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人才對一個國家很重要?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兩個原因

作者:小播讀書

我們常說21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其實在古代也是,古代思想家管仲曾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人才的培養和重視,曆來都是我們的傳統,重視人才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今天我講講背後的邏輯。

為什麼人才對一個國家很重要?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兩個原因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開始分享墨子的思想,我們首先來看《墨子》的第一篇:《親士》。所謂“親士”就是要親近、尊重和任用賢士。在我國古代,不管是儒家、法家還是墨家,在治理國家上面都把賢士放到第一位,發現和任用賢士,是國君最應該做的事情。

之前雷軍老師在“小米10周年上的演講上說,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找到好人才,冰用好人才。對于好的人才,不是“三顧茅廬”,而是要“三十顧茅廬”,這展現了小米對于人才的重視。之前也經常傳出,華為花百萬年薪争奪天才少年等等,今天企業的競争往往是人才的競争。管理一家企業是這樣,治理一個國家也是一樣的,墨子在一開篇就說:“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大概意思是說,治理國家,如果不能優待賢士,那麼國家就會滅亡。發現賢士了,就應該馬上任用,這是最緊迫的事情,因為沒有賢士,就沒有人和國君讨論國事。墨子說,怠慢賢士,棄用賢士,國家還能長治久安的,這種事情還從來沒發生過!

為什麼人才對一個國家很重要?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兩個原因

墨子還舉了晉文公、齊桓公和越王勾踐的故事,說明任用賢士的重要性。墨子說,從前,晉文公被迫逃亡在外,後來在舅舅和高偃[yǎn]的幫助下,最終匡正天下;齊桓公被迫離開國家,後來在管仲、鮑叔牙的幫助下,稱霸于諸侯;越王勾踐遭受吳王的羞辱,在範蠡[lí]、文種的幫助下,最終成為威懾中原的一代賢君。這三個人之是以能取得成功,都是因為他們能忍辱負重,有賢士相助,最終名揚天下。墨子說,最成功的人是從不失敗,其次是失敗以後,再想辦法獲得成功的人,因為他們善于用人。

任用賢士不僅僅在于賢士的能力,能輔佐君王。賢士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能避免君王的獨斷專行,避免君王犯錯。墨子說,真正好的國君應該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君主的身邊,必須要有人敢于直言的人,敢于表達不同觀點的人,而且國君要對他們寬容。如果臣子隻以爵祿為重而不敢直言,心腹大臣也都緘[jiān]默不言,那些關系不好的大臣隻是暗自感歎,真正有用的建議就會被阻攔,那樣怨恨就會郁結于民心,國家就危險了。當時夏桀和商纣王就是因為他們失去了天下賢士,才導緻了亡國。

為什麼人才對一個國家很重要?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兩個原因

是以,墨子認為,一方面賢士能出謀劃策輔佐君王成就霸業,另外一方面賢士也能讓君王看到自身的不足,防止君王犯錯。因為,一個再厲害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一個人常常是敗在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上。墨子對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他說,現在有五把錐子,其中一把最為尖銳,那麼這一把一定會最先被折斷。有五把刀,其中一把磨得最快,那麼這一把也一定最先被損壞。是以甘甜的水井最容易幹枯,挺拔的樹木最容易被砍伐,靈驗的烏龜也最先被灼燒用于占卦,神異的蛇最先被曝曬用來求雨。

墨子也舉例說,商朝賢臣比幹的死,就是因為他太剛直了;周朝勇士孟贲[bēn]被殺,是因為他好勇逞強;西施被沉江,是因為她長得太美;吳起被車裂,是因為他功勞太大。古往今來,很多自以為是的人,都死于他們的過人之處。是以,一個人即便再厲害,也需要有人指出他的弱點和不足,物極必反是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個道理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也非常深刻。我們古人認為,凡是應該恰到好處,做人做事不宜過滿。

為什麼人才對一個國家很重要?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兩個原因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說“反者道之動”,任何事物達到一個極端,會走向它的反面,盛極而衰是自然規律。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āi]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意思是說,過于自滿的人,必定會跌倒,過于顯露鋒芒,不會長久,過于剛強容易折斷,總是盛氣淩人,很容易遭到打擊。隻有做到功成身退,含藏收斂,這才符合自然之道。

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這樣,管仲的《管子》中也提出了類似的洞察,管仲說:“凡國之亡也,以其長者也。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長者也,故善遊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管仲說,但凡國家的衰亡,往往是因為它的長處;一個人的失敗,也往往是因為他的優勢。

是以善于遊泳的人常死在梁池之上,善于狩獵的人常常死于荒野。

好了,今天《墨子》的第一篇《親士》我們結合各家思想,談到了古代對于人才的重視,一方面提出賢士對于治國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提出君王不能獨斷專行,需要聽取賢士的建議。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後面我們将繼續分享《墨子》的更多精彩内容,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和關注我,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