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3年中國抗戰有多難?答案寫在大刀隊這些難言之隐裡

從1933年3月開始,在長城沿線浴血抗日的二十九軍将士,收到了全國人民捐來的大刀。這些大刀來源混雜,有些是地方工匠打造,有些是地方兵工廠臨時趕制的,甚至還有很多是刻着名字的祖傳寶刀……

戰士們看着這些大刀,内心是崩潰的。

此時,對面日軍的坦克正在轟隆作響,頭頂的飛機瘋狂扔下炸彈,訓練有素的4萬日軍戴着最新款90式鋼盔、提着準頭超好的三八大蓋,以一種實力碾壓的氣勢向長城推進。

反觀中國守軍二十九軍,他們手裡拿着30年曆史的漢陽造和60年老把式毛瑟槍,這些老槍不僅命中率低、而且容易卡殼,非常不靠譜。

在實戰中,戰士們甯願與日軍近戰搏殺——畢竟裝備差距實在太大了,拼火力就等于找死。

1933年中國抗戰有多難?答案寫在大刀隊這些難言之隐裡

此時,二十九軍年輕的戰士們很想說一句:我們隻想要飛機大炮,如果沒有,給點能用的步槍是好的,别再給我們送大刀了好嗎?

【二十九軍大刀奇謀】

作為西北軍殘部,二十九軍在南京國民政府眼中無疑屬于“後媽生”的,連軍饷都隻能發出六七成,全軍隻有野炮、山炮十幾門,這火力還不如日軍一個步兵小分隊。況且蔣介石此時并不支援抗日,是以,想靠政府來改善裝備,這是不太可能的。

要抗日,隻能靠自己。硬拼肯定不行,還得講謀略。

他們的計劃是,利用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先通過大刀抗日樹立一個榜樣,看能不能通過群眾的力量,獲得一些像樣的裝備。

中國民間最具傳統的武器——大刀,就成了破題的關鍵。

早在開戰前幾個月,宋哲元軍長就将“一二八”抗戰中19路軍使用大刀的經驗總結編印成冊,全體将士刻苦訓練,希望能把大刀的威力最大發揮出來。

1933年3月11日,趙登禹、董升堂精心挑選500名刀法上佳的勇士組成大刀隊,在這天夜裡跟随大部隊發動了喜峰口夜襲戰。

對于這一戰,二十九軍志在必得,是以功課做得非常足:在時間點上,選擇了日軍修築防禦工事工作量最大、最疲憊的那一天;在戰術配合上,安排了佟澤光旅阻擊日軍增援部隊;并且500人大刀隊隻是負責偷襲,戰鬥打響後,王治邦旅會跟進集中火力殲滅敵人。

1933年中國抗戰有多難?答案寫在大刀隊這些難言之隐裡

喜峰口突襲戰無疑給日軍造成了巨大殺傷,但是實際戰果,至今仍然是個問号。

1933年3月14日《中央日報》載:“喜峰口大捷殲敵六千,奪得大炮十八尊,坦克車七輛,步槍五千餘支。”

遼吉黑群眾後援會會長朱慶瀾說:每夜至少砍殺日軍千名以上,截至現在,總計被俘及死傷者在萬名左右。

在各種版本的報道中,宋哲元軍長的看法無疑最值得重視,他認為二十九軍在董家口和喜峰口這兩個地方殲敵“至少在三千人以上,五千人以下”。

後來的曆史研究成果指出,在整個長城抗戰中,日軍的傷亡在2600人左右,也就是說,無論哪個版本,都是嚴重灌水的。

在這場突襲中,二十九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500人大刀隊“僅餘30餘人而已”,但這僅僅是大刀隊的損失;在整個長城抗戰中,中日雙方戰損比約為7:1,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二十九軍在對喜峰口的宣傳上,采取了非常聰明的辦法。那就是盡量誇大殲敵成果,盡量規避自己的犧牲,最後把戰果都歸到大刀隊的身上。

在當時的環境下,采取這樣的政策,是一個非常高明的選擇。

因為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在國民黨“中日國力差距論”的宣傳語境下,很多軍人已經被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吓破了膽,非常需要用一個神話來打破另一個神話。

1933年中國抗戰有多難?答案寫在大刀隊這些難言之隐裡

【用神話打破神話?】

大刀抗日神話,在1933年到底有多火?

在當時,很多沒上過戰場的老百姓,都認為作為傳統中國兵器楷模的大刀,一定比日本的現代武器更威猛。

何香凝寫的贊美詩,正是這種心态的典型寫照:“大巧若拙用大刀,大新若舊國術高。”

喜峰口一戰,大刀作為“國術”,在華夏大地被廣泛推崇,很多人都對“洋槍洋炮”持懷疑态度,在抗日愛國雜志《抵抗》中,甚至有專家提出:打仗非要用飛機大炮,這是一種愚蠢行為。

長城抗戰從1933年3月一直打到5月,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大刀救國成為了全國媒體熱議的絕對焦點、天天都能登上熱搜榜首。

在全國各地,凡提到長城抗戰,所用的照片裡一般都會出現大刀隊,不然就沒有銷量。在全民吹捧的情況下,吹捧的角度不夠刁鑽、也是會不得民心的:

上海婦女組織了抗日後援會,每人舉一把大刀合影留念,向大刀隊緻敬;

廣東女師不遠萬裡前來慰問将士,壓軸節目是觀看大刀表演;

北京、山東、安徽、廣東各省政府紛紛響應,撥專款制造大刀,并組織各自的大刀隊應對抗日;

1933年4月1日愚人節當天,《新京日報》報道,南京已經找人特制了一千把大刀贈送給前線将士,甚至還有人大膽預料“将有萬餘倭寇死于此批大刀之下”……

1933年中國抗戰有多難?答案寫在大刀隊這些難言之隐裡

本來,二十九軍宣傳大刀抗日的出發點,是為了引起全國重視、獲得裝備支援。沒想到從中央到地方,都沒有get到要點,竟然指着他們用大刀把日軍砍出國門。

從百姓捐助來看,長城抗戰以來老百姓的熱情空前高漲,但是捐助的重點卻有點走偏了,在《大公報》上,人們掀起了讨論,“捐大刀還是捐飛機”,成為超級爆款話題。

最終,前線将士們隻得到了大刀,飛機連個影子都沒有。

宋哲元在面對全國上下的非理性評價時,非常無奈地說道:“百姓均謂我華軍不畏槍炮,日軍新兵器皆無用等語”。

百姓離戰争太遠,對現代戰争的特點一無所知,他們是真的相信“大刀能救國”、“一把大刀平均能砍死十個鬼子”這樣的神話的,是以,當二十九軍将士收到他們捐來的大刀時,雖然無奈、但也不失感動。

但大量官方管道送來的大刀援助,就顯得有點匪夷所思。

我們至今很難搞明白,在戰鬥最艱難的時刻,南京送來的那一千把大刀是怎麼回事,難道作為軍校校長的蔣介石也相信大刀能砍飛機?

當時的頂級大v、《全民抗戰》作者鄒韬奮表示:“最近宋哲元氏上司的二十九軍在喜峰口血戰,隻聽見大刀吓得敵人膽寒,聽說已活活砍死了三千人,但我國的空軍就一絲影兒也不見!說沒有嗎,何以在對内的時候就會無中生有?”

《自由言論半月刊》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過去大刀是用來和日本人作戰的,機關槍是用來和中國人作戰的。在最近的将來,和日本作戰或者用太極拳。”

1933年中國抗戰有多難?答案寫在大刀隊這些難言之隐裡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可以說完全超出了宋哲元軍長的預料。二十九軍主演的這出大刀救國“抗日神劇”不僅沒有換來槍炮支援,隻換來了一堆各懷鬼胎的大刀,實在讓人無語。

【抗戰為啥這麼難?】

對于“大刀抗日”的威力,不僅現代人會質疑,當時的很多稍有頭腦的人,也都提出了質疑。

魯迅認為大刀隊不僅不是“以華制夷”,而且是“以夷制華”,也就是說,中國人搞大刀救國完全是日本人最想看到的結果;

《滔聲》載文指出,“世界各國都在準備空襲和防空的新軍器戰鬥,我們的報紙卻在誇張大刀隊的神威……拳匪時代的吞符禦彈神術,又将複見于今日。”

這是少見的把大刀救國和義和拳相提并論的文章,但在今天來看,這種類比卻最為貼切。

當然,也有很多“明白人”站在理性務實的角度,對大刀救國表示支援。

因為在那個時點,所謂“海軍救國”、“航空救國”都是有名無實看不到任何進展的,唯有“大刀救國”,雖然聽上去就覺得不是很靠譜,但起碼是可以落地的啊。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長城抗戰期間也有許多有識之士捐造飛機,他們把家裡老人的養老費、孩子的讀書錢都捐出去了,但最後飛機卻沒見到一架。

為什麼呢?長城抗戰結束後,多地組建調查組調查錢款去向,最後的結論高度統一:都被國民黨各級政府A錢了。

1933年中國抗戰有多難?答案寫在大刀隊這些難言之隐裡

捐大刀,起碼前線将士能收到,捐錢,那可真是喂了狗了。

1933年的抗戰,實在是太難了。當你進入那段曆史,一定會發現一個真理:在錯誤的上司手下幹活,無論做什麼都是錯的。

-------------------

史料來源:

1、我軍純以大刀取勝,載于《民報》1933年第10期;

2、宋哲元部大刀饗敵記,載于《益民報》1933年3月13日;

3、最摩登的大刀,載于《抵抗》1933年第47期;

4、大刀吓敵聲中的空軍幻影,載于《生活》1933年第13期;

5、大刀與機關槍各得其用,載于《自由言論半月刊》1933年第7期;

6、長城抗戰與二十九軍大刀神威再審視,載于《河北學刊》2020年7月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