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八”一詞來自一個皇帝,看他是如何從王八逆襲成好皇帝的

“王八”一詞來自一個皇帝,看他是如何從王八逆襲成好皇帝的

罵别人“王八”是對一個人極盡羞辱,殺傷力十足的攻擊,被罵者也是羞愧難當,氣得嗷嗷直叫。那麼“王八”這個罵人的詞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最早他來自于一個皇帝。

“王八”一詞來自一個皇帝,看他是如何從王八逆襲成好皇帝的

根據《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記載,“王八”一詞最早說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開國皇帝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小名行哥,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其家族世代賣餅為餅師世家。生得隆眉廣額,龍睛虎視。年輕時的王建潑皮耍賴,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可謂是壞事幹盡,為鄉裡人痛恨,由于他排行老八,都稱他為“賊王八”。

王建因販賣私鹽被人舉報,被打入大獄,當時販賣私鹽是重罪,不死也讓你半死。王建知道官府的人都A錢腐敗,他舍得花錢,打點獄吏。獄吏私自把他放了。他逃到武當山上躲藏了起來,武當山僧人處洪一日遇到王建,對他說:“我觀你像貌不凡,貴不可言,為什麼要做賊呢,你大可去投軍,為國家出力報效。”

王建恍然大悟,于是改邪歸正,到忠武軍(今河南省淮陽縣)從軍。後因戰功被提拔為隊正,也就是小隊長。在與黃巢的戰鬥中,因勇敢機警,更新為擁有千名手下的都頭。

王建雖然不識幾個字,但懂得審時度勢,中和元年(881年)黃巢攻入長安,唐禧宗逃往蜀地。得知唐禧宗入蜀後,王建和晉晖、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位都頭一起去成都投奔唐禧宗。唐禧宗大喜,患難之時見忠心,先賞賜了他們,賜号“随駕五都”,官拜衛将軍。光啟元年(885年)唐禧宗重反長安,由王建護送,封他為近衛神策軍宿衛軍使。王建覺得皇帝看得起他,對皇帝是忠心耿耿。不幾年,藩鎮又攻入長安,再次由王建護送出逃。王建冒着濃煙,孤身一人保護着唐禧宗通過即将被敵人燒毀的棧道。擺脫了追兵後,二人才得以休息,唐禧宗躺在王建的大腿上就睡着了。王建忘我的精神,讓醒來的唐禧宗大為感動,當即将身上的龍袍賞賜給了他。

天複三年(903年),唐昭宗封王建為蜀王。天複四年(904年),朱溫弑唐昭宗,立唐哀宗,并改元天佑。王建大怒,誓殺反賊,一血國恥,并不承認天佑年号,仍用天複。天複七年(907年)朱溫篡唐,自立為帝,建國号粱,史稱後粱。

朱溫欲拉攏王建,但王建鳥都沒鳥他。王建不承認後粱的正統性,欲聯合天下藩鎮攻打朱溫,但無人響應。同年九月,諸将勸說王建:“大王對唐朝忠心耿耿,但唐以滅亡,你不稱帝,難道要把大好河山讓給反賊朱溫嗎?你就稱帝吧”。于是六十歲的王建帶領文武百官在成都痛哭三天,九月二十五日在成都即皇帝位,國号大蜀,史稱前蜀。

“王八”一詞來自一個皇帝,看他是如何從王八逆襲成好皇帝的

王建在位十二年,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與民休息,擴充疆土。其本人也生活儉樸,為人謙恭,雖然不識幾個字,但禮賢下士,善待文人,不拘一格降人才,許多原來的唐朝官員紛紛投到其旗下。

在五代十國那個群雄争霸的年代,軍隊的強大是一個國家安全的保障。由于前蜀臨近吐藩,王建不斷購買吐藩馬匹,用以組建強大的騎兵。他的軍隊一直都很強,但不到萬不得已時,很少對外用兵,中原不斷的戰火硝煙,百姓流離失所,而王建治下的前蜀确是一片祥與安甯。

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初一,王建病逝,終年七十二歲,廟号高祖,葬于永陵。

“王八”一詞來自一個皇帝,看他是如何從王八逆襲成好皇帝的

羞辱妻子有外遇的男子常罵其為“烏龜王八蛋”,這是元朝以後才出現的。這王八指的就是鼈,也就是甲魚。甲魚的腹部紋路呈現“王八”兩個漢字,就稱其為“王八”。古人認為,母烏龜或甲魚趁公的不在的時候,偷偷與蛇交配,現在來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王八”一詞來自一個皇帝,看他是如何從王八逆襲成好皇帝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