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在北京天安門西面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陳列着一根鏽迹斑斑的魚鈎。

這并不是一根普通的魚鈎,它和紅軍戰士們一起曆經了長征的艱苦歲月,給戰士們帶來了生的希望。

那麼,長征路上怎麼會出現魚鈎呢?做出魚鈎的人到底是誰?他和這根魚鈎之間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1 陳列在博物館的魚鈎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魚鈎的主人--王玉清,以及他在長征路上的傳奇故事。

無奈逃荒、加入紅軍

王玉清,1921年出生于貴州威甯。

在那個戰争年代,大部分農民的家庭條件都很貧苦,王玉清家也不例外。

為了給父母減輕負擔,王玉清從小就開始幫家裡做一些家務活,這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的性格。

但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威甯縣農民的日子越來越艱難,王玉清一家為了能生活得更好,就逃荒到了黔西。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2 1955年王玉清和妻子合照

而這,也為他加入紅軍打下了鋪墊。

1935年11月初,為了開辟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

時任紅二軍團長和紅二方面軍總指揮的賀龍,率領紅二、紅六軍團解放了貴州黔西縣城。

聽說紅軍入駐黔西,年少的王玉清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想看看紅軍到底些什麼樣的人,于是跟在父親身邊,遠遠地觀察着紅軍隊伍 。

經過觀察後,王玉清發現紅軍跟那些欺負百姓的國民黨軍隊不一樣。

他們都對百姓很好,不但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還會主動幫百姓幹活。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3 紅軍隊伍

紅軍的優良作風,讓14歲的王玉清對紅軍隊伍産生了向往,于是在父親同意之下,王玉清報名參加了紅軍。

參加紅軍後,王玉清就成了紅二方面軍的一名無線電台戰士,負責紅軍隊伍的通信工作。

年少的王玉清聰明好學,很快就學會了使用電台的技巧,為此還得到了賀龍的表揚,很多重要的通信工作,賀龍都會放心地交給他,讓他去完成。

但是,紅軍的隊伍是要繼續前進的,不可能一直留在黔西,這就代表王玉清必須要離開家,離開生活了很長時間的黔西。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4 賀龍

王玉清雖然年紀小,但是卻很堅定,他沒有絲毫猶豫,就決定跟着紅軍隊伍走。

于是在參軍幾天後,王玉清就跟着紅軍部隊一起出發,踏上了長征的路。而他即将面對的,也是長征途中的重重磨難。

長征路上的救命魚鈎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共産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

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中央主力紅軍于1934年10月實施戰略性轉移,開始了從江西瑞金到陝西延安的長征之路。

長征之路,充滿了艱難和險阻,很多紅軍戰士都倒在了長征的途中。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5 長征

到了1936年7月,紅軍部隊終于行進到了甘孜地區,他們必須為接下來的長征路做準備。

但是,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偏僻的甘孜地區條件非常艱苦,即使紅軍有錢,也很難買到所需的物資。

在用了以物易物、發動群衆、向百姓借糧等辦法後,長征的紅軍隊伍終于費盡千萬苦籌集到了少許物資。

然而,紅軍隊伍人數龐大,這麼點物資對于紅軍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最後,每個戰士分到的食物隻有幾斤炒面,王玉清也不例外。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6 當時紅軍留下的木牌借據

他們就靠着這幾斤炒面,跨過巍峨寒冷的雪山,來到了長征路上最苦最難的草地。

草地路況複雜,有些紅軍戰士陷進草地的水溝後,就再也沒能出來。而在進入草地幾天後,紅軍戰士們又遭遇了另一個極大的生存危機,那就是斷糧。

盡管紅軍戰士們很節省糧食,但是大多數紅軍戰士的糧食早已經吃完了,王玉清也斷糧好幾天了。

為了生存,戰士們強忍饑餓,強撐着前行,挑戰自己的極限。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7 老班長煮魚湯

肚子餓了,他們就啃生澀難咽的草根樹皮,寒冷的夜晚到了,他們就就地休息,依偎在一起取暖。

但是,即使紅軍戰士極盡所能,想要活下來跟大部隊一起前進,長期的饑餓和營養不良,以及身體缺乏維生素,還是讓倒下的人越來越多。開始還在整體前進的紅軍隊伍,已經變得稀稀疏疏,戰士們之間都拉開了距離。

電台的炊事班長看到斷糧的王玉清,就把自己僅有的兩把炒面,都給了他,讓年紀小的王玉清好好活下去。

看着不斷倒下的紅軍戰士,和虛弱的炊事班班長,已經四五天沒吃東西的王玉清難過極了。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8 長征中紅軍的皮帶

他心裡想,要是再不想辦法弄點吃的,大家肯定沒有辦法撐到會合地點--甘肅會甯。

而他自己,也沒有信心活着走出草地。

就在絕望的時候,坐在水溝邊的王玉清摸到了自己帽子上的兩根縫衣針,他看着水裡的魚,突然想到了好辦法。

他取下一根針,用火烤紅之後掰彎,再栓上線,就做成了一個簡易魚鈎。

他抓來蚯蚓穿在魚鈎上,再将魚鈎放入水中,竟然真的釣上來一條魚。沒想到,本來讓戰士們用來縫補破舊衣服的縫衣針,竟成了長征路上的救命希望。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9 紅軍過草地

王玉清欣喜萬分,就用這條魚熬成了魚湯,分成戰士們吃。戰士們吃了魚,恢複了一些體力,又有了生存的信心和前行下去的動力。

王玉清和他的魚鈎,成了長征路上的救命稻草,他用針做魚鈎的辦法,被很多紅軍戰士效仿。

從那以後,魚鈎就成了他的寶貝,被他随時帶在身邊。而王玉清的故事,還沒有完結。

心懷國家和人民的百歲老人

王玉清跟着紅軍部隊,跨過巍峨寒冷的雪山,穿過渺無人煙的草地,終于走完了千難萬險的長征路,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10 王玉清将軍

解放後,他曾在福州軍區擔任副參謀長、福州軍區炮兵司令員,見證着紅軍的成長,也見證着祖國的不斷強大。

如今,王玉清這位百歲老人依然健在,他是目前福州市唯一健在的老紅軍,今年2月份剛過完自己的百歲壽宴。

而他的魚鈎,則被陳列在天安門一旁的博物館中,向世人們無聲地講述着長征路上的故事。

每當回憶起長征路上的事,王玉清老人也都會感慨萬千,在他的眼中,那個魚鈎不僅僅是一個釣具,更是點燃無數紅軍戰士生存希望的明燈。

他用一根銀針做成了魚鈎,為長征中的紅軍,帶來了生的希望

圖11 陳列在王玉清家中的獎章

現在,王玉清老人終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但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心願,那就是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可以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繼續努力奮鬥,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繁榮!

王玉清老人不僅堅強勇敢,還非常有智慧,用帽子上的一根針,就讓長征的戰士們都有了前行的動力。

希望我們也能不辜負老人的希望,在幸福的新時代中努力奮鬥、繼續前行,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為富強!讓長征中的苦難不再出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