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Kindle頻傳退出中國陷入窘境,背後的電子紙才是大生意?

Kindle頻傳退出中國陷入窘境,背後的電子紙才是大生意?

“泡面神器”過氣了!近日,社交網路上關于Kindle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不胫而走。

眼尖的網友發現,在亞馬遜中國官網上,Kindle全線産品已經有一段時日顯示為無貨狀态。此外,Kindle的天貓旗艦店已經關閉,Kindle其餘産品在京東商城也基本上是斷貨狀态。還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亞馬遜此前裁掉了Kindle中國區硬體團隊,退出國内市場基本上是闆上釘釘了。

相關話題引起了網友熱議,畢竟Kindle在前幾年也是火爆校園的網紅産品,文藝青年人手必備。幾年過去,竟然已淪落到如此境地,不少文藝青年不由得感慨起時光匆匆,收藏的電子書還沒有來得及看。還有網民調侃,自己手中的Kindle要成“全職泡面蓋”了。

眼瞅着傳聞越說越真,亞馬遜官方坐不住了。

亞馬遜官方對Kindle退出中國市場表示了否認,回應稱:“亞馬遜提供的高品質客戶服務和保修服務不會改變。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深受消費者青睐,部分機型目前在中國市場售罄。”

亞馬遜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至少在官方層面,Kindle還沒有放棄中國市場。而根據以往的表現,Kindle也不舍得放棄中國市場。

在iPhone橫空出世的2007年,線上書店起家的亞馬遜推出了自己的電子産品——Kindle閱讀器。

Kindle頻傳退出中國陷入窘境,背後的電子紙才是大生意?

與中國不一樣,歐美發達地區的紙質書籍不僅排版非常緊湊,裝幀也并不精美,價格還普遍偏高。對很多人,特别是不富裕的學生群體而言,購買紙質書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作為開創之作,Kindle 直接對标紙質書,貝索斯的目标是讓“所有賣紙質書的人失業”,要讓任何使用者在60秒内獲得任何語言的任意一本書。

不過,此時的Kindle不僅有鍵盤,外觀設計也很是笨重,看着有些像螢幕變大的電子電腦。但是它采用的E-Ink 6.0 英寸電子紙螢幕帶來了較為舒适的閱讀體驗,即便久看電子幕,也不會有強烈的視覺疲勞,加上電子書的售價遠低于紙質書,在美國市場成功引起了使用者的關注,也漸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2010年,亞馬遜電子書的銷量首次超過實體書。

喬布斯對Kindle表現出了不屑一顧的态度,認為這是沒有前途的産品,畢竟“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少”。電子産品功能過于單一,那就沒有什麼發展的潛力空間。當然,喬布斯确實做的更全面。2010年,通體隻有五個按鍵的蘋果平闆電腦iPad震撼問世,促使亞馬遜更新Kindle。

2011年,Kindle第四代取消了鍵盤。同期推出的可觸控操作的 Kindle Touch讓Kindle徹底走上觸控操作的發展之路。

雖然在電子書垂直領域有着壓倒性優勢,但是Kindle的銷量相比較平闆電腦差了一大截。

Kindle能做到的功能,平闆電腦也可以做到;平闆電腦能做到的,Kindle基本上做不到。對多數使用者,墨水屏帶來的閱讀舒适感并不值得額外再掏幾百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願意購買Kindle的人群隻有自認為閱讀需求量龐大的文藝青年,而文藝青年的總量也隻有這麼多。

市場研究機構IHSiSuppli統計顯示,2011年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出貨量為2320萬台,2015年就下滑到780萬台。

Kindle頻傳退出中國陷入窘境,背後的電子紙才是大生意?

最沒用的“必需品”?

2013年,Kindle進入中國市場。

伴随着社交網絡和線下的口碑宣傳,Kindle在都市白領圈和大學校園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午後咖啡館裡,一邊喝咖啡,一邊用Kindle看書成為了文藝青年的日常。

亞馬遜中國的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亞馬遜全球第一大Kindle裝置銷售市場。在Kindle Unlimited電子書包月服務上,中國也是僅次于美國、英國的第三大市場。截至2018年,Kindle在中國的累計銷量為數百萬台。

在海外市場陷入瓶頸的情況下,亞馬遜全球副總裁張文翊表态稱:“中國讀者的興趣對我們的業務發展至關重要。”

亞馬遜确實也表現出了誠意,Kindle在中國市場本土化方面的創新可圈可點。

Kindle不僅是在中國市場首發白色版本,還推出了煙紫和玉青兩種中國使用者定制配色;聯手故宮和敦煌研究院推出《千裡江山圖》和敦煌壁畫元素定制外殼;與咪咕閱讀聯手推出“網文閱讀器”,持續聯手國内作家做閱讀推廣……此外,亞馬遜紙書頁面上都有一個“請轉告出版社我想看這本書的Kindle版”按鈕。據内部人士透露,這是Kindle在國内找出版社拿書談版權的重要名額,用讀者需求來“脅迫”出版社促使更多的電子書上線。

在業内人士看來,在中國的紙書電子化程序中,Kindle不僅是行業布道者、技術提供者,甚至扮演了标準制定者的角色。

但是新鮮感過去,國内的文藝青年們也發現了問題:買Kindle的時候想的是讀書,拿回來之後卻基本不用。

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大大擠壓了當代年輕人的閱讀時間,“快閱讀”“碎閱讀”成為年輕人的主流。即便手裡有Kindle,多數人線上閱讀的首選裝置仍是手機。對于學生群體而言,筆記本電腦和平闆電腦也更适合日常學習的需求。

此外,Kindle的資料線不是目前常用的Type-C接口,想用還得多帶一條資料線,怕麻煩的年輕人自然更不樂意了。

2021年底,閑魚選出“年度十大無用商品”,電子閱讀器以“一種比較昂貴的泡面周邊”的評價位列第三。

在電子書洶洶來襲的時候,許多人曾擔憂紙質書的命運。然而紙質書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2014年起,國内紙質書銷量出現了回暖。

相比較國外紙質書高昂的價格,國内的紙質書并不算貴。Kindle上電子書價格不斷走高,與紙書不相上下。既然價格差不多,對真正有閱讀要求的群體,一本沉甸甸的紙質書帶來的閱讀儀式感和體驗感遠勝于電子螢幕。

有閱讀愛好者認為:“電子書既缺乏紙質書的情懷,又缺乏移動裝置的時尚,顯得有些尴尬和不合時宜。”

此外,作為線下社交的重要場合,書店和圖書館所承載的功能遠不止賣書和讀書,在新消費大潮下,網紅實體書店正在成為 “文化地标”,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

雖然電子書裝置在原地打轉,國内數字閱讀市場仍在蓬勃發展。據《中國數字閱讀報告》,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使用者規模為4.94億,同比增長5.56%;數字閱讀行業市場整體規模為351.6億,增長率達21.8%。

Kindle頻傳退出中國陷入窘境,背後的電子紙才是大生意?

電子紙才是大買賣?

在垂直領域的絕對優勢使得亞馬遜沒有強烈的意願來改造和更新Kindle,導緻出現了目前窘迫的局面。但是,善于發現商機的廠商則因為Kindle的流行對墨水屏及其背後的電子紙有了更大的興趣。

20世紀末,E-Ink公司利用電泳技術發明了電子墨水,墨水屏依賴于反射而不是發射的光線,其表面附着的“微膠囊”封裝了帶有負電的黑色顆粒和帶有正電的白色顆粒,通過改變電荷使不同顔色的顆粒有序排列,進而呈現出黑白分明的可視化效果,耗電量比液晶顯示屏低50到100倍。

電子紙是将電子墨水塗布在一層塑膠薄膜上,貼覆在薄膜半導體電路上,經由驅動IC控制形成像素圖形的一種顯示器。采用柔性基闆材料使得電子紙不僅像紙張一樣輕薄,還可以随意卷繞、折疊,有望大幅度的減少終端産品的消耗量和損壞率。在一些大型連鎖商超,電子紙貨架标簽已經取代了傳統紙質價簽。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紙(EPD)制造和出口地區。據統計,從2015年起超過3000項電子紙相關發明專利中,來自中國的專利數量占了8成。

2021年,電子紙顯示技術領先供應商E Ink元太科技量産出貨了最新一代印刷式彩色電子紙New Kaleido。元太科技還與京東方、興泰科技聯合發起成立了電子紙産業聯盟。

而在政策上,工信部提出要在2022年重點加強Micro-LED、電子紙、矽基OLED、印刷顯示等前瞻性産業布局。

對于長時間盯着電腦螢幕的辦公室白領們,電子紙不傷眼的特點直戳其痛點,也響應了無紙化辦公和智慧辦公的号召。此外,墨水屏幀率滿、色彩飽和度低、娛樂性不足的缺點反而更适應辦公場景的需求。

許多企業從商務角度切入墨水屏産品。2020年,科大訊飛釋出了一款以友善手寫記錄的墨水屏為主要賣點的智能辦公本;2021年初,聯想推出了一側螢幕為12英寸墨水屏的雙屏筆記本;2021年11月,華為舉行了電子閱讀器線下體驗活動,坊間傳聞稱很快就會推出搭載鴻蒙 Harmony OS 2 系統的墨水屏平闆 MatePad Paper。

1月6日,寶馬與元太科技合作推出了全身貼滿了電子紙的“變色車”BMW iXFlow引發美國媒體的廣泛關注。電子紙在讓車身顔色變換的同時,還可以降低電氣系統所需能量,有效增加電動續航裡程。

電子紙大屏觸控和彩色螢幕的大規模量産仍需時日,但可以預見,電子紙未來的應用場景會更廣,新的産業風口或許正在誕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