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居正作為進階幹部,生活作風奢靡,為什麼卻沒有影響他的名聲?

張居正作為進階幹部,生活作風奢靡,為什麼卻沒有影響他的名聲?

個人生活作風其實問題并不是很大,曆史上很多名臣都有生活奢侈的習慣,不光是張居正一個人這樣。比如有一出平劇叫《寇準罷宴》,講的就是宋朝的名相寇準年輕的時候,喜歡在家裡搞大爬梯,動不動就呼朋喚友一大堆人,一起飲酒作樂,鼓樂喧天。他媽看不下去了,批評了他,他才痛下決心改邪歸正,不再繼續放縱自己了。

還有一個名人,祖逖。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怎麼熟悉,但是聞雞起舞、中流擊水這兩個成語應該聽過吧?就是他創造的。他生逢亂世,剛好趕上短命王朝西晉崩潰,一幫子衣冠士族倉皇南渡,祖逖知道時事艱難,每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習武,後來在别人都攜妻帶子倉皇南逃的時候,他逆流而上去北伐。

但祖逖這個人早年的時候也跟其他當時流行的那種門閥世家的貴公子一樣,生活作風都是非常奢侈的,而且縱酒無度,酣飲終日。因為他們這些人出身好,自己不需要努力,一樣可以當大官。既然可以躺赢,為什麼又要自己努力呢?當時其他著名的以奢侈聞名的人就更多了,石崇就是這種人。

張居正作為進階幹部,生活作風奢靡,為什麼卻沒有影響他的名聲?

但石崇留給後世的就隻有和别人鬥富的傳說,因為他沒有别的其它更突出的事迹和貢獻了,他和當時的其他衣冠士族一樣,就是享受生活,對國家和社會沒什麼貢獻。而祖逖就不同了,雖然他後來也并沒有能夠阻止西晉的崩潰和滅亡,也沒有能抵擋住五胡亂華的到來,但從個人來說,他畢竟努力過,這在那種時代,就已經很難得了。

是以說,評價一個政治人物,最重要的不是看他的個人品德如何,而是他在政治上到底怎麼樣,做了什麼,成效如何,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的大小。這也就是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如果對國家和社會貢獻很大,即便私德有虧,隻要不是太嚴重,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對國家和社會沒什麼貢獻,還生活奢靡,那就問題比較大了。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在于,作為一個朝廷高官,生活作風奢侈,那麼自然而然的一個問題就是,你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如果錢的來路沒有問題,光明正大,花的是自己的錢,那也沒什麼太大問題,最多算是個人道德和生活作風問題,但如果是A錢受賄得來的錢,那就是嚴重違法亂紀問題,是必須要追究的。

張居正作為進階幹部,生活作風奢靡,為什麼卻沒有影響他的名聲?

張居正作為首輔,對明朝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從嘉靖、隆慶到萬曆三朝,正是明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國内外危機比較多。無論是嘉靖還是萬曆,都是多年不上朝,國家積累下來的内外沖突和危機很多,需要有人振作起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為明朝續命。尤其是财政問題,這時候是特别嚴重的問題。

這也就是張居正的貢獻所在。他在李太後和司禮太監馮保的支援下,以首輔的身份主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明朝的财政和人事、行政制度都有所改革,對明朝貢獻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他主持進行的一條鞭法改革,統一了稅收,解決了明朝中期的嚴重問題,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才能讓明朝在萬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出現比較大的動蕩。

但也是在這個時期,張居正身處各種沖突聚集的位置上,卻生活不夠檢點,給他的政敵留下了很多口實,比如說他操弄權柄,任用私人,A錢受賄的問題。但在他死後,萬曆下令抄家的時候,其實也并沒有從他家抄出來多少錢,說明他并沒有像嚴嵩父子那樣大肆A錢受賄,聚斂财富,他的奢靡生活都是由他的正常收入以及皇帝和太後的賞賜支付的,這本身也無可厚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