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1953年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北韓人民軍的配合下,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了反擊作戰,史稱抗美援朝“夏季反擊戰”。

此次反擊作戰原本在第二階段,也就是1953年6月15日的時候,就因北韓停戰協定即将簽字而宣告結束。

但就在北韓停戰勢在必行的時候,南北韓的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強行扣留了約3萬中朝方戰俘。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圖 | 闆門店談判期間

北韓停戰談判于1953年4月下旬重新恢複以後,李承晚集團便極力主張扣留北北韓戰俘,公開反對停戰。

除了發出各種聲明外,李承晚集團還在部分城市組織反對停戰的遊行,試圖來阻止停戰。

5月25日,美方接受中朝方提出的遣返戰俘方案後,南北韓代表便開始拒絕出席談判會議;

6月8日,停戰談判達成關于戰俘遣返問題協定後,李承晚集團的表現更為過激,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停戰的實作。

李承晚之是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很清楚,如果一旦北韓停戰實作,那麼他“武統”北韓的美夢也就宣告破滅了;此外,一旦停戰,那麼美國對他的援助也就可能減少。

總而言之,對于當時的李承晚來說,不停戰,遠比停戰獲得的利益更大,是以他才如此千方百計地阻撓停戰。

為了阻止停戰,李承晚一方面表示極力反對,一方面則借此向美國提出要價。

看來這一次,李承晚已經是下定決心铤而走險了。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圖 | 李承晚

在經過秘密策劃和精心布置後,李承晚開始下令“釋放”那些不直接遣返的北韓人民軍被俘人員。

“釋放”戰俘的任務,由李承晚的親信、時任南北韓憲兵總司令員‘元容德’具體組織實施。

元容德先是指令看守戰俘營的南北韓保安部隊打開戰俘營的大門,武裝警察在外面負責接應,接着再通過漢城中央電視台進行廣播,以号召當地居民收容戰俘并加以掩護。

從6月17日到6月19日,論山、馬山、釜山等戰俘營中的2.5萬名北韓人民軍戰俘,以及50名志願軍被俘人員,在南北韓保安部隊、武裝警察和特務的脅迫下,陸續離開了戰俘營。

截止到6月底,南北韓方共“釋放”人民軍戰俘總計2.7萬餘人。

李承晚集團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行扣留了北韓人民軍被俘人員,并聲稱‘是他們主動要求編到南北韓軍中去’的。如此無恥龌龊之行徑,着實令人汗顔!

李承晚集團的這些行為,極大違背了停戰談判中剛達成的遣返戰俘協定,進而促使停戰談判無法繼續進行。

那麼,李承晚這樣做的目的達到了嗎?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李承晚集團的這些破壞行為,在國際上引起了劇烈的反響!

不但民主國家和各國政府紛紛表示譴責,就連那所謂的“聯合國軍”的成員國們,譬如英國、法國、加拿大等,也都對李承晚集團的這一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

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以及接替艾奇遜任國務卿的杜勒斯,也覺得在面子上非常難堪,原本都已經說好要開展停戰談判,但李承晚這個“豬隊友”卻突然來了這麼一手,真是讓人憤怒不已。

為此,艾森豪威爾還專門給李承晚發了一封急電,指責他“違抗了聯合國軍司令部的指揮”,并且還威脅說:

“要是你堅持目前的方針,就無法使聯合國軍司令部繼續同你一緻行動,除非你準備立即毫不含糊地接受聯合國軍司令部的指揮,處理并結束目前的敵對行動,否則就将另行安排。”

從我志願軍入朝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就連吃苦頭,繼續打下去的話,美國也勢必會遭到更大的損失,是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雙方坐下來談判,促使北韓全面停戰。

但作為美軍重要隊友之一的李承晚,現在卻突然跳出來反對并破壞北韓停戰談判的形成,這不僅讓美國人感到臉上無光,很可能還會對自身造成更大地損失。

是以,對于向來看重利益的美國人來說,勢必會出面譴責、制止李承晚集團的這一行為。

那麼,作為實際交戰的中朝方,其态度又是如何呢?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圖 | 麥克阿瑟和李承晚

對于李承晚集團的這種破壞和平的行為,朝中方面當然也不能容忍!6月19日,毛澤東就親自緻電李克農并告金日成和志願軍首長,指出:

“美軍總部明知故犯地縱容李承晚破壞戰俘協定,引起全世界嚴重注意和紛紛責難……帝國主義陣營内部的争吵和分歧正在擴大。鑒于這種形勢,我們必須在行動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勢,給對方以充分壓力,使此類事件不敢再度發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動。”

除此之外,毛澤東還特别指出,要以北韓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和志願軍司令員的名義,寫一封措辭嚴厲的信給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

爾後,以金日成和彭德懷名義緻函克拉克,強烈指出“美方必須擔負起這次事件的嚴重責任”。

此時,無論是戰場上的軍事形勢,還是政治形勢,都對中朝方十分有利。

為了對李承晚集團的破壞行為表示抗議,朝中方談判代表團要求休會,直到美方作出保證後,再開始談判。

當然,中朝方面也很清楚,如果單單隻是通過言語譴責的話,勢必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必須得在此基礎上加以軍事壓力才行。

為此,時任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立即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圖 | 彭德懷元帥

第二天一早,彭德懷便收到了主席的回電,表示同意此建議,并指出:“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為适宜,要看情況發展才能作決定。再殲滅僞軍萬餘人,極為必要。”

爾後,鄧華、楊得志、李達根據彭德懷的訓示,立即給各部隊下達作戰訓示,并電告北韓人民軍前線指揮部和開城代表團,指出:為了配合闆門店談判,決定在軍事上繼續給予李僞軍以狠狠地打擊,并要求各部隊随時做好戰鬥準備。

此次行動主要是針對李僞軍展開的,對于美軍及各外國幫兇軍隊,則不作主動攻擊,但如果他們貿然進犯的話,則必須予以堅決打擊。

是以正因如此,志願軍原本已經結束了的“夏季反擊戰”,現在正式開啟了第三階段的作戰。

從6月24日開始,位于一線戰場的志願軍7個軍,以及北韓人民軍第三、第七軍團,開始對南北韓軍發起進攻。其中對南北韓軍打擊得最狠的,還是“金城戰役”。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圖 | 金城戰役形勢圖

金城以南地區西起金化,東至北漢江,由美軍第九軍指揮的南北韓軍首都師和第六、第八、第三師4個師防守。

其基本陣地構築得有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點、地堡群,并以塹壕、交通壕互相連接配接,以此形成了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

南北韓軍的防禦體系看似固若金湯,但實則卻不堪一擊!

在“夏季反擊戰”的前兩個階段,南北韓軍的防禦體系分别遭到了我軍不同程度的打擊,其原有的防禦體系已經遭到破壞,盡管此時已經進行了重新調整,但其防禦結構尚未得到穩固!

此外,位于該部南北韓軍正面的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已經掌握了他們的防禦特點,并取得了進攻其營、團堅固陣地的經驗,查明了該部南北韓軍縱深陣地的工事情況。

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指揮的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六十、第五十四,總計四個軍另第三十三師,擁有82毫米炮擊跑以上的火炮約1000門,其中山炮、野炮、榴彈炮約有400門,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上,我軍皆占有較大優勢。

可以說,此次戰役,是我軍自參戰以來,打得最“豪氣”的戰役之一。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6月23日下午,第二十兵團新任司令員楊勇将軍、原代司令員鄭維山将軍和政委王平将軍等人,給所指揮的各軍發出作戰訓示,并同時上報志司,決定将所指揮的四個軍另一個師編成西、中、東3個作戰集團。

具體部署如下:

以第六十八軍、第五十四軍第130師為西集團;以第六十七、第五十四第135師、第六十八軍202師為中集團;以第六十軍、另配屬的第三十三師為東集團;以第五十四軍第134師擔任兵團的預備隊。

該作戰部署獲得了志司的準許,并決定将第二十一軍交由第二十兵團指揮,第九兵團的第二十四軍配合第二十兵團作戰。

爾後,第二十一軍被編入“東集團”作戰序列中!

三個作戰集團,在第九兵團第二十四軍的配合下,于7月13日黃昏時分,正式向南北韓軍四個師駐守的正面25公裡的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金城戰役”,就此拉開了序幕!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戰役,是我軍轉入陣地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第一次攻擊,同時也是抗美援朝戰争中的最後一次攻擊,并且還是抗美援朝戰争中唯一的一次陣地進攻戰役。

自1952年下半年以來,我軍的地面火炮雖然在品質上不能與“聯合國軍”相比,但是在火炮的數量上,我軍卻占有較大優勢。

此次戰役中,我軍就集中了1480餘門火炮,雙方地面火炮對比達到驚人的7:1,兵力對比則以3:1占據優勢。

戰役打響後,我軍的一千餘門火炮一齊開火,共發射炮彈19000餘噸,摧毀了南北韓軍陣地的主要工事,僅在一個小時之内,我軍就突破了南北韓軍的全部陣地。

截止到7月14日黃昏,我軍已經将戰線拉平,并且向南最遠推進了9.5公裡,之後繼續向南北韓軍縱深發展,最遠的又繼續推進了8公裡。

我軍的強大攻勢,頓時讓“聯合國軍”緊張了起來,尤其對于美軍來說,更是緊張得不得了!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為了遏制住我軍的進攻,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馬克斯韋爾·泰勒’,立即組織美軍第3師和南北韓軍第5、第7、第9、第11師及第3、第6、第8師餘部,總計8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對我軍實施大規模反撲。

敵軍來勢洶洶,正面硬剛的話隻能是兩敗俱傷,于是我軍立即轉入防禦。

截止到7月27日,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團營級1000餘次的反撲。

金城戰役,總曆時十五天,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及第九兵團第二十四軍一舉突破了南北韓軍四個師防守的正面寬達25千米的堅固陣地,并向南擴充陣地達160多平方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區的戰線,打殘了南北韓軍四個師,斃傷俘敵5.3萬餘人。

當然,此次戰役中,我軍也付出了2.5萬餘人傷亡的代價。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金城戰役的勝利,充分表明了我志願軍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要知道,在1951年“聯合國軍”發動的“秋季攻勢”期間,我軍雖然在金城以南給予敵人以重大殺傷,但陣地還是被敵軍突進6到9公裡。

到了1952年的“夏季攻勢”之後,我志願軍不但可以守住陣地,而且還可以攻占敵軍連以下兵力防守的堅固陣地。

到了1953年夏季之後,我軍的作戰能力得到極大增強,可以攻占敵軍營、團兵力防守的堅固陣地。

而“金城戰役”中,我軍更是一舉攻占了南北韓軍四個師防守的正面達25公裡,縱深10多公裡的堅固防禦陣地,并且還突進18公裡之多。

北韓停戰勢在必行,李承晚卻突然從中作梗,彭總:再殲他1.5萬人

事實證明,我志願軍部隊,是一支善于在戰争中學習和成長的威武、強大之師。難怪毛主席曾說:“我們的軍隊是越戰越強!”

整個“夏季反擊戰”,曆時兩個半月,中朝軍隊總共進行了139次戰鬥,斃傷俘敵達12.3萬餘人,擴充陣地240平方千米。

此次作戰,不僅嚴懲了李承晚集團,而且還極大加深了美方内部沖突,不僅促進了北韓停戰的實作,而且還有力地保證了停戰後北韓局勢的穩定。

1953年7月27日,戰争雙方在《北韓停戰協定》上簽字!

至此,曆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争”,最後以中朝人民的勝利,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失敗而宣告結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