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黃花崗起義總指揮趙聲(1881-1911),字百先,号伯先,鎮江新區大港鎮人。他用畢生精力改造新軍,組織發動庚戌新軍起義與黃花崗起義,點燃新軍武裝起義的烈火,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趙伯先像

一、改造新軍

1903年,趙聲密撰《保國歌》痛斥清王朝的殘暴罪行,主張建立共和。1905年底,打入新軍的趙聲在廣西由黃興介紹加入剛成立的同盟會。1906年初,趙聲在新軍九鎮擔任軍官,利用招兵機會将他在社會結識的革命志士與在家鄉集中教育訓練的大批熱血青年都招入新軍。他在新軍中培植中下級軍官,以中下級革命軍官為核心,自上而下的對新軍進行民主革命的思想啟蒙與改造。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趙伯先戎裝像

招兵後趙聲升任九鎮三十三标标統,即将一批可靠的革命同志,陸續保薦、安排到三十三标各級上司崗位上。如:一營管帶伍崇仁、二營管帶顧忠琛、三營管帶柏文蔚、一營左隊隊官江謙吾、二營右隊隊官冷遹、憲兵正目李竟成、炮兵隊官熊成基、倪映典等。在趙聲的組織上司下,一支革命新軍在不斷發展。1906年2月趙聲帶領柏文蔚、倪映典、林述慶、林之夏、冷遹、伍崇仁、李竟成、陶駿保、趙念伯等第九鎮軍官加入同盟會,使新軍成為同盟會的重要成分與革命力量。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趙聲戎裝騎馬像

趙聲以新軍訓練條例要求“練兵”與“訓兵”并重為由,在軍中開辦“閱書報社”,每周對士兵作“精神講話”,以軍人養成教育為名,行革命宣傳之實。江謙吾的回憶錄說:趙聲為了培養部下,成立中下級軍官講堂,每天兩次外操,兩班講堂。他嚴督訓練,每逢星期六行軍一次,他率領全營到南京孝陵衛一帶野外演習,并作精神講話。休息時間,常與官兵講述元、明、清的曆史,如朱元璋起義推翻蒙元統治,滿清入關,對内殘暴,對外昏庸無能,立下不平等條約等等的曆史故事。趙聲講演激奮慷慨,聞者莫不淚下。就這樣,趙聲在南京新軍培養了大批革命人才,三十三标被他打造成為反清救國的革命堡壘,在蘇皖地區布下了革命火種。兩江總督端方曾氣急敗壞地說:“三十三标皆革命黨,可用大炮轟之”。從端方的這句話中可見短短一年的時間,趙聲運動新軍、改造新軍取得何等的成效。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60年代趙伯先故居 殷洪順/拍攝

1907年初趙聲到廣東新軍,在廣東新軍有效地進行了宣傳群組織工作,與南京一樣迅速形成了以趙聲為核心,以中下級革命軍官為主體的新軍革命黨群體。1908年春,趙聲改任黃埔陸軍國小監督,英武魁偉的趙聲成為青年軍人的偶像,被軍校師生們崇拜為“活關公”。他借機調朱執信、張醁村、姚雨平、胡毅生、姜證禅等革命黨人來校執教,大力發展革命黨;培植了鄧演達、鄧演仁、陳銘樞、蔣光鼐等一批新軍革命的後備力量。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趙伯先故居

趙聲人格高尚,文武兼資,他“對上不谄,對下不拿大”,他“願交天下士,傾我懷中藏”。他“聊持肝膽與君期,欲存天職甯辭苦”,在革命黨中具有崇高的威望與人格魅力。廣東軍界革命黨原有兩派,以姚雨平、張醁村為代表的巡防營革命黨與新軍革命黨不相往來,各自為戰。在趙聲的感召下,廣東軍界的各派革命力量都團結在趙聲麾下。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趙伯先化妝像及李竟成像

1908年,南方新軍擴建,趙聲安排革命黨人倪映典任新軍炮兵軍官,安排冷遹到廣西開展運動新軍工作。同年冬,趙聲調任新軍第一标任标統又大量安插革命黨人到各部隊任職。在趙聲的不懈努力下,廣州新軍中的同盟會會員增加到三千多人。在趙聲統領的一标、二标及倪映典的炮營中,官兵“加盟人數已達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張醁村:《庚戌新軍起義前後的回憶》《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二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2年版,第284頁)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二、戰略部署

1906年,當革命黨的死敵,号稱“殺人之枭”的端方來任兩江總督時,有同志向趙聲提議:待“端方上任接印時即阻殺之以起義”。趙聲認為九鎮新軍雖然具備了相當的革命力量,但安徽、江西方面還未準備和聯絡好。他說:“孤立無響應必敗,非俟蘇、皖、贛運動成就不可。亦必聯絡南京鎮兵以外之軍隊,同時并起,方足以舉大事”。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趙伯先故居 洪溪小子/攝

對于孫中山執意要求在廣東起義,趙聲顧全大局,對戰略作了全面規劃。趙聲去廣東發展前,授意熊成基去安徽發動新軍;冷遹、倪映典等同志繼續積蓄江南革命力量,待與廣東互相策應。“1908年春夏之交,趙聲在廣東新軍頻繁的革命活動受到當局的懷疑,為避敵耳目,麻痹敵人,借口回家省親,與江浙皖贛諸地同志進行聯系”(趙啟騄《趙聲革命事迹》),進一步落實與協調這一戰略布局。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在黃花崗起義的準備過程中,趙聲兼任交通課課長,交通課的職責就是聯絡長江中下遊各省,負責運動其他省份響應,為起義後的北伐作準備。因為長江中下遊的布局就是他親手實施,其革命力量多是他栽培的舊部。趙聲委派譚人鳳帶着必要的資金到江浙贛湘鄂等地啟動黨人,設立機關,準備響應。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趙伯先後人合影于原趙氏宗祠

庚戌和黃花崗兩次新軍起義雖在廣東,但參與兩役的上司者和重要革命黨人,卻遍及中南各省,這與趙聲多年經營長江和廣東新軍形成革命力量的網絡直接相關。後來雖然黃花崗起義失敗,北伐流産,但趙聲的先期發動工作與布局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和相繼各省的光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武昌起義後趙聲同黨餘部上司的江浙聯軍在迅速光複上海、鎮江,攻克南京的過程中,發揮着影響全國、震懾朝廷的作用。江蘇巡撫程德全上奏朝廷說:“不患武昌失陷,而患各處之響應”。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大港趙氏文翕分譜

趙聲通過五年艱苦卓絕的工作,在長江中下遊與兩廣地區運動新軍、精心布局,造就了革命的大勢。

趙聲對辛亥革命的曆史貢獻(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