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曹操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睿智地頒布屯田條例,雖然屯田制度在實行過程中不斷遇到困難,但經過行政調整,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了三國時期曹魏亡國前一年。朋友們可能有疑問,曹魏為何要将屯田制度廢除?魏國屯田制度有何特點?今天的文章給您答案。

一:屯田制度官員的“工資”

魏國的屯田事業,在三國時期是最發達的。早在建安元年,曹操就開始推廣屯田,招募農民在許昌城外進行屯田試點。曹操決定屯田,很大程度是采納了棗祗和韓浩等人的屯田建議。在曹操實行屯田試點後,當年就得到百萬斛糧食。曹操在嘗到屯田制度的好處後,指令各郡縣設定農業相關的官員,包括典農中郎将、典農校尉、典農都尉等。根據《續漢書》表示,曹操設定的典農中郎将“工資”兩千石;典農都尉“工資六百石或四百石”,典農校尉“工資”比二千石。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在《三國志》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擔任過相關工作。趙俨在曹丕稱王後被封為河東太守和典農中郎将。黃朗在曹丕稱帝後擔任襄城典農中郎将。博玄曾被封為弘農太守兼典農校尉。倉慈在建安年間主管淮南屯田。

二:屯田官員和地方長官聽誰的?

那這些地方上的典農官員,是屬于地方官員管轄還是國家相關機構直屬呢?答案是

郡縣典農官員和郡守縣令各不相屬,地方上的典農官員直接受大司農管轄,甚至典農官員和地方行政長官常有沖突。

這裡我們不得不分享魏國名臣賈逵的事迹。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曹操征讨馬逾時曾來到弘農,在此時任命賈逵為弘農太守。賈逵在工作中發現當地屯田都尉有私自藏匿流民的現象,賈逵找到屯田都尉掰扯,但屯田都尉居然表示自己不屬于郡管轄,兩人吵吵起來。賈逵一怒之下将屯田都尉收監并打折了他的腳。另外,在弘農郡也曾出現過典農校尉和郡太守争論不休甚至把郡守氣病了的先例。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曆史資料表明,三國時魏國的典農官員直接對大司農負責。另外在高平陵之變時,大司農桓範曾表示洛陽典農治所在城外,隻要有我大司農的印章,将可以讓全國典農官員全聽我的。

三:典農制度的發展

關于典農制度,我們還要将研究的角度回歸農民的組成部分。很多地方是政府有組織的招募百姓形成“部落”參與農業生産。在屯田早期,政府有時會強制百姓參與屯田,在考慮袁渙的建議後,曹操才決定不強制組織百姓屯田,換為政策鼓勵等方法。此令一出,很多百姓反而願意加入“屯田部落”。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在曹操大肆推廣屯田制度的時候,國淵常常能夠處理好官職和百姓的關系,在規則制定和制度推廣上展現重要作用,以緻于五年時間裡曹操控制範圍就達成“倉廈豐實”的成就。

魏國名将鄧艾十二三歲的時候就隸屬于襄城典農部分的農民。話說各地典農“部落”的農民和耕地面積,我們很難得到肯定的答案。然而從每個郡國都有典農官員與典農組織可知,地方上參與屯田制度的農民不會太少。如果從典農系統起步的官員可以正常參與到正常官職晉升嗎?根據記載,曹丕稱帝後,明确表示從典農起步的官員也會按照規則晉升。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另外,三國時魏國各部典農的耕地面積肯定非常可觀。《曹真傳》中有關何晏的記載指出,何晏專政後從洛陽野王地區的典農部中分割了數百頃田畝,将其吞并并化為自己的産業。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屯田制度分為軍屯田和民屯田,除了地方典農部的民屯田,軍屯田也非常發達。軍屯田的巅峰莫過于鄧艾實行的一些政策,他曾發展田兵五萬人,墾田大約兩三萬頃,其規模相當可觀。

四:魏國廢除典農制度

在魏國滅亡前一年,官方廢除了所有典農官。對于那些原為典農系統的官員,一部分被安排到地方郡太守,典農都尉為(縣)令長,其他官員一并在縣一級工作。

三國時魏國地方屯田官員和郡縣長官誰“大”?賈逵的做法道出答案

事實上,雖然魏國将典農系統廢除,但原本的典農基層行政機關仍然存在,隻是歸屬權給回了行政系統,也正是因為此事,魏國屯田事業并沒有荒廢。

相比魏國屯田制度,吳國的屯田事業其實也非常發達,而蜀漢卻是另一番景象。對于東吳和蜀漢對農業的行政幹預,我們下篇文章繼續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