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原型孫卓終于被找到,但他卻選擇了和養父母一起生活,生恩真的沒有養恩大嗎?

孫海洋夫妻雙方尋找孫卓的事件一直受到的關注,夫妻雙方尋找兒子的路途也是非常艱辛。
2007年10月9日孫卓在老家湖北被人販子用玩具車給拐走了。
2014年9月25日電影《親愛的》全國公映,以這個為原型改編的。
直到2021年5月21日,官方啟動團圓計劃,孫海洋夫婦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12月6日,孫海洋與兒子孫卓DNA比對成功。孫海洋與兒子相認,喜極而泣,同時,警方出面抓獲了犯罪嫌疑人。
孫卓被拐,對親生父母的打擊是巨大的。
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由于種種原因,失蹤或是被人販子拐賣等等原因,從小便沒有與自己的父母相處溝通造成了孩子對父母感情的缺失。
網上經常可以看到孩子的父母由于孩子生下來帶有殘疾便把孩子抛棄了。但幸運的是往往有些人是很善良的,在看到這些嬰幼兒的時候卻願意把他們帶回家撫養。
而孫卓的養父母卻是運用不正當的手段把孫卓養在他們的家裡,孫卓的父母也不辭辛苦尋找了多年他們的兒子。
終于在幾個月前找到了,孫海洋夫妻也是喜極而泣,淚流滿面,他們一家人抱在一起。
這種時候又怎麼拿兩者比較呢,又或者說兩者沒有可比性。就孫卓事件來說,孫海洋夫妻雙方在孫卓失蹤後苦苦尋找多年,孫卓的養父母則是運用不正當的手段讓孫卓從小離開自己的父母。雖然最後找到孫卓時孫海洋夫妻雙方也是喜極而泣,同時也對孫卓的養父母進行了法律訴訟。
官方方面抓獲了嫌疑人,也就是孫卓所謂的“養父母”。孫卓的這件事之是以受關注,是因為網友呼籲善待“養父母”。但透過孫卓事件來看,其養父母該不該被“善待”?
生恩雖說是給他們帶來了生命,但卻沒有養育,而養父母運用了不正當的手段把孫卓養大,讓他從小離開父母,又是哪裡來的恩呢?
通俗地講,小孩子長大之前是沒有感情和意識的,如果孩子從小便離開父母,會導緻孩子從小失去和父母的相處之道,自然也會造成對父母感情的缺失。
而養父母呢?養父母除了付出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也給了從小離開父母的孩子一些精神上的慰籍。在大多數電視劇裡,養父母都很兇,還很小氣,可這隻是電視劇裡的情節。
不過養恩也要分情況讨論。
養恩是指在你們沒有任何親情的關系之間毫無怨言地把孩子撫養長大,不帶有任何利用的目的,否則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孫卓的養父母雖然在運用不正當的手段的利用的前提下收養了他。但是卻給了他物質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陪伴,代替了孫卓從小缺失的對父母的感情和信賴。
很喜歡之前網上爆火的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上了。
像是那種失蹤的孩子,絕大多數父母丢失孩子之後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是我們體會不到的。他們總是想得很多,想着自己的孩子吃飽飯了沒、今天降溫了好好穿衣服了沒,他們的擔憂總是無處不在,卻不再見不到孩子的蹤影了。
孫海洋夫妻雙方對孩子漫無邊際地尋找,堅持了這麼多年都沒有放棄,這是我們沒有經曆過的痛和艱辛。孩子的親生父母對人販子的仇恨以及對自己看不好孩子的懊悔成為孫海洋夫妻一輩子的痛。
當然,父母希望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感受父母所受的傷害、委屈、後悔,而父母也應該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不要一味的隻考慮自己的情感而忽略孩子的感受。
生恩和養恩都是很大的恩德。養恩是把孩子養育成人,對這個孩子付出了滿滿的心血,這才叫養恩。孩子應該感恩養父母那麼多年來對自己的愛護與培養,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而且,作為主流價值觀的法律認為:即使不是你的親生父母養了你,你就有贍養他的義務,但是親生父母沒有養你是沒有義務養他的,這也是在說養恩大于生恩。
但孫卓的養父母運用不正當的手段,違反了法律規定,但他的養父母對孫卓的感情卻也很珍惜。
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當然是一種大恩,隻有父母通過養成的過程才能體會到這種感覺。孩子的失蹤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但這也無形地對孩子的心靈産生了影響。孩子會在心裡認為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樣。而養父母對他們的關心使他們産生了依賴,長久以來就形成了情感。
孫海洋夫妻也是苦苦尋找多年才找回自己的兒子,可見他們很愛孫卓。
但是孩子的感情是單純的,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有所回報。孩子的感情太過于純粹,從小對父母的感情就具有局限性。導緻很多孩子被父母找到之後不知道該如何和父母相處溝通。
生是恩,養是恩,生養之恩大于一切。
就對我來言,養恩是大于生恩的,大多數人都沒有過這種經曆,但是通過孫卓的這件事也使我對這件事有了新的思考。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關心最後孫卓對他的養父母的态度,但孫卓的養父母對孫卓的感情又何嘗不是付出了真心呢。
孫海洋夫妻雖然對孫卓的感情缺失,導緻孩子沒有對父母的依賴和牽挂。孫卓的養父母雖然成就了孫卓,但始終用的是不正當的手段,違反了法律的規定。
孫卓最後選擇和父母一起生活,大多數人都對這件事進行了辯論。孫卓的父母在找到他的時候希望孫卓能夠和他們一起回到深圳生活,并表示尊重你的選擇。
最終,孫卓選擇和父母一起生活。我認為孫卓選擇和父母一起生活是因為和養父母之間的血緣牽挂。孫卓和自己的親父母從小便已分離,并不知道如何跟他們相處,再者而言,孫卓和親父母長久地缺少溝通交流和發展感情的機會,對親父母的依賴遠比想象中的美好。
盡管孫卓是在養父母的關心下長大,但也是因為孫卓的養父母才導緻了孫卓是親生父母感情的缺失。
孫卓在小的時候,在身邊陪伴的是養父母,對他悉心呵護撫養他長大的也是養父母。但孫卓又何嘗不想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生活呢?
像孫卓這種從小失蹤的孩子,親生父母的傷痛是我們沒有經曆過的,他們自己流的眼淚也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陪伴,就算不是個稱職的父母,孩子對他們沒有依賴是很正常的。小時候他也許就知道了自己不是養父母親生的,但是養父母還是對他悉心呵護,這就導緻了孫卓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有對親父母的依賴轉換到養父母身上。
孩子的對父母的依賴性間接地表達了孩子的父母與孩子之前的感情交流溝通。養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了孩子的父母應該做的事。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感情的缺失的彌補,這就造成了孩子養父母的感情大于對親父母的表情。
重要的是,養父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物質的滿足,以及精神上的彌補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孫卓的養父母畢竟是運用不正當的手段,做了違反法律的事,但也是他們對孫卓的呵護才造就了他。
是以我認為生恩是不能大于養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