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作者:壹點靈

大家好,我是小點,壹點靈的點。

今天和大家聊一個腦洞問題:

如果你醒來後,發現自己被關進精神病院。無論你怎樣辯解,都被當作精神疾病發作,護士将你牢牢拴在病床上。

你該怎樣做,才能證明自己心理健康?把自己解救出來?

高學曆“作死”:真實版“飛越瘋人院”

大洋彼岸的某位心理學家,也有了這該死的好奇心,于是“作死”嘗試。

1973年,大衛·羅森漢恩(David L. Rosenhan)已經是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員,擔任着授課工作。

但是授課之餘,他突發奇想,潛入精神病院,度過了極度無趣的9天。

這9天的見聞,讓他産生質疑:如果一大批健康人潛入,究竟醫院能發現多少人在“假裝生病”?

羅森漢恩不隻停留在“想想”,而是付之行動。

他咨詢了相關的律師,詢問了潛入的後果,避免“間諜們”真的無法順利離開精神病院。

在一切阻攔都被排除後,他開始正式招募志願者。

這種考驗智商和演技的大型現實版“狼人殺”,當然是招募點能随機應變的人才靠譜。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飛越瘋人院》劇照,1975

最後,羅森漢恩确定了“3女5男”的高配置“作死小分隊”。

這個隊員陣容相當牛逼,光是心理學業界大佬就有4人:分别是3名心理學家和1名精神病專家。

除此之外的成員,也不乏社會精英:1名研究所學生、1名兒科醫生、1名畫家、和1名家庭主婦。

8人都是自願參與,參與前身心非常健康。

為了成功“卧底”,羅森漢恩統一了8人的口徑,并貼心附上了裝病教程:

去拜訪醫生之前,連續5天不洗澡、不刮胡子、不刷牙。

見到醫生後,讓ta們聲稱自己有“幻聽”——“有人一直在我耳邊發出‘砰砰’的聲音”——除此之外,一切行為如常。

大家覺得,這個陣容,這種設定,誰會最先被醫院釋放呢?

反正今晚的雞腿,小點全壓在四位心理學大佬身上了!

敵後作戰:卧底小隊的行動方針

經過漫長的訓練,羅森漢恩将8位志願者先後送進12家精神病院。

這些精神病院,有的頗具盛名,有的則是普通的公立病院。

按照大佬的教程,8位“患者”,1位被診斷為躁郁症,其餘均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暗号:一旦醫生建議住院,ta們就告訴醫生,自己的幻聽症已經全部消失了!!(啊,對,就是這麼牛逼。)

但是,ta們還是被送進了夢想中的精神病院,來到了夢開始的地方。

每位卧底在進入精神病院後,都要表現的與正常人無異。是的,吃喝拉撒,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人來幹。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網絡,卧底在精神病院的留影

唯一看起來不太像正常人的行徑,就是需要每天把自己的經曆,記錄在小本本上。

小本本絕對不能被醫生發現,一定要隐秘記錄情報,并在醫生判定此“病人”心智恢複正常後随身帶出,交給組織。

就這樣,沒有人知道自己具體要被關多長時間,在此期間ta們需要與真正的精神病患者朝夕相處。

如果醫生給開了精神病藥物,ta們都會偷偷扔進廁所沖走,沒有人擅自服用。

一來是當時精神藥物副作用很大;二來擔心真吃了藥物,有點什麼不正常舉動,那就真的百口莫辯了。

此時,8位勇敢的先鋒spy們,把自己的“自由權”全部交托給了醫院——隻有判定為“康複”,ta們才有可能結束卧底生涯。

那麼,8位智商與演技都卓越的選手們,究竟誰才能最快脫困?又耗時多短呢?

懂得都懂,“你是來暗訪的吧!”

這場卧底行動,難度遠低于最初的想象。

組織交代的“保護好小本本,記錄每天經曆”的任務,原以為要消耗大量腦部CPU。可沒想到,真的實施起來毫無難度。

起初ta們非常隐秘地記錄情報,但一段時間之後,卧底們發現醫生根本不管這種記錄行為。

護士隻是在病例中每天寫ta們“沉溺于寫作”,且這一行為更加被印證“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不過,在精神病院的日子,有些殘酷。

在病院,醫護人員和患者是被隔離起來的。病人們被用玻璃圍起來,而“玻璃觀察室”外是醫護人員們獨立的生活區域——有浴室、有會議室、有食堂。

醫護人員們出現整個“玻璃牢籠”的時間,不足辦公時間的11.3%。

醫護人員們,就在“玻璃牢籠”外觀察着患者與卧底們。

“有時候連上個廁所都會有人看着”,一位志願者描述道。

醫生和護士經常毫不避諱地談論患者的病情(認為精神病人都不會正常思考,是以毫不避諱),但是,卻不願意和患者們說話。

每日的對話,說完了“早上好,xx,今天你感覺怎麼樣”的例行詢問,醫護們恨不得立刻逃掉,根本不留病人們回報的時間。

這種生活時間長了,志願者們都感覺喘不過氣來。

即便是ta們已經強調,自己已經聽不到“砰砰砰”的幻聽,ta們依然被安排了各種治療——8個人共計被發放2100餘片藥丸。

Ta們最短被關了7天,最長則達到了52天,平均被關的時間為19天。

在此期間,竟沒有一位醫護人員發現“卧底”們根本沒有精神疾病,且在出院時,卧底們的檔案都被标注了“精神疾病恢複期”。

搞笑的是,最先識别“卧底”身份的,根本不是醫生,而是病院的病友。卧底的病院之一,有118名病人,其中35名都發現了卧底是裝病。

“哎,兄弟,我知道你不是精神病,你不是記者就是編輯,是來我們精神病院來暗訪的吧!”

别急,故事還有後續

在實驗結束後,羅森漢恩對外公布了這場實驗的結果。

他認為在這場荒唐鬧劇的背後,是當時診斷标準的缺陷,引發了标簽效應。

标簽效應(labelling)指的是由刻闆印象或偏見将别人貼上标簽,例如文中的精神病人,并陷入先入為主的思維誤區。

自從卧底們進入精神病院的那一刻起,便被貼上了精神病人的标簽,這些标簽使得ta們無論做些什麼,都被認為行為背後有精神疾病的影響。

一旦一個人被診斷反常,他所有的行為和特征都将被貼上相應的标簽(Once a person is designated abnormal, all of his other behavior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colored by that label)。——大衛·羅森漢恩

羅森漢恩認為,标簽效應的背後是由于當時的診斷标準過于模糊導緻。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DSM II,當時飽受争議的診斷标準

在當時DSM-2中,精神分裂的描述與診斷标準包含:

以思維、情緒和行為的特征性障礙為表現的疾病。有着幹擾思維的特點。可能導緻對現實的誤解,有時會産生妄想和錯覺。
産生幻覺,經常出現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沖突的情緒變化,受限制的和不适當的情緒反應以及對他人的同情心的喪失。
這種精神病的主要特征是外部依戀和興趣的緩慢而隐蔽的減少,以及導緻人際關系貧乏的冷漠和冷漠,并在較低的功能水準上進行調整。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不像精神分裂症的精神分裂症、緊張症和偏執型那樣嚴重精神病。

當時的精神診斷手冊中,對于精神分裂的診斷标準并不完善。

其中出現了很多“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沖突的情緒變化”,“外部依戀和興趣減少”等更主觀且空泛的内容,缺少明顯的外部症狀,持續時長等可衡量标準。

這使得當時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極易受标簽效應影響。

不服氣戲劇性的實驗餘波

羅森漢恩的實驗和他的标簽效應理論在《自然》雜志上一經發表,便引來了大量心理學家和精神機構的不滿。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當年的報刊原文

一家精神病院寫了洋洋灑灑30頁長文,批判羅森漢恩的理論,而且道理說得挺像是那麼一回事:

“如果我先喝下1L血,挂個急診,到醫院就口吐鮮血。醫護人員難道不會立刻給我做急診嗎?如果我是以就斷定醫學無法診斷出消化道疾病,這怕是難以信服。”

于是,這家精神病院向羅森漢恩下了封挑戰書:“你再派卧底來,如果我能用診斷标準篩出來誰裝病,就算你輸。”

兩者達成約定:羅森漢恩将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源源不斷向此精神病院送去假病人,而這家精神病院則負責對假病人進行篩查。

3個月内,這個精神病院共會診了193名來訪者。

院方精心篩選,确認羅森漢恩派來了41位卧底,以及42位疑似卧底名單。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精神病院方的統計報告

當院方信心滿滿地交出答卷,羅恩漢森卻表示:他一位卧底都沒有派去。

從此,羅森漢恩聲名大噪,而這家精神病院則名譽掃地。

由于标簽效應的影響,院方自然而然地認為所有的來訪者中必然有裝病的卧底,帶來的偏差便嚴重影響了診斷時的準确性。

羅森漢恩的實驗使得美國精神病院的病人數量直接腰斬,減少了50%。

而美國精神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也是以重新審視診斷标準,出台了《精神病診斷手冊》(DSM-3,1980)。

今天,診斷标準有何差別?

心理學史的古早時期,診斷标準中含有大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流派内容——什麼意思呢?就是含有大量“潛意識”等主觀判斷作為例證,缺少客觀衡量标準。

精神分析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在追溯創傷成因,确實有很大幫助。但是,顯然更适用于心理咨詢的範疇,而不是作為診斷标準與依據。

1974年,美國精神病協會開始重新撰寫診斷标準,并于1980年出版了DSM-3,其中摒棄了絕大多數精神分析流派的診斷内容。

在心理學的發展史上,類似的荒誕事情并不少見,但現在這種荒誕已經難以複刻。

8人裝瘋“卧底”精神病院,19天後揭示了裡面的種種不堪

DSM V,最新的精神分裂診斷标準

而這個規則,随着臨床應用,不斷規範化。

在目前最新版的DSM-5(2013)中,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診斷标準已經相當成熟,且分類更加細化。

随着腦神經科學的發展,目前對精神疾病的診斷早就不隻是依賴患者自己的回報,而是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檢查人們身體上的變化,包括了fMRI,CT等先進的腦神經造影技術。

我們對器質性病變的溯源、了解更為透徹,誤診的情況已經少之又少。

如今,“如果我被關進了精神病院中,要怎麼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呢?”這個問題已經不必擔憂。

随着去标簽化意識的增強,即使是誤診收容的病人也會被合理地再診斷并放出。

羅森漢恩的質疑精神,很大意義上推動了精神病診斷機制,與精神病院收容機制的進步。

他的研究幫助心理治療,進入了更加科學且人道主義的新世代。

-END-

作者:赫智超

圖源:Pexels,網絡

首發:壹點靈(yidianling0)

專注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着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