塊紅色的頭巾布,顔色對比鮮明。
維米爾在他的畫作中使用普通,簡單的顔色和有限的色調範圍,然後使用清漆來實作層次和陰影。這幅畫的另一個亮點是女孩左耳佩戴的淚滴形珍珠耳環,在女孩脖子的陰影下似乎可見,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珍珠通常是維米爾畫作中貞潔的象征,評論家說,珍珠很可能是在十幾歲女孩結婚前夕制作的。
畫中少女的氣質是非同尋常的塵埃,她盯着畫家,也盯着我們。當你欣賞這幅畫時,觀衆很容易融化在這種脈絡的凝視中,而我忘記了兩者。荷蘭藝術評論家Goschyed認為這是維米爾最好的作品,北方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微笑》的魅力在于她的神秘,沒有人确切知道為什麼這個女人能夠散發出如此安靜的微笑,以及畫家是如何在什麼心情下畫出這樣一幅作品的。
作者簡介:
維米爾(1632-1675)是一位大師級畫家,在他死後已經迷失了兩個世紀,是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第三個重要代表。荷蘭在17世紀是歐洲一個繁榮的大國,文化藝術相當發達,哈爾斯、倫勃朗的成果,在歐洲藝術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維米爾在十七世紀中葉是繼黑爾斯和倫勃朗之後獨一無二的。在荷蘭文化和藝術正在失去民主傳統的時代,荷蘭城市代爾夫特和約翰内斯成為一個先進的藝術中心。維米爾出生在這個城市,也出生在這裡。然而,這位偉大的畫家雖然在他有生之年就為人所知,但卻貧窮而負債累累,當他年輕強壯時,他突然去世,隻活到43歲。在他死後,他被遺忘了,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他才被藝術評論家重新發現,他的名聲繼續蓬勃發展,給了他應有的地位。他被稱為"斯芬克斯,已經睡了兩個世紀",是一個"神秘畫家"。
圖檔顔色:
耳環的白色顔料來自英格蘭北部的峰區,女孩頭巾上的藍色是從今天在阿富汗發現的青金石磨成的,紅色是胭脂蟲,由墨西哥和南美洲仙人掌植物上發現的昆蟲制成。
藍色比黃金更珍貴。由于最初用于制造顔料的礦石僅在阿富汗北部的山區生産,意大利商人不得不旅行數千英裡才能将其從阿富汗通過海路運輸到歐洲,使藍色成為文藝複興時期最昂貴的顔料。
粗糙
高昂的價格賦予了這種顔色獨特的象征意義,通常用于繪制聖母瑪利亞的長袍,但維米爾使用藍色,當時隻有聖母使用,繪制了那個時代最奢侈的桌布,女仆圍裙,女裝和編織毯子。維米爾将藍色從神聖的符号中解放出來,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但這幅畫效率低下,移動緩慢,使其負債累累。
時至今日,畫面中的女孩依然以神秘迷人的笑容迎接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随着時間的流逝,依然會被人們銘記為純潔迷人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