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許世友将軍是我軍的一員悍将,他的一生都在與戰争打交道,22歲指揮黃麻起義、28歲擔任紅軍騎兵司令員,指揮紅軍長征,随後又輾轉抗日根據地,指揮八路軍作戰,解放戰争期間又立奇功,解放了濟南。
1979年,74歲高齡的許世友将軍本應安享退休生活,但此時越南,在中國西南地區發難,推到兩國界碑,炮擊在邊境地區生活的中國居民,甚至将軍隊開赴到了中國境内。
由于事态愈演愈烈,組織決定派遣軍隊,開展對越自衛反擊戰。
老将出馬
和平年代的許世友将軍,時刻心系着祖國的國防事業,對祖國邊境地區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十分關注。1978年底,廣州軍區情報部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屢次收到中越邊境地區越南軍隊出沒的情報,這讓許世友嗅到了一絲危機。
許世友憑借着多年的戰争經驗,推斷“越南要動手了”。為了證明自己的推斷,和保證中國邊境安全,許世友立刻向軍委做了彙報,并且從外交部得到一些越南華僑在越南被攻擊的情報。
分析完外交部的情報後,許世友說道:“這群忘恩負義的東西,我們在那麼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搞建設,訓練軍隊,現在倒好,反過來欺負到我們頭上了。”徹夜難眠的許世友,在第二天就向軍委請示,想要帶兵攻打越南。
1978年的中國,剛剛結束了10年浩劫,且國際局勢還屬于冷戰的環境下,中國要想打這一仗,還需慎重。1979年1月底,鄧小平訪美歸國,在謹慎分析了全球局勢後,中央軍委做出最後的決定,“準備開啟對越反擊戰。令許世友掌管廣西邊防部隊全部兵力。”
就這樣,74歲的老将許世友披挂上陣了。
大戰前夕
來到廣西,許世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廣西和越南交界處是否還有交通線和貿易站在使用。“這些交通線和貿易站必須盡快封閉撤離,否則将會是我軍的一大隐患。”他對廣西地方政府說道。經廣西政府全力配合在2周内,就關閉了所有中越邊境的貿易站,封閉了中越鐵路線和公路交通線。
大戰前的隐患排除工作做完後,許世友開始思考作戰計劃。在許世友回憶錄中記載“許世友在對越反擊時,計劃着讓中國的坦克部隊在此次戰役發揮實力,全軍圍繞坦克部隊的動向發起總攻。”
《孫子兵法》中說道“不戰乃屈人之兵,為上上策。數倍于敵,而合力攻之,為上策。”當時的中國無論是國力還是兵力,都要比越南強,是以許世友将軍的決策是非常正确的。
确定了作戰計劃後,接下來就到了作戰動員的時候了。由于當時美蘇争霸進入白熱化階段,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我國能在越南打這一仗,實屬是天賜良機。是以這場戰争我們隻能一戰取勝,決不能像美國一樣陷入越戰泥潭。
許世友非常明白這個道理。于是他對全體指戰員說“此次戰役我軍必然會勝,但你們仍然要認真對待,不可輕敵,。”(越南在當時号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為了確定戰争能勝利,許世友在動員大會上給全軍立下了軍令:“不前者,殺!臨陣怯逃者,殺!延誤戰機者,殺!投敵叛國者,殺!......”這個軍令就是許世友将軍著名的《十殺令》。
反擊懲戒
1979年2月17日,戰鬥打響。我軍在戰鬥伊始,就在中越邊境上取得了火力壓制性的優勢,數萬門大炮,在百公裡的邊境線上轟擊了一個多星期,敵軍被迫轉入叢林打遊擊。
見敵軍在邊境線上沒了動靜,我軍東西兩線部隊集體沖鋒,将戰場轉移到了越南境内。此時的許世友見大軍先頭部隊已經進入越南境内,于是指令坦克部隊準備全部進軍越南,步兵部隊在叢林殲滅越南遊擊軍。
我軍戰鬥進行得很順利,2月27日,僅有十天時間,我軍部隊就打到了諒山一帶,對諒山地區的敵軍形成合圍,一旦攻下諒山,越南首都就能順勢一舉拿下。
包圍諒山後,許世友指令部隊炮轟諒山。兩天後諒山被我軍攻陷,殲敵1.3萬人,随後大軍越過奇窮河,直逼河内。
“我軍此戰的目的是懲戒越南,而不是占領越南”這是軍委當初下的指令,許世友回想到。可當時我軍的坦克正在越南,以每天近百公裡的速度火速推進,眼看的就能推翻越南黎筍政府,但軍令難為。許世友隻好下令撤軍。
撤軍途中,許世友越想越氣。據将軍回憶“我們在撤軍途中,發現了我國援助越南的設施和大量物資。于是就下令部隊,凡見到援越裝置立刻摧毀,物資立刻搬走,搬不走的同樣立刻銷毀!”
為了防止越南卷土重來,許世友将軍下令,将首都河内地區,方圓50公裡的電線杆全部拆除,工廠,礦場全部炸毀。以給予越南懲戒。
越南打完這一仗後,因基礎工業設施90%被毀,且沒有國際支援,導緻落後了将近20年之久。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勝利,讓編者想到一句歌詞“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我們的祖國雖不稱霸,但也絕對不會容忍被人欺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