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韓首都有塊石碑,南韓百姓将它視為“國恥”,為啥政府卻禁止毀壞?來看看

南韓首都有塊石碑,南韓百姓将它視為“國恥”,為啥政府卻禁止毀壞?來看看

在南韓首爾漢江南岸的松坡區蠶室洞樂天世界的樓背後,矗立着一塊時間接近四百年之久的石碑,讓現在的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這方石碑無論是碑陽(正面)或者碑陰(背面)均找不到一個韓文。在碑的正面,篆刻着滿文和蒙文,背面篆刻着古體漢字;通篇碑文刻有九百餘字,但其中最為醒目的還是碑額上的七個篆體大字:大清皇帝功德碑。

兩國對石碑的稱呼不同,做工也不同,國内的碑體雕刻大多比較精緻,而這塊碑則非常粗糙,這其中有工期的原因,也有對于這個被視為恥辱的石碑,北韓大概也不會認真打造的原因,實際上碑體安置沒幾天,其中一個就被破壞了。

南韓首都有塊石碑,南韓百姓将它視為“國恥”,為啥政府卻禁止毀壞?來看看

這塊石碑可謂命運多舛,安置不久就被人為的破壞了一個,一八九五年還被丢入漢江,但十八年後又被打撈上岸,到了一九五六年,石碑再次遭難,被人埋入土中,但八年後被洪水沖出

此戰中北韓方面出兵1.5萬人助戰,在明軍主力被擊潰後身為北韓軍都元帥的姜弘立率領僅剩的5000多北韓軍向努爾哈赤投降。這時正集中精力與明朝作戰的努爾哈赤并不願再行樹敵,是以對北韓一直采取拉攏政策。努爾哈赤并沒有難為投降的5000北韓俘虜,而是放他們回國,試圖以此改善與北韓的關系。

南韓首都有塊石碑,南韓百姓将它視為“國恥”,為啥政府卻禁止毀壞?來看看

在日本人控制南韓期間,因為日本人同樣對中華文化崇尚不已,是以他們沒有改變南韓人對中華文化的追求,在很多和我們有關的事物上,他們都允許南韓人保有了原有的樣子。

隻是在對待一些特殊的事物上,他們卻做出了不一樣的态度。

比如有一塊石碑,當時就遭受到了日本人的拆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