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白描是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畫法。是工筆畫的一部分,其有單勾和複勾兩種。以線一次勾成為單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複勾則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複勾部分或全部,其線并非依原路刻闆複疊一次,其目的是為加重質感和濃淡變化,使物像更具神采。複勾線必須流暢自然,否則易呆闆。

物象之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均以線條表現,難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系刻意對比,故而白描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點。中國古代有許多白描大師,如吳道子、趙孟頫、顧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藝術家在工筆花鳥畫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南國産奇卉,雨林藏珍禽。這些大自然的精靈被其攝入筆端,煥發出不俗的風采。他善于取材與剪裁,讓畫面既簡潔明快,又沉郁雅緻。并且他善于處理虛實關系。這種虛實掩映的手法,不僅讓畫面“透氣”,也營造出空間的幽深感,甚至使作品具備了山水畫的某些特征。他就是工筆花鳥畫家張洪軍。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張洪軍形象照

人物簡介

張洪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蘇百鈞教授工筆花鳥畫高研班班主任兼任課教師。師從蘇百鈞教授。

今天我們邀請到藝術家張洪軍老師,圍繞“禾”字,創作一幅工筆花鳥畫《金秋》。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禾是指禾苗,特指水稻的植株。在我國早期的詩經裡面就有“九月築圍場,十月納禾稼”,這兩句詩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我們對禾的另一了解是來自另一首古詩:《憫農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詩更能表現出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讓我們知曉糧食的來之不易。“粒粒皆辛苦”。是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糧食。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在畫之前老師強調需要把草稿打好,這樣在畫的時候就不會沒有頭緒。雖然扇面很小,但是可以以小見大,從小的微觀,看到宏觀。畫的時候線條不要太光滑,要有力度,表現不同的物體的時候,可以用不同的線條來表達它。

因為是秋天的葉子,有的地方已經枯了,是以不像春天的禾苗那般光滑,它是一種曆經滄桑的狀态,很多地方在經過風吹日曬,蟲子叮咬後已經殘缺,即在畫的時候要注意葉子的形狀,并且在畫的時候還要注意墨色變化。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老師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金秋”的一個主題,将禾苗稻穗成熟以後的飽滿,豐收的熱情表現出來。這幅畫除了用白描手法,也可以用顔色來表現它,在勾好線以後,可以一個一個去分染,之後再統染。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表現一幅作品的藝術方法有很多,比如有的畫家喜歡用寫意的畫法,工寫結合,大寫意,小寫意等形式有很多種,白描是有自己的獨特魅力,白描畫完後即使是不上色也是一幅完整的作品,是以細節很重要,畫的時候反複去畫,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

工筆花鳥白描《金秋》,表現的是成熟的稻穗,豐收的喜悅。寓意五谷豐登,安居樂業。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好了,這幅工筆花鳥畫《金秋》就創作完成了,希望大家喜歡。

作品欣賞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張洪軍老師工筆白描《金秋》,帶你回顧2021年的收獲季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