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蘇聯在上個世紀是和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當時世界上有兩個最強的國家,一個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另一個就是最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聯和中國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正因為如此,新中國建立之後,蘇聯也進行過很多的幫助。

如果不是蘇聯基于新中國幫助,那麼新中國在建立之後并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就鞏固國外局勢。并且在進行抗美援朝戰争的時候,蘇聯也傾盡全國之力,為志願軍提供了很多的武器裝備,使得志願軍能夠和當時的美軍有一戰之力。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但是國際社會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國家利益永遠是決定國際關系的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在赫魯曉夫上台之後,蘇聯對于中國的管控力度不斷加大,威脅了中國的統治和主權,中國便對蘇聯展開了抗議。

也正因為這樣,蘇聯和中國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出現裂痕,并且沖突越來越大最終走向破裂。中蘇關系破裂之後,蘇聯想方設法地想要将中國搞垮,于是便慫恿中蘇邊境地區的中國人向蘇聯移民,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擾亂中國内部的社會秩序。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蘇聯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實,因為當時邊境地區還并沒有接受教育的普及,是以在國家主權和國家原則這方面的觀念還不是特别的濃厚,經過蘇聯的一番勸說或者是威逼利誘,留在新疆地區的很多人都自發地跑到了蘇聯生活。

最大的一次移民事件就是伊塔叛逃事件,這次叛逃事件當中總共有6萬多名中國人投入了蘇聯的懷抱,并且改變了為了蘇聯的國籍。當時駐守邊境地區的官兵看到這麼多的中國人紛紛向蘇聯湧入,于是慌忙上報給中央。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當時的黨中央對于這些想要移民到蘇聯生活的人也并沒有進行阻攔,而是順其自然,讓他們投奔了蘇聯。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和這幾萬中國人民一同投奔蘇聯的還有兩名中國的開國将軍,這兩個将軍的叛國無疑是對于中國很大的打擊,同時也是一件性質十分惡劣的事情。

不過好景不長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世界大國蘇聯因為國内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宣布解體,蘇聯一經解體,那些當時跑到蘇聯生活的中國邊境人民便成為了黑戶,他們享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的福利,是以便想要重新回歸中國,重新做一名合格中國公民。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但是中國政府對于這些人的訴求卻是一再的拒絕,因為當時已經給過他們機會,面對中國政府的再三勸導,當年那些伊塔事件的主要參與者都義無反顧地投奔到了蘇聯,絲毫不顧忌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的身份。

現如今蘇聯解體,他們的個人利益受到侵害,于是便想要重新回到中國,這無論如何是都不能被允許的,而且那兩名将軍也想要重新回國,但是中國表示不會接受叛國者。雖然那兩名中将雖然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數年的戰争當中立下了很大的戰功,同時在當時社會上的地位很高。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但是他們的叛逃行為卻給社會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是以國家已經不需要他們這些人。不僅如此,當年的伊塔事件給中國帶來了十分重大的影響,新疆地區在當時還并沒有完全走上發展的道路,地區經濟也是非常落後。

當時那些邊境地區的人們投奔蘇聯的時候還帶走了很多重要的生産物資,甚至還有很多的牲畜,而這一行為無疑讓當時本不景氣的新疆經濟雪上加霜。但是中國政府并沒有指責和埋怨他們,而是讓他們去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現如今他們如同随波逐流一般,蘇聯倒下後他們又想要回到中國。可見這些人的眼中隻有自己的利益,根本就沒有國家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是以面對這些人再次回歸中國做一名中國公民的要求,中國政府始終沒有同意。

1962年,兩位開國少将帶領6萬多人叛逃蘇聯,後來結果如何

總結:現如今那些當年參與移民事件的中國邊境地區的人們仍然沒有一個回歸中國的機會,想必他們以後也不能再成為一名中國人,這也是對他們當年隻顧自己利益而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義無反顧投奔當時中國敵人的懲罰。現如今他們成為國際黑戶的,也算得上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同時也是他們咎由自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