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秀和西漢已經屬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他為何還要用漢作為國号

提到漢朝,我們通常會想到這是一個經曆了29位皇帝,存在了407年的長壽王朝,雖然中途出現了短暫的動亂和割據,但是最後還是實作了中興,讓漢朝重新活了過來。

也正是因為這一段動亂,漢朝被分為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代。大多數人都認為,西漢和東漢是同一個朝代的繼承與發展,但是這兩個朝代的關系真的如此緊密嗎?

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西漢和東漢更像是一個國号下的兩個朝代,畢竟東漢的出現和建立,是在西漢被完全取代的前提下才達成的。

劉秀和西漢已經屬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他為何還要用漢作為國号

從統治者和史料記載中判斷,東西兩漢并非一個朝代

理由一:西漢和東漢之間,有一個存續17的短命新朝

西漢的建立時間是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結束了楚漢相争的局面,統一了天下,滅亡時間是在公元8年,權臣王莽殺掉了孺子劉嬰,自立為王。

而東漢建立的時間是公元25年,兩個朝代之間,相隔了17年的時間,而這17年卻恰恰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朝代——新朝。

中間間隔了一個朝代,意味着西漢和東漢之間的聯系,被一個短命王朝切斷了。是以要判斷西漢和東漢究竟是不是一個朝代,還需要從王莽和他所建立的新朝下手。

提到王莽,就不得不提到他背後的外戚家族,西漢末年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是中國曆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後,同時也是外戚王氏的靠山。漢元帝死後,王政君又活了六十多年,一連輔佐了四位皇帝。

在這六十多年的時間裡,外戚王氏的勢力也在不斷地擴大,最後成了朝堂上最為風光的外戚家族,而王莽則是外戚家族中最被大家看好的年輕人。憑借着出色的才華和謙遜的性格,王莽赢得了朝堂大臣和天下人的心。

随後權勢滔天的王莽,幹掉了本應該登上皇位的劉嬰,借着托古改制的名義當上了皇帝,西漢也正式滅亡。

西漢末年國家的勢力已然衰微,而王莽自掌握朝政以來,赢得了好名聲,是以他創立的新朝,最初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援。

但是王莽當上皇帝之後,大肆地推行改革新政,由于推行的速度太快,導緻社會沖突被進一步地激化,各地爆發了農民軍起義,王莽也從人人敬仰的皇帝,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奸臣。

各地的農民起義接連爆發,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失去了民心,僅僅存在了17年的時間就滅亡了。

但是新朝在曆史上是實打實存在的,王朝的更疊意味着以新替舊,舊的王朝覆滅,才會有新的王朝出現。

新朝代替了西漢,東漢代替了新朝,這是三個朝代之間的更疊,有新朝夾在東西兩漢的中間,又怎麼能輕易地把兩個王朝合并在一起呢?

劉秀和西漢已經屬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他為何還要用漢作為國号

史料記載分為《前漢書》與《後漢書》

除了新朝這個短命王朝,夾在了西漢和東漢之間,曆史上也沒有貫穿東西兩漢的史料。王朝一般都會撰寫曆史,通過史料就可以看到一個王朝的發展,興盛和衰敗。

記載漢朝曆史的史料是《漢書》,也被稱為《前漢書》,而記載東漢曆史的則是《後漢書》,兩個朝代的曆史是分開記載的。如果劉秀所建立起的東漢,是光複西漢的結果,完全沒有必要另開一篇去記載東漢的曆史。

如果西漢和東漢是否是一個朝代這個問題,大家還會有疑惑的話,不妨拿東漢和蜀漢來做比較,即便是劉備自稱東漢的後代,也不會有人真的把蜀漢當成東漢的延續。

再比如宋朝被分為北宋和南宋,但是記載兩個朝代的曆史《宋史》,卻是直接貫穿了兩個朝代,放在了一本史料中進行記載。

理由三:西漢與東漢德運不同,制度也發生改變

兩個朝代之間的差別還不僅僅在于此,中國古代向來有“五行說”的概念,在古人看來,一個朝代興盛與否,一定要看這個朝代的德運是什麼。

在西漢武帝時期,确立了西漢的德運是“土德”,後來王莽為了順理成章地取代漢朝,讓西漢末年的學者劉歆大肆宣傳新朝也是“土德”。兩個朝代的五行相同,就意味着王莽建立新朝,成為皇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并沒有什麼不妥。

但是新朝滅亡,劉秀建立東漢之後,重新定義了東漢的五行,劉秀為東漢定下來的“五行”是火德,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改動,但是對于一個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首先在五行當中,火德是克制土德的。

其次在更換了一個“五行”之後,相應的國家制度也要發生一定的改變,也要有一套新的國家制度。西漢和東漢最為明顯的差別,就是東漢時期的神學氛圍十分濃厚,這是西漢時期完全不具備的一點。

劉秀和西漢已經屬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他為何還要用漢作為國号

理由四:劉秀與劉邦的廟号同樣意為:白手起家建立王朝

光武帝劉秀死後的廟号也大有玄機,古代皇帝的廟号,有着十分嚴格的規定,這也是為了尊重先祖。通常情況下,皇帝的廟号有“祖”、“宗”。

祖有功,宗有德,能夠稱之為祖的,一般都是打天下,定天下的皇帝,之後的皇帝被稱為宗,意思就是守江山,保江山的皇帝。

光武帝劉秀在死後,定下的廟号是漢世祖,和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有着類似的廟号,同樣都是祖,也就意味着是承認了劉秀白手起家,建立王朝的事實。

同時這也是和西漢王朝的一種割裂,不管底層的百姓如何看待,至少在東漢皇室的眼裡,西漢和東漢是兩個朝代。

從血脈的角度來講,劉秀和西漢皇室八竿子打不着

理由一:劉秀的皇室血脈隻是個噱頭,旁系分支的血緣沒有繼承權

劉秀雖然在起兵的時候,打着皇室成員,恢複漢室的名号,但實際上劉秀和西漢皇室的血脈關系并不親近,甚至可以說八竿子打不着。

劉秀的祖上雖然是皇室血脈,但是因為是旁系分支,沒有皇位繼承權。再加上家族不斷地演化,到了劉秀父親劉欽這一代,已經是空有一個皇室血脈的名頭,卻享受不到皇室血脈的待遇。

劉欽沒有任何爵位,隻能出任一個小小的縣令,等到劉欽過世之後,劉秀連芝麻大的小官兒都當不上。

劉欽死後劉秀隻能到自己的叔叔家去寄宿,20多歲的時候碰上太學擴招,于是進入了太學讀書,期間學費都是和别人合夥出租驢子賺來的,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賺,和底層百姓已經沒有多大的差別了。

對劉秀而言,皇室血脈隻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噱頭,他的成功不是靠着自己是皇室的旁系,靠的是強大的實力。

劉秀和西漢已經屬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他為何還要用漢作為國号

理由二:光複漢室隻是起義的借口,劉秀靠的是實力統一天下

劉秀頂着皇室成員的稱呼,打着光複漢室的名号,一方面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順應民心,為起義找一個借口。

當時王莽建立的新朝,引起了衆人的不滿。人們發現跟着改革者王莽,還不如跟着西漢末年的幾位皇帝,雖然日子過的艱苦,但好歹還能活下去。是以當時各地的農民起義,大多數也都是在打着推翻新潮,光複漢室的口号。

劉秀和嫡系皇室雖然相差甚遠,但好歹也是偏遠旁系的一支,有這樣的身份加以利用,在當時自然能夠赢得更多人的支援。

不過除了這一點之外,劉秀和西漢就再沒有其他關系了。從扯起大旗起義,到掃平各方勢力統一天下,劉秀靠的是自己的實力。

除了皇帝都姓劉,國号都叫漢之外,東漢和西漢完全就是兩個朝代,根本沒有明确的繼承,發展的關系。

劉秀和西漢已經屬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他為何還要用漢作為國号

理由三:西漢和東漢皇帝不在同一太廟

在祭祀先祖方面也可以看出來,劉秀并沒有打算繼承西漢皇室,他建立東漢,成為皇帝之後,在祭祀先祖的問題上和大臣産生了沖突。

原本他在祭祀完高祖,文帝,武帝之後,應該祭祀元帝,成帝,平帝和哀帝。但是這四人和劉秀壓根兒沒有什麼關系,出于私心劉秀打算祭祀自己的四位祖先,也就是從曾祖父劉買往下的四代人,但是這一舉動遭到了大臣的反對。

朝中的大臣認為,既然已經繼承了漢朝的國号,那祭祀的典禮就應該嚴格遵循正統,無奈之下劉秀隻好作罷。

但是在劉秀去世,漢明帝繼位之後,為劉秀建立造了一座太廟,并沒有讓劉秀進入西漢皇帝的太廟中,此後東漢的皇帝也都入了世祖廟,和西漢的太廟明确地分成了兩支。

東漢末年劉備建立了蜀漢,在祭祀時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這顯然不是一個朝代繼承發展之後該做的事情。

總結

後世雖然常常把西漢和東漢兩個朝代并稱為漢朝,但實際上這兩個朝代是有差別的,二者的關系也并不是我們認為的繼承與發展,即便是“人心思漢,劉氏當複”,在東漢時期的史料當中常常見到,也被當成是主流的曆史叙述。

即便是東漢和西漢兩個朝代的國号相同,但是新朝也曾得到過群眾的認可,嚴格意義上來講,西漢皇室在王莽手中滅亡了。如果不是王莽上台之後,不顧實際情況大肆地搞改革,漢朝皇室恐怕早就已經在人們的心中被抹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