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她小時候家住的巷子口總有一個賣糖人的老爺爺。老爺爺捏的糖人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也有小貓小狗,各個栩栩如生,總能引來一群小朋友圍觀。媽媽告訴我這種有絕活的人叫作手藝人。
如今,手藝人越來越少了,我家小區門口也曾有一位修鞋修傘的老爺爺,他就是手藝人。
記得我剛上國小那會兒,有一次媽媽帶我去修傘,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觀察他:老爺爺看起來60歲光景,頭發灰白,面色黝黑,雙眼因年紀的關系有些凹陷,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鏡。他佝偻着腰,坐在修鞋鋪裡,低着頭全神貫注在手中的活兒上,他的身邊是一堆待修的破鞋破傘,伸手可及的地方放着一大箱修理工具。
等老爺爺忙完手中的活,媽媽把傘遞給他。接過傘的一瞬間,我分明看到了一雙布滿老繭的手,黝黑,粗糙。老爺爺習慣性地推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鏡,從工具箱中麻利地挑出需要的材料。我目不轉睛地看着老爺爺修傘,感到十分稀奇:平常看人修傘都是用的機器,沒見過用手繞的。爺爺一拉,一繞,一縫,那些針線就乖乖地排列在了一起。沒一會兒,傘就修好了,看不出有被縫合過的痕迹,就跟新的一樣,小小的我想着:爺爺一定有神奇魔法!
自從那會兒起,隻要放學早,我總愛來老爺爺的修鞋鋪看老爺爺修鞋。那時,老爺爺很忙,有客人來了,老爺爺頭也不擡,也不招呼,手上的活兒一刻不停,客人自覺地說明來意,放下待修的物品,或等着或離開。彼此間似乎已有默契,不需多說,流程一清二楚。
和别的老人不同,修鞋鋪的老爺爺似乎不愛搭理人,但是他的鋪子、他的手藝總能吸引像我這般大的小孩的注意,總有孩子駐足圍觀。我覺得,這個儲藏間大小的小鋪子裡有種魔力,叮叮當當是老爺爺的口訣,爸爸穿破的皮鞋、媽媽用壞的雨傘、奶奶不小心勾破的皮包在老爺爺的手中翻來覆去那麼幾回,就煥然一新了。
去的多了,我和老爺爺熟絡了。早上上學時,我會向老爺爺告别,放學回家時,老爺爺總會停下手中的活,對着我說:“放學了呀。”有事沒事的我還是愛往他的鋪子跑。
上三年級後,學校裡的功課一下子多了,媽媽也不再給我自由,下了課不是往琴房跑就是去補習功課。我也不再有時間去修鞋鋪看老爺爺。
有一天,我的書包帶磨破了,我突然想起門口的老爺爺,拿起書包就往小區門口奔,到了那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老爺爺,一起消失的還有他的修鞋鋪。
接連幾天,我都有留意小區門口,但是爺爺再沒出現過……
媽媽給我買了新書包,可我還是舍不得扔掉那隻舊書包,我還想着有一天碰到老爺爺,一定要讓老爺爺幫我修補好書包帶。
這隻書包,我再也沒有背過了,它一直躺在我家的儲藏室。
我突然想:老爺爺不見了,他帶走了修補的手藝,那麼有一天,這樣的手藝是不是也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