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隻知道華為手機厲害,卻不了解除了消費者業務以外,華為還有營運商業務和企業業務這兩大業務闆塊,而且其年營收都在千億以上,三大業務闆塊築起了華為這家中國科技巨頭。
但随着美國修改晶片規則,直接影響了華為各項業務的市場佔有率,特别是消費者業務闆塊的手機産品,銷量更是一瀉千裡,已經從全球第二淪為了others行列。

不過華為并沒有是以妥協,向來是“越挫越勇”的華為曾經曆過多次危機,相信這次也不例外。
為了填補消費者業務所造成的營業額空缺,華為已經決定開始賣車了,2021年底,華為聯合賽力斯推出了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問界,并釋出了首款搭載鴻蒙系統的汽車問界M5。
從産品層面來看,問界M5是華為投入最多精力打造的車型,這款車不僅擁有華為智能座艙系統,同時還搭載了華為純電驅動增程平台,甚至音響系統都有華為的元素。
由于華為對問界M5整車介入程度非常高,再加上由華為官方管道銷售,是以這款汽車釋出後,也被外界視作是一款沒有華為标的華為汽車。
在外界看來,華為之是以要高度介入對問界M5的整車制造,是因為之前與其合作推出的賽力斯SF5銷量太糟糕,大半年時間僅僅賣出了幾千輛,而華為迫切需要一款産品來為自己的汽車業務開路。
是以問界M5的誕生,可以視作華為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産品,而對于這款産品,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更是直接攤牌了。
餘承東近日在接受采訪時明确表示,2022年華為要挑戰年銷量30萬輛的銷售目标,合作車企一年的銷售額将達到1000億元。
這個目标顯然是很高的,因為“電動三傻”2021年均未達到。從全年傳遞情況來看,現在火爆的小鵬、蔚來和理想,2021年的傳遞量分别是98155輛、91429輛、90491輛,三家企業的累計傳遞量都沒有達到30萬輛。
而華為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玩家,一登場年銷量就要打敗三家造車新勢力,其目标确實不低,盡管挑戰巨大,餘承東還是迎難而上了,因為華為發展汽車業務迫在眉睫,原因有三點。
首先是讓線下零售店生存下來,為華為手機的重新崛起提供基礎。
在過去一年裡,華為推出的新款手機寥寥可數,線下零售店早已無法靠賣手機為生,而銷售汽車将能夠從根本上緩解線下門店的營收壓力,幫助線下管道存貨下來。
其次是發展自身的汽車業務,做汽車行業的頭部供應商。
華為曾多次強調不會造車,但問界M5使用的很多零部件均來自華為,也就是說,華為是在變相銷售自家的汽車零部件,為做頭部汽車供應商打下基礎,吸引更多的車企與華為合作。
最後是讓華為智慧出行和全場景智慧生态加速成長,進而完善整個鴻蒙生态。
汽車是華為智慧生态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汽車搭載的華為鴻蒙座艙系統,便可以與鴻蒙手機、平闆等裝置無縫連接配接,鴻蒙生态不斷完善,華為的優勢也将得到持續性地增強。
是以餘承東定下30萬輛、1000億銷售額的目标,确實是攤牌了,目的就是要向外界證明,即便是沒有手機業務後,華為也能夠找到新的出路,并且未來隻會越來越好。
當然,華為想要實作這個目标,所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畢竟整個行業缺貨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那麼你們是否看好華為汽車年銷量突破30萬輛呢,歡迎評論、點贊、分享,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