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引言

《張子語錄》中提到“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自古以來,有學識和遠見的智者們都秉承着這樣的信念,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前行。而列甯的出現對于整個世界來說,都無疑是一場巨大的變革。

列甯不僅成功把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合理地運用到實踐當中,還照亮了整個世界文明的前進方向。然而蘇聯的解體,使得人們不僅開始懷疑起社會主義存在的合理性,還有人徹底地否定了蘇聯時代、否定了列甯、甚至還提出要把列甯遺體移出紅場的要求。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列甯畫像

01

衆所周知,西歐各國在經曆了工業革命之後,國家實力整體上都有了質的飛躍,而它們也紛紛地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那時的沙皇俄國卻還處在封建農奴社會,人民依舊過着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不僅如此,列強之間的鬥争還給人民帶來了更為深重的災難。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克裡米亞戰争”場景繪畫

“克裡米亞戰争”一失敗後,俄國國内的各類沖突集中爆發,沙皇的威儀已然不複從前,人民對其也是越來越不滿。于是,有志之士趁勢崛起,挑起了反抗沙皇封建統治的鬥争,而列甯就是其中一員。《孟子》中說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列甯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奮鬥,而他所經受過的磨難和考驗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列甯向群眾發表演說場景繪畫

1895年,列甯上司勞工發起反抗失敗,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而1905年,沙俄帝國在“日俄戰争”中戰敗,列甯也結束了流亡,回到國内上司革命。無奈封建勢力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革命很快再次遭遇了失敗,列甯又踏上長達十餘年之久的流亡之路。

後來列甯又繼續在西歐進行活動,并不斷從俄國革命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1914年,沙皇試圖利用戰争來轉移國内沖突,使俄國卷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這一招招緻了國内人民的強烈不滿,革命之火一觸即發。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列甯雕像近照

随後“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帝國就此覆滅了。但俄國國内始終是沖突重重,資産階級成立的臨時政府同工農兵代表的蘇維埃政府仍然在持續的戰鬥當中。這時列甯又再次地回到了俄國,上司着人們進行革命運動,并強調俄國革命性質隻能是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列甯上司十月革命場景繪畫

02

1917年,随着兩大勢力的争鬥逐漸白熱化,緊接着就爆發了著名的“十月革命”,最終革命黨人成功地推翻了俄國的資産階級臨時政府,成功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新生的蘇俄政權,無疑是西方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它們不但對其非常敵視,還想盡一切辦法遏制俄國的進一步發展。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家人合照

内憂外患之下,列甯仍沒有放棄,面對國内外複雜的形勢,他充分結合了俄羅斯的具體國情,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促進了俄羅斯經濟和國力的恢複以及增長。1922年12月30日,蘇俄、白俄羅斯等衆多的聯邦都紛紛加入了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也就此登上了曆史舞台。

03

不過蘇聯的發展道路卻十分坎坷,不僅國家發展舉步維艱,就連列甯的生命安全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威脅。1918年1月14日,列甯完成了彼得格勒的演講後,乘車經過一座大橋,突然就遭遇到了極為猛烈的射擊,幸而并沒有生命危險。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長眠于水晶棺中的列甯

不過,頻繁的刺殺活動,讓列甯的身體留下了不少的頑疾,健康狀況也是每況愈下。後來,列甯因為過度操勞導緻身體極度虛弱,使得其在進行取彈手術時不幸中風了,中風後列甯的右側身體部分癱瘓,病情不斷惡化,于是不得不暫停了一切政務活動,最終一代革命先鋒列甯于1924年1月21日病逝,享年53歲。

蘇聯解體之後,群眾要求将列甯下葬,普京:沒有列甯就沒有俄羅斯

▲列甯墓遠眺

作為世界共産主義運動的精神導師,列甯的影響無疑是深遠且巨大的。蘇聯群眾和全世界無産階級的擁護者也對列甯同志的逝世,表達了沉痛的緬懷和悼念之情。是以在列甯死後,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崇敬,就把他的遺體安放在了紅場列甯墓的水晶棺中。

結語

有意思的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人民開始懷疑列甯上司的偉大性和正确性,其水晶棺也遭受到了許多非議,甚至有人提出将其移出列甯墓,火化後安葬在其故鄉的提議。幸而普京态度強硬,力排衆議并公開表示,沒有當初列甯上司的蘇聯時期,也不會有如今的俄羅斯,是以列甯的功績是無法被否認的。

參考資料:

《張子語錄》《孟子》《列國志:俄羅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