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獲得“一種拍攝月亮的方法和電子裝置”專利授權。該方法在預覽界面中自動識别月亮後進入月亮拍攝模式,自動對焦使預覽界面中顯示輪廓清晰的月亮圖像。再根據使用者的拍攝操作,采集多幀不同曝光參數下輪廓清晰的月亮圖像進行處理,分别得到包括清晰明亮的背景且包括輪廓清晰、晶瑩美麗的月亮的照片。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想問,什麼意思啊?這麼多專業術語,聽得雲裡霧裡的。不重要不重要,隻要你記住了華為、拍月亮、專利,知道它牛逼,這就夠了。
想想真有意思,拍攝月亮也有專利了,看來繼“萬物皆可盲盒”之後,“萬物也皆可專利”了。不過話說回來,華為作為一個已經家喻戶曉的國貨品牌,通信解決方案的上司者、國産手機的老大,任總一句“華為隻是一架破飛機,一雙爛腳”就夠讓人動情了,為何還要花費精力搞這些“花頭”呢?
其實,這樣的營銷動作無疑是在鞏固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國産手機品牌更新換代都很快,你做折疊機,别人也做;你搞快充,别人也搞;你玩超清像素,别人也玩;縱觀如今的電子産品,花樣繁多,功能齊全,技術差别不大,想在産品層面超越别人,絕不是易事。也許你花錢花技術花時間弄了半天,消費者還是無感,你還是進入不了心智。
這個時候,就需要定位了。正所謂,産品層面的差異化難以找尋,但心智層面的差異化千變萬化。《定位》系列書籍最新中文版譯者顧均輝表示,定位研究的就是兩個詞語:
一、競争,關聯的是對手。商戰中的一切戰略決策、戰術動作,都要基于競争。顧均輝說,企業要想在今天打赢商戰,就要做到真正的無我;需要關注對手,而非整天閉門造車研究自己。
二、心智,關聯的是認知。所有差異化概念圍繞心智展開,而不是圍繞工廠和市場。這就意味着,你要全方位了解消費者的認知,什麼樣的認知呢?就是消費者對你的認知和對你對手的認知。
顧均輝提醒道:極度競争時代,企業做品牌,千萬不能離開這兩個概念,否則你就會越走越偏,直至輸得一敗塗地。不考慮競争環境和消費者認知的品牌,大抵隻能淪落到靠價格戰維持一陣子,或者直接“狗帶”了。
是以,在專業定位工作者的眼裡,85%的時間是在研究對手,對手不一定隻有一個,也可能是全行業。研究對手的時需記住,我們不是在看得見的戰場研究對手,而是在看不見的心智戰場。千萬不能研究着研究着又回到了産品層面,比如餐飲行業,不要研究對手的菜品和門店,這是實體市場的硬東西,不重要,你要研究軟的部分——消費者對該餐飲品牌的認知。
那說回華為這次申請了一個科技感滿滿的專利,就是鞏固在消費者心智中的高端認知,并且在更小的品類裡争了個先。适合拍照的手機顯然早已存在,同為國産的oppo、vivo都宣傳過照亮你的美、逆光也清晰、柔光四攝、億級像素等等,消費者心智中,“拍照手機”的認知已被植入,很難改變。華為之前的認知一直是“民族品牌”“高端”,若直接改說自己也很适合拍照,充其量是個模仿,是以它找了更小的領域,用專利這個信任狀,建立起“最會拍月亮的手機”的認知,多浪漫、多特别。
不管其他手機能不能把月亮也拍到這個效果,都不重要,因為華為第一個宣傳,換句話說就是第一個進入心智。它的競争對手沒人做了這件事,而華為争了個先,找到了這個差異化概念,精準地吸引了消費者。
這也印證了顧均輝所說的,企業不要在看得見的實體市場逗留,要在看不見的心智戰場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