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在抗日戰争時期,中國曾經有過不少的将領,這些将領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不竭的推動,他們前赴後繼,奏響了一場動人的史詩,張發奎就是其中的一員。

1896年,張發奎生于韶關始興縣隘子鎮,年紀輕輕的時候,他攤上了人命官司,隻好逃命到廣東。上學期間,他受到孫中山思想的影響,進入同盟會,還成為了孫中山身邊的一位将領。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1925年,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師,他成為了旅長,後來又升任為師長,帶着自己的将士們,在北伐戰争中征戰。

北伐之後,張發奎由于自己在北伐期間的戰績,成為了十一軍軍長,這一年的他才三十歲的年紀,在軍中地位就已經頗高,後來他又接受任命,進行了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後,他再度凱旋歸來。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值得一提的是,張發奎雖說曾經站錯了隊,選擇投奔汪精衛,是汪精衛的忠實追随者,但他對于我黨的态度是友好并支援的,是以他的軍隊中有我黨的幾位有志之士,他們無形之中,促成了南昌起義的爆發,在南昌起義中的幾位将領,如賀龍、劉伯承、聶榮臻、朱老總等,都曾當過他的部下。

除了這些愛國元勳外,七位開國大将也曾跟随張發奎一同參加過北伐戰争。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張發奎對政治并不關心,他所關心的還是他戰争能否取得勝利,他關心正義,但是因為時局的影響,他又很難得到真正的正義。

在1932年,張發奎看到日寇侵華,心中深感苦悶,因為他向蔣介石請命要參加抗日,蔣介石并不同意他的請求。

張發奎辭職後,遠走他鄉,曾經去過一個德國人開的小酒館,在小酒館裡面,德國老闆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就請你回去跟日本人戰鬥!”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後來,張發奎又前往美國,沒想到在美國又遭遇了跟之前差不多的一幕,他的美國朋友也問他,什麼時候能夠打敗日本侵略者?他心中不由地感慨萬千,然後默默放下了酒杯,雖說在外遊曆,無法上戰場殺敵,但是在他心中,他依然是那位金戈鐵馬、縱橫沙場的大将軍。

1935年,張發奎回到南京,再一次對蔣介石請命,想要參加抗日,這一次蔣介石沒有反對,先将他調派去進行防禦工事修建。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蔣介石也因為西安事變的影響,被迫宣布要參加抗戰,這一次,張發奎親自來到戰場,轟擊日軍司令部,他以少勝多,通過指揮,帶領第8師、第4師把日寇師團打得狼狽逃竄,他們隻好留在廣州城内,等待救援。

同時,張發奎還收複南甯、龍州、梧州等地,驅除日寇。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不久,張發奎收到了從美國寄來的一個酒杯,而在這酒杯之中,飽含着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唯獨隻有國家富強,民族安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這就是當年那個阻礙張發奎喝酒的美國朋友,從美國寄回來的,得到這個酒杯後,張發奎心中充滿了感慨。

抗戰勝利後,日軍将對中國進行投降儀式,在這個過程中,張發奎被任命為廣州地區接受日本投降的官員,沒想到就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本來應該在他主持下,一并接受投降,他們卻被臨時通知說,現在是英方主持香港日軍的受降典禮。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而張發奎聽說南京國民黨做出如此選擇之後,他憤怒不已,直接表示說,不該屈服于英美的壓力!當時他把自己的訴求發往南京國民黨政府,但是國民黨政府對他這個強烈訴求卻是充耳不聞,蔣介石迫于壓力影響,還是讓英國主持典禮,張發奎大發雷霆,以軍事行動要求香港取消限制華人入境,還在香港境内抓獲了不少境外勢力,雖然他做了這些事情,最終的結果還是讓他失望,也看到了國民黨政府的軟弱。

他是孫中山身邊的将領,曾多次向蔣介石請命抗日,晚年在香港定居

1949年,張發奎在香港定居隐退,1980年,他在香港平靜生活多年之後,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當侵略者踏上中華民族神聖國土的時候,它的鐵蹄侵犯了國家,也讓民族走向危亡和埋沒,幸好在這個時候,像張發奎這樣的将領們,選擇了禦外抗日。他們用這樣順應人心的抉擇,用這樣慷慨激昂的奮戰,成就了自己的一道凱歌,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