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争期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十個西北王,也比不過一個金門王”。西北王就是蔣介石的黃埔弟子中升官最快的胡宗南,而金門王就是金門防衛區司令胡琏。

胡琏畢業于黃埔四期,陝西人,和後來大名鼎鼎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既是同學,也是同鄉。但是胡琏的性格和張靈甫的截然不同,胡琏很會做人,是以他在國民黨軍中的人緣比較好,他還是陳誠派系的主要将領。1943年的石牌保衛戰中,18軍副軍長兼11師師長的胡琏率部在石牌重創日軍,于次年升任18軍軍長,18軍也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解放戰争開始之後,18軍被整編為11師,胡琏擔任整編11師師長。整編11師也是軍的架子,總兵力有三萬多人,全副美械裝備,再加上有陳誠的撐腰,武器裝備并比其他任何部隊差。1946年,中野集中三個縱隊在章逢集地區想要包圍胡琏的整編11師,但是卻被胡琏的一個團死死攔住,打了數天,還被這個團的團長逃脫了,中野無奈之下隻能撤退。1947年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沒過多長時間,這支部隊就被粟裕率領華野四個縱隊團團圍在了南麻地區,但是打了一個星期,華野各部沒有多大的進展,最後因為國軍援兵趕到,也是隻能被迫撤退。
淮海戰役期間,以18軍為首的12兵團被中野和華野團團包圍在了雙堆集地區,當時在各部隊紛紛起義,投降的情況下,18軍抵抗最為頑強。在最後12兵團各部分散突圍的時候,12兵團司令黃維,18軍軍長楊伯濤等将領被俘,但是胡琏卻開着一輛坦克硬是沖入了解放軍的包圍圈。
1949年,胡琏擔任12兵團司令,之後12兵團改編為金門防衛軍,胡琏擔任司令。在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第三野戰軍28軍三個團9000多名官兵對金門發動大舉進攻,但是卻慘遭失敗,幾乎全軍覆沒。1952年,胡琏又指揮9000多人乘坐十餘座艦艇,在8架飛機的掩護下,偷襲南日島,南日島以及後來的增援部隊1300多人全軍覆沒,800多人被俘虜,這是自金門戰役後三野的又一次重大失利。
1953年7月16日,胡琏率一萬多國民黨軍進攻福建省東南部額東山島,但是被我軍擊退,殲敵3000多人,炸毀坦克兩輛,擊落飛機兩架,擊沉登陸艇2艘。1958年,胡琏擔任陸軍副司令。1977年,胡琏在台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