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丁蜀鎮的創作環境并不友好,往往受人歡迎的新作,用不了半年,市面上就有大量同款器形上市。喻建銘在兩年前就遇到了這樣的打擊。自己辛苦創作打磨出來的作品,卻被其他人的大量仿造。在挫折面前, 喻建銘想到了放棄,這也是後來他和九香說開湘菜館的原因。但是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他也沒有忘記自己從藝的初心。九香感覺,這份初心是喻建銘與生俱來的,隻要他還活着,就不會放棄追求陶藝創作的夢想。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喻建銘對藝術的情緒,經曆了從傳統的學院派到民間主流,從民間主流到當代人文的演進,他生活和創作的空間也讓人感覺到了與他作品風格一緻的氣息。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喻建銘

九香:你是什麼時候開始陶藝創作的?有沒有師承?

喻建銘:我小時候就喜歡畫畫,有時上課也老想着畫畫。聯考填志願的時候,家人提到了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的美術(雕塑)專業,因為我原本就打算往雕塑方向去發展的,是以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學校和專業,來到了江蘇宜興。我在大學學習期間對我人生經曆來說改變是最大的,我受到了範卓群、範軍民、李津等多位老師的影響,不僅有了制壺和雕塑的功底,也為了我打開了紫砂創作的新天地。老師們鼓勵我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實作,用紫砂的語言,雕塑的手法,做東西比較有意思,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做什麼,比較放松,比較平靜,沒有大的起伏。這種自由度釋放了我的藝術天性,它讓我獲得了創作的空間。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寶 瘿

九香:從陶藝角度講,用紫砂來創作和其他材料有何不同?

喻建銘:紫砂的可塑性很強,有具備雙氣孔特征,又可以設計,又可以制作,還可以當作茶具使用,并且在某種程度上,更适合進行雕塑創作,紫砂兼具了很多方面的優點,我覺得很有吸引力,應該說,我是被紫砂藝術的美所吸引而更加堅定的堅持在宜興創作。從畫畫到紫砂,貼合度很高,畫畫講究的點線面,紫砂也完完全全诠釋了這一點。而且紫砂發源地宜興本身就是一個書畫之鄉,不同的藝術形式對我來說都能獲得啟發,都屬于大的美學範疇。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春 生

九香:你的花器作品線條并不複雜,但很耐人尋味,這是否就是你的設計語言?

喻建銘:我做過傳統的光素器和花器,這些經典的器形都很美很經典,讓人覺得印象深刻。我當時在來丁山前,看過一件傳統器,那種出神入化的線條,妙不可言的韻味,至今讓我感到非常震撼,覺得怎麼可以做得那麼美!可能是因為我本身就是美術出身,花鳥魚蟲松竹梅蘭是我從小就很喜歡的,這些是自然界具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我自己的了解,用現代簡約設計的語言,融會貫通地去繁從簡,這樣可以在保證明用性的前提下讓人能感受到作品帶來了的一絲情趣。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九香:你創作的靈感從何而來?

喻建銘:創作是一個十分個性化的過程,我對于周圍的事物做出了反應,我就會把它們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以去年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出作品,因為沒有自然産生的反應讓我去記錄,可能和我出去走動少有關。這個靈感來源很關鍵,必須是發自内心的,看到美好事物,比如山水、動物,用畫來表現,然後我用紫砂來表現。當然畫出來的都是平面的,在紫砂的成型過程中,是三維立體的,在做的過程中一直在調整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能發現一些新的東西,經常是在原來的想法上會有新的突破,我很享受這一個點。

你和我提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靈感來源,希望以後我們可以多交流。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喻建銘從藝履歷

1990年出生于湖南嶽陽,自幼學畫;2012年開始接觸紫砂壺;制作至今,主攻紫砂花器創作。作品有着屬于年輕人的趣味,造型新穎,别開生面,觀之讓人眼前一亮。

2011年在學院第四屆大學生職業技術大賽“美術基礎”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2年“現代陶藝——紫砂香具”設計(論文)在學院優秀畢業設計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2015年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第四屆陶藝創新作品展作品《岫》獲金獎

2016年第二屆壺中天地紫砂新銳大獎賽中《善雲》榮獲二等獎

2017年中超利永首屆新人創新賽作品《佛肚竹》獲綜合銅獎,《席說》獲銅獎

2017年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善為》獲銀獎

2017第三屆壺中天地紫砂新銳《無境》獲二等獎

喻建·銘丨遇見紫砂 不忘初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