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臣以能行為能,君以能賞罰為能。——《人物志》

封建帝國,帝王充當的,往往是規則制定者的角色,對于天下的治理,既沒有辦法做到事無巨細,也不能太過理想主義。

相比之下,如何能夠通過一些四兩撥千斤的方法,達到服衆、立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正如開篇《人物志》中說的那樣,隻有懂得駕馭之術的帝王,才會有機會實作心中的偉業。

而要說起在這方面有着突出才能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便是極為經典的例子。

當年的李世民因為玄武門事變備受诟病,而為了彰顯自己并非殘暴君主,他曾大刀闊斧地推行過很多仁治政策。

最有名的就要屬釋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的事件,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全體死囚的盡數回歸,還真的成為了李世民在位的一大功績。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但其實,縱觀曆史不難發現,這一仁德之舉的背後,更像是一場政治作秀,死囚的盡數回歸一樣有着難以言表的無奈與悲哀。

隻為收攏人心的政治賭博——死囚約定

貞觀六年,因為當年宣武門事變,才得以繼承大統的李世民,依舊需要不斷應變着來自外界的議論紛紛。

在很多人看來,這位當初通過手足相殘獲得皇位的人,一定是位暴君不假。

而另一邊,李世民早已開始盤算着,通過各種仁治手段,來給自己徹底洗白。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偶然的機會,李世民翻閱了關押在死牢中,等待來年秋後問斬的死囚名單,一時興起,他決定前往死牢,看一看這些死囚的情況。

而且,在唐朝曆代帝王統治時期,也常常會出現不同名目之下,囚犯被赦免的情況。

當李世民來到死牢,面對着可以輕松決定自己生死的帝王,很多死囚紛紛開始跪拜在李世民的面前磕頭、忏悔。

面對死亡,大多數死囚心中,都無比渴望着李世民,可以給自己一條生路。

面對此情此景,李世民生出了恻隐之心,當場,他宣布了一道旨意。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那就是立即釋放死牢中的390位死囚,他們可以有半年的時間與家人攜手走過,等到來年的秋天問斬期限到來之時,再回到死牢接受刑法即可。

當李世民宣布自己做出的決定後,身邊的一衆随從都大為震驚。

要知道,李世民此舉在曆代帝王中都是極為罕見的,而且,他要寬大處理的并不是其他人,而是一群世人眼中十惡不赦的将死之人。

死囚們謝過皇恩後紛紛離去,當時的大臣大多認為,他們這一去,一定會是一去不複返的結局,試想,大多數人都會在面對死亡之時,心生逃避的心理。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可讓大家大為震驚的是,第二年秋天,當死囚們被執行死刑的日子将近時,390名死囚悉數傳回天牢,甚至,大家都表示心甘情願接受刑法。

李世民見到這些死囚,如此信守承諾,一時間龍心大悅,索性,他又下了一道旨意。

将這些死囚全部無罪釋放,一時間,這位被很多人認定是暴君的帝王,轉變了很多人看自己的眼光。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實際上,這些死囚之是以得到了如此寬大處理,恰恰是因為在他們的配合下,李世民的這一場政治豪賭,獲得了他心中想要的收攏人心的效果。

死囚盡數歸來的真實原因

在很多人看來,釋放死囚之舉,一定是李世民作為君王的仁德之舉,畢竟,作為掌握着天下人生殺大權的帝王,沒有什麼比赦免将死之人,更能彰顯仁德。

但其實,當我們了解了唐朝當時的平民治理情況就會知道,390位死囚的盡數歸來,其中有着很多必然與無奈。

首先,在法律執行力度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古人更加看重高貴的德行,尤其是信守承諾的精神。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是以,當李世民先做出對死囚寬大處理之時,死囚們也會選擇投桃報李的方式,報答李世民。

畢竟,這位帝王給了他們最後可以與家人團圓的機會,作為報恩,很多人也會選擇信守承諾回到死牢接受刑法。

其次,看似在李世民宣布釋放死囚時,這一衆人獲得了自由,其實,他們不管走到哪裡都還是有着相關官員的暗中監視。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也就是說,并不見得所有的死囚,都會有前面提到的信守承諾的精神,而一旦他們真的存在想要僥幸逃脫的念頭,這些暗中監視他們的官員,也會出面制止,這些死囚真的想要逃之夭夭也是不容易的。

最後,也應該是這些死囚顧慮最大的一點,便是唐朝刑罰中最嚴苛的連坐制度。

雖然唐代一直有着大赦天下的仁治傳統,可連坐制度的冷酷,也還是超出現代人的想象。

可想而知,當初被特赦回家的390名死囚,很多家中有着年邁的長輩以及年幼的孩子,即便死囚可以孤身一人遠走高飛,這些羸弱的家人,也會是以受到株連。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是以說,單從這三個原因中任何一個來考量,這些死囚都會身不由己地回到死牢。

對于他們來說,所謂的幾個月的人身自由,也是在監視之中的,接受與服從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場四兩撥千斤的政治作秀

對于李世民來說,源于宣武門事變,他繼承帝位的前幾年,似乎沒有什麼比在群臣以及百姓面前,樹立仁德形象更為重要的事情。

而這一場與死囚的約定,在很多現代人看來,就是一場四兩撥千斤的政治作秀。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試想,從人性本能來看,沒有任何一種赦免,會比免于死罪更加值得慶幸,從唐朝子民來看,沒有任何一種帝王的恩典,會比同時赦免390位死囚更加值得傳頌。

千萬别忘了一點,這場所謂的仁德之舉,恰恰是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開始的。

也就是說,天下人傳頌的帝王仁德之舉,實際上可以看做是李世民的自編自演,可對于不明真相的人來說,這樣的舉動,就是在彰顯李世民的仁德。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唐太宗在施恩于天下,以求得好名聲的過程中,做出的最為劃算的一次選擇。

結語

綜合來看,一場看似彰顯君主仁德的大赦特赦背後,有着極為濃厚的政治意味。

再結合李世民時期唐朝的政治環境來看,身為後人的我們,才會真正清楚李世民赦免死囚的真實用意。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再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當然,面對生命即将被終結,逃亡也希望渺茫,390位死囚居然沒有一個抱有僥幸心理而悉數傳回,我們也應該看到唐朝人心中,對于誠信的無比看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