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中年,告别三個錯誤

作者:非教師講中文

每個人都有那麼幾年,尤其艱難。

初入社會,在芸芸衆生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終日奔波,少得可憐的收入隻夠自己糊口;

像個陀螺一樣運轉,又不敢停下來,因為停下來隻會讓自己更加迷茫。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努力是正确的方向,為什麼很多時候努力的結果卻不盡人意?

《錯誤之書》的主人公戴維,是一家大公司的員工。

在父母和朋友看來,他有着體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過着羨煞旁人的生活。

事實上,公司雖然大,但常常拖欠工資;生活開銷越來越大,再也回不到讀書時無憂無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日子。

工作的壓力、複雜的職場關系、付出與收入的不對等、成堆的信用卡賬單,種種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

而父母年紀漸長,健康狀況越來越不容樂觀,他的壓力和煩惱,從不敢向父母提及。

在職場上節節高升,大把大把地賺錢,家庭美滿幸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些美好的願望就被生存的渴望、失業的焦慮所取代了。

在被四周的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時,偶然的機會,戴維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讓他學到了羁絆自己的幾個重要錯誤。

人過中年,告别三個錯誤

活在别人為你設定的劇本裡

老人年輕時是一位演員,她對戴維說:“别人都說我的演技相當不錯,可直到30歲我才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在扮演着别人筆下的角色。對演員來說或許很正常,對大多數人來說卻不是。

每個人都扮演着某個角色,這個角色卻是他人為了某種未知的目标而設定的,恐怕我們自己都沒注意到。”

老人将戴維帶到一場話劇的背景,看着兩個演員按照編劇的劇本演出。

戴維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努力地按照别人設定好的劇本來生活呢?

他想到自己,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為的是保住一份工作,而保住工作的意義,是不想讓愛自己的人感到失望。

屬于他自己的目标又是什麼呢?

人過中年,告别三個錯誤

“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活在别人為你設定的劇本裡而不自知。”老人說。

每個人的目标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激勵一個人前進的動力。

你的目标越清晰,你離實作夢想的日子就越近,目标明确,才能齊聚天時地利人和,實作夢想。

人過中年,告别三個錯誤

讓暫時的挫折變成永久的失敗

戴維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标之後,對未來有了更明确的規劃。

他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要建立事業,就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投入精力去學習。

轉變角度後,工作壓力忽然變得不同了,經受一份壓力的考驗,會讓他看到自己的成長。他不再渾渾噩噩地混日子,而是留意自己可以從每一天中學到些什麼,每個接觸到的人都是潛在的智慧來源。

為了将來要開創的事業上,戴維更關注積極向上的事物,不斷拓展人脈,不斷學習新知識。

一位企業家的經曆給了他很深的啟發。

企業家說:“我曾有過失敗的經曆,而且差一點就破産了。”

他賣過一款産品,一開始,銷量很不錯,但是後來由于存貨不足,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進貨;好不容易有了存貨,又有人賣得比他便宜,自己也沒有賺到什麼錢。

還有一次,他做了一個電商網站,也火了一陣子,後來因為版權方面的糾紛,又搞砸了。

“一開始,我會把怨氣撒到周圍的人和事上,是銀行費用太高,稅收啃掉了我們很大一部分的利潤,是物價太高,是員工不夠敬業等等。後來我意識到,所有這些人和事,都不會為了你而發生變化,你能改變的隻有自己的思維模式。”

人過中年,告别三個錯誤

借口是扼殺進步的野草,挫折才能讓機遇的種子生根發芽。

無論你是哪一種職業,在哪一家企業工作,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必定都會經曆失敗。

當失敗擺在眼前時,有人逃避躲閃,有人不屑一顧,還有人假裝不曾發生,而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讓暫時的挫折變成永久的失敗。

有人嘗試過做些什麼,失敗之後,就會放棄。

也許他曾在衆人面前演講,在經曆一次失敗後,就再也不敢站上表演台了;也許他投資敗北,就認為“我真的不擅長理财”……

這種思維方式,就像水泥一樣會漸漸凝固,一旦它變牢固了,就很難再被打破。

相反,如果我們在失敗後能調整自己,重新站到舞台上,往往可以重塑自我、改變現狀。

人過中年,告别三個錯誤

認為成功的道路是有限的

被諸多智者點撥的戴維,生活慢慢變得輕松陽光起來。

一次,他在大街上遇到一位畫畫的藝術家。

藝術家邀請他在自己畫了一半的畫作上,積極作畫,戴維吓了一跳:“實在抱歉,我從來沒有學過畫畫,也不是畫畫的料,我隻會毀了你的作品。”

藝術家緊緊握住戴維的手,将畫筆塞到他手裡,“世上的機會是無限的,可我們的大腦卻束縛了我們的行動。要學會打破固有束縛,解放自己。現在請閉上眼睛,看看你能創作些什麼吧。”

戴維開始動筆了,一開始,他并不知道怎麼畫,不過畫了一會兒,他後退幾步,發現自己添加的那幾筆也不錯。

畫完之後,藝術家問了他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如果你的人生就是一塊畫布,你對剛剛的創作還滿意嗎?”

“我其實并沒有多少準備,我隻是跟着感覺,在朝着更明确的目标畫下去。”戴維回答到。

藝術家介紹,自己在剛開始作畫的那幾年,身邊的朋友有的已經小有名氣,她時常會嫉妒他們,拿自己和他們比較,感覺自己的作品并不差,但為什麼成功的不是自己?

直到她想通一個道理,人們會有這種嫉妒心和焦慮感,其實是陷入了一個誤區,認為獲得成功的途徑是有限的,隻有那麼幾條。

人過中年,告别三個錯誤

事實上,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成功的途徑也是無限的。

有人可以通過售賣畫作實作功成名就,自己可以做其他和畫畫相關的事業,定制賀卡、設計成衣、教人畫畫等等。

别人在一個方面取得了成功,并不影響自己發揮潛能,做自己的事業,我們唯一要考慮的,是自己思維和能力的限度。

不要活在别人為你設定的劇本裡、不要讓暫時的挫折變成永久的失敗、不要以為成功的途徑是有限的……

越是簡單的道理,越容易被我們忽視。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能時常審視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一生,才不會渾渾噩噩、虛度光陰。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别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檔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