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已成主流,這是無人能反駁的現狀。關于車企轉型電動化,我們也早已屢見不鮮。不僅是各大合資品牌紛紛轉投電動化産品的研發,就連那些品牌曆史動辄超百年的豪華品牌,也不得不順應時代地被迫營業。
所謂“被迫營業”,其實懂得都懂。這一點尤其是在頭部的豪華品牌身上展現的最為明顯,尤其是早期“魔改”來的幾款純電動車型,似乎寫滿了敷衍與不甘。如今真正開始布局電動化也更像是一種妥協。

相比之下,凱迪拉克算不算是豪華品牌中入局電動化最早的。直到前不久的廣州車展上,凱迪拉克才把自己的LYRIQ正式在國内亮相。但也就是從LYRIQ開始,讓我看到了它與其他豪華品牌對待電動化不同的态度。我認為,從LYRIQ起,将會是凱迪拉克又一次勇敢的開始。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從凱迪拉克的一些做法我們就能夠看出端倪。
作為一個品牌曆史超百年的豪華品牌,凱迪拉克在國内市場也同樣擁有着相當深厚的基礎,就拿經銷商來說,輕輕松松覆寫全國。但是,凱迪拉克卻沒有選擇像其他豪華品牌一樣将純電動車型擺在品牌展廳的一角。而是特意為純電産品,打造了獨具格調的IQ空間。
所謂IQ空間,其實看多了新勢力後大家都懂它的意義,大體上和各種新勢力的“體驗中心”無異。主要意義就在于帶給使用者更好的感官體驗同時也能強調品牌對LYRIQ的重視程度。在這件事上,凱迪拉克的推進很迅速。截至目前,凱迪拉克純電IQ空間已經在上海、杭州、南京、鄭州、廣州、深圳、成都7座城市完成布局,開業共11家店。在未來半年,凱迪拉克還計劃在重點城市再開設10家IQ空間。
從實際角度出發,相比于把新産品放入老管道,這樣的做法無疑更勞民傷财。但是,卻恰巧向人們表達了凱迪拉克在電動化程序上的決心和态度。
此外,創新的營銷模式也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
凱迪拉克針對電動車使用者的全新消費習慣,采用了最新的客戶直聯理念,通過IQ社群打造了線上的閉環式服務體驗。相比于傳統的線下到店看車,IQ社群可以實作APP看車、一對一産品專家咨詢、一站式管家服務等等包括售前、售後、營運、産品等在内的所有方面,你都可以在IQ社群一站式解決。線上下方面,IQ空間還會定期舉辦活動。就單從這一點來看,凱迪拉克目前所做的,是其他傳統豪華品牌并未做過的。
不過這些,也隻是加分項。真正讓使用者選擇的,最根本的還是産品,如何能實作一小時訂單破2000單?LYRIQ有自己的答案。作為中大型SUV産品,它擁有着5003/1978/1635mm以及3094mm的誇張尺寸,即便如此還能達到650公裡+的續航。而且,它還支援全生命周期快充,可實作24萬公裡内電池損耗5%以内。
車内,标配的33寸環幕視網膜大屏、增強型駕駛輔助等黑科技,讓整車的科技含量再度提升,客觀而言,這樣的産品,顯然不是簡簡單單的“油改電”能相提并論的。擁有高的訂單量,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結語:綜合來看,如果說有些豪華品牌是基于現實“被迫轉型”,那麼凱迪拉克更像是瞄準了趨勢,做足了準備才來的。從LYRIQ身上,我不僅看到了凱迪拉克的新開始,也看到了豪華品牌未來電動SUV旗艦車型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