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照亮了黑暗卻被黑暗吞噬,在美國吞槍自殺

作為一名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遺忘的人,為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聲。—張純如

1894年甲午戰争之前,上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日本都是中國古代王朝的追随者,不論是文化,還是官制,軍制全部學習中國。1840年的鴉片戰争,西方在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也打開了日本的大門。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照亮了黑暗卻被黑暗吞噬,在美國吞槍自殺

面對強大的敵人和曆史危機的考驗,中日兩國都施行了變法,清政府施行了洋務運動,日本則施行了明治維新。中國當時家底比日本厚得多,但是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取得勝利,發展起來的日本迅速将矛頭指向中國,開始對中國進行侵略,并在甲午戰争中取得了勝利。

自此之後,日本便把全面侵略中國當成他們的目标,先是侵略北韓,之後又侵略東北,最終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争。為了侵略中國,日本人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去準備,後來侵華日軍的進階将領,都在中國從事過幾十年的間諜生涯,他們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

1937年,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争之後,蔣介石調集全國部隊和日本人在上海打了一場仗,最終中國軍隊傷亡30萬人,全面潰敗。淞滬會戰結束之後,日軍分三路向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發動進攻,由于日軍沒有深入内陸作戰的準備,把後勤部隊都抛棄在了後面,開始縱兵搶糧,日軍在在搶劫的過程中還伴随着奸淫的惡行,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日軍會殺死受害人,還經常放火毀掉整個村莊。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照亮了黑暗卻被黑暗吞噬,在美國吞槍自殺

1937年12月12日,蔣介石指令南京衛戍區司令唐生智,指揮南京各部隊立刻撤退。13日,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此後的幾十年裡,有很多的仁人志士耗盡一生心血去收集日本侵略者當年犯下的罪行,張純如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1968年3月28日,張純如出生于美國紐澤西州普林斯頓,是第二代美籍華人。張純如的祖父是國軍抗日将領張鐵軍,父親畢業于台灣大學實體學系,是著名的實體學家,母親一直從事生物化學的工作,張純如考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時候,最開始家人想讓她攻讀計算機專業,但是在20歲的時候,他放棄了即将到手的計算機專業學位證書,而是轉而學習新聞學。

1989年從伊利諾伊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她先是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擔任記者,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了寫作碩士學位,從此開始了專業寫作的道路。

張純如從小就對寫作很感興趣,父母也很注重對她這方面的培養,在她小的時候,每次和父母談話,她的父母都會給她講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了長達六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那六周裡,滔滔長江水變成了紅色,曾經的六朝古都南京變成了人間地獄。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照亮了黑暗卻被黑暗吞噬,在美國吞槍自殺

對于在美國出生,美國長大的張純如來說,她最開始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曆史沒有什麼認知的,但是在1994年12月,張純如在加州的一座圖書館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的一些黑白照片,她被照片裡的内容震驚了,更是感到無比的憤怒。但是當她去尋找南京大屠殺相關的書籍時,她發現,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說書籍裡,居然沒有一本提到過這段曆史的書籍。

張純如被當時美國的這一現象震驚了,在美國和西方國家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當年的罪行,知道德國法西斯的暴行,但是卻沒有幾個人知道,日本法西斯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比起德國法西斯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純如當時很疑惑,既然在遙遠的中國南京的确發生過這麼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而且還曾有人用相機真實地記錄下來,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否定他,為什麼所有的英文書籍裡居然都沒有提及過這麼一段令中國人痛心的曆史。看到自己的同胞在遭受到巨大傷害後,卻得不到申訴,得不到侵略者的道歉和賠償,甚至得不到世界上一些國家公正的承認,張純如再也壓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他決定奔赴南京,對這段不該被遺忘的曆史進行調查驗證。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照亮了黑暗卻被黑暗吞噬,在美國吞槍自殺

張純如在了解了相關的曆史後,決定耗費數年的時間,去寫一本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書,去向西方人宣傳這段曆史,讓他們知道二戰期間的中國,同樣飽受法西斯的折磨,她覺得這段曆史不應該被忘記。張純如的想法被朋友得知後,他們都很詫異,因為他們覺得張純如用幾年的時間去寫一本當時在美國并不流行的書籍,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張純如還是決定要這樣做。

1995年夏天,張純如從美國來到了南京,開始對南京大屠殺的受難者進行采樣調查。事實和她想象的沒有這麼太大差别,面對傷痕累累的幸存者,聽着他們講述自己的悲慘遭遇,張純如無數次流下眼淚,她自己似乎也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曆史。

讓張純如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暴行,不僅引起了中國人的不滿,連一些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一位日本記者在報道上寫道:12月13日我看到了一場屠殺,一群俘虜站在城牆邊,日本軍人用刺刀一個又一個地刺向他們的胸部,這恐怖的一幕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照亮了黑暗卻被黑暗吞噬,在美國吞槍自殺

在了解到大量事實和證據後,張純如陷入了無盡的憂郁和痛苦中,巨大的精神壓力,曾讓張純如一度中斷寫作,但是,查找自己的過程中,無意間看到一份日記後,張純如又重新堅定了把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公諸于世的決心,這份日記就是當時南京國際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魏特琳女士留下的,當時的魏特琳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華群。

在南京期間,張純如每天的工作都超過十小時,為了撰寫《南京暴行》,張純如還收集了大量的中文,英文,日文,德文的大量資料,以及大量沒有出版的日記,筆記,政府報告的原始資料,以及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

1997年12月,出版《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讓張純如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一出版,在一個月内就打入美國最受重視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并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照亮了黑暗卻被黑暗吞噬,在美國吞槍自殺

但是這件事也給張純如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很多不願意正視曆史的日本人對其進行指責和批判,還有些人對其進行跟蹤,幹涉她的正常生活。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将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 }

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

¥45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