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黑面仁心、額間一新月、素衣青衫”,包青天的形象躍然紙上。

我們都知道包拯是著名的清正廉潔官吏,素有“青天”之稱,在古代時更是被神話論,稱其是文曲星轉世,來到人間是為民而來,斷案如神、勤政辦公。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曆史上的包拯是宋朝廬州人,“不愛烏紗隻愛民”,一生當官隻為為民做主,不追求官場上的名利。

包拯雖以清正廉潔出名,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的斷案能力,素被贊歎“斷案如神”,民間多有流傳他精彩斷案的作品,其中一個就是“偷舌殺牛案”。

原來,一農夫報案稱牛的舌頭被人割了,希望包拯能幫他抓住這個賊人,而包拯在聽完他的案件情況後,直接給出讓農夫殺牛的建議,還說殺了牛之後,賊人自然會自動現身。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那麼牛被人割了舌頭,為什麼通過殺牛,就能知道誰是罪魁禍首呢?

随着農夫遵照包拯之言而行時,我們才終于知道,其實就是邏輯推理題,隻要知道了犯案動機和賊人的心理活動,就可以一步步将他拉入網中。

農夫報案,牛舌被割

宋仁宗慶曆年間,包拯坐鎮開封府,各種稀奇古怪的案件層出不窮,就連老百姓的家中失竊、鄰裡沖突等小案件,隻要告到面前,包拯都會認真且嚴肅對待。

一日清晨,還在更衣的包拯,忽聽得府衙傳來聲聲擊鼓聲,他連忙趕到衙内,看是有何冤情。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包拯走至前廳,就看到一位老農站在廳中間,手中還牽着一頭牛。

包拯問老農為何而來,老農說是為告冤而來,家中隻有一頭耕地的牛,如今無緣無故被人割了舌頭,希望青天大老爺能為他找出賊人,還他清白,也給他一個交代。

原來在宋朝,殺牛是犯法的,宋朝法典規定“無事殺牛者皆判刑”。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被割了舌頭的牛,自然也活不長了,而到時牛死,如果找不到罪魁禍首,不僅老農一家失去重要勞動力,就連老農也将會被判刑。

無奈之下,老農隻好報官,希望能得到官府的幫助,抓住賊人,澄清他的清白,免他牢獄之災。

原本老農是先報與村官,但這是太過匪夷所思,村官不相信老農之言,情急之下,老農隻好來找到“為民做主”的包青天。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沒頭沒尾的案件,令在場衙役都犯了難,割牛舌,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人目睹此事發生,想要查也不知從何開始。

包拯聽完老農之言,沉吟片刻對老農說“你且先将牛牽回家宰了,等你将牛殺了之後,小偷自然會出現”。

包拯斷案,老農殺牛賣肉

老農聽了包拯的話,雖然不解其意,但也已經無可奈何,想着當官的自然有他的道理,于是遵照包拯之言實行。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老農回到家,看着因被割了舌而痛苦不已的牛,再想想這是家中唯一的一頭牛,雖然心痛,但還是狠狠心,手起刀落,将牛殺死了。

老農殺牛後又看到幾個衙役來到家中,問他們何事,衙役轉達包拯的話,讓老農殺牛後,将牛肉拿到熱鬧的集市上賣,到時候賊人看到自然就會出現了。

老農雖然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要殺牛之後大張旗鼓地在集市上賣牛肉,又為什麼賣牛肉就能抓住賊人。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不過基于對包拯的信任,老農雖然不了解但也不糾結,聽從安排就是了。

于是他将牛肢解,清理内髒,把牛肉砍好清洗幹淨,切成小塊放入竹籃中,等待第二天一早就趕早市,賣掉這些牛肉。

老農一大早就帶着牛肉趕到集市,挑選了一個好位置,等待客人的到來。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宋朝時期因令無故不得殺牛,而且農耕時代,牛是最大的“勞動力”,非常珍貴,是以賣牛肉的非常少。

突然有一個人拿着新鮮牛肉出來賣,自然吸引了不少詢價買辦的顧客,正在老農生意繁忙之際,有一個人死死盯着老農,心中另有打算。

小偷自投羅網

開封府上來了一個報案的人,正是昨天集市上死盯着老農賣牛肉那人,他所告之人正是那老農。

這人要告老農私自殺牛賣肉,要求衙門出面将老農抓拿回來懲處。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話畢,隻見包拯面露笑意,沒有如這人預料的咨詢詳情,也沒有安排衙役去抓人,反而是大手一揮,叫衙役将堂下這人抓住了。

随後包拯又傳老農過來對峙,在一番逼問之下,賊人終于認罪,一一告知真相。

原來這人與老農有仇,為了報複老農,于是想出了這個害死牛,又不留下把柄的主意。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他想着自己不親手殺牛,自然不會有問題,隻是割了牛的舌頭,牛不會一下子就死,而是慢慢地血盡而亡,到時候就可以栽贓嫁禍老農為“私欲偷殺耕牛”。

誰知這完美的報複計劃,栽在了包拯這兒,如果是其他不盡心盡力的村官,要麼不管不信,要麼無法想到找出賊人的方法,那這個鍋或許老農真得背定了。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可惜他遇上了嚴肅嚴謹的包拯,不論大事小事,隻要他知道就不會坐視不理,隻要他管,定會負責到底。

結語

包拯在通過老農的描述中,知道耕牛不會無緣無故被人割舌,隻能是另有所圖或者與老農有仇。

另有所圖的話,牛舌也沒有什麼特别的用處,而且隻老農家的牛被割舌,由此推斷與老農有仇的幾率最高。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不論做什麼事,都是有一定的原因,隻要找出動機就好辦了。包拯猜測割牛舌的人是老農的仇人,肯定很樂意看到老農出事,是以才會叫老農殺牛賣肉,這樣相當于把“私自殺牛”的罪證送到賊人手中。

賊人看到老農“知法犯法”,肯定會有所行動,隻要他一動,拔出蘿蔔帶出泥,案件自然水落石出。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讓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兇手自會落網

是以包拯的“斷案如神”并不是有“神明相助”或者“神機妙算”,一切基于他對于犯罪行為的了解。

包拯精準地把握賊人的作案心理活動,再通過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出結論,再進行一一證明,最後案情解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