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窄門》:愛而不得,歸處在哪裡?

愛情如果不能落地,與雞毛蒜皮打成一片,大概是很難長久的。每每看到把愛情高供起來,搞得純之又純,感動了别人也感動了自己,最後似乎都一敗塗地。

《窄門》:愛而不得,歸處在哪裡?

前幾天看法國作家安德烈 紀德的長篇小說《窄門》,又發現一個膚淺的道理,便是上面這番話。其實《窄門》并不單單說愛情,還有更深的意思。但是讀書,各取所需嘛,也很合理。

《窄門》寫于1909年,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了。而在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窄門,取自《聖經 路加福音》中耶稣的話:“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将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說“窄門之窄不允許兩人一同通過”,是以小說顯然有極強的宗教意味。

說傑羅姆自小愛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雖然對傑羅姆也懷有同樣的感情。而其間阿莉莎的妹妹朱麗葉也愛上了傑羅姆,經過一番痛苦的掙紮和壓抑之後結婚,成為一個瑣碎的婦女。不但如此,阿莉莎還目睹母親與人私奔……愛情與現實的落差如此之大,當然會讓人心理失衡。

阿莉莎對傑羅姆的愛,逐漸走了純粹的精神之愛。她甯願在書信裡熱情洋溢地表達,卻很難跟傑羅姆在現實中獨自。而對現實的種種困惑,她轉而迷戀上嚴格的宗教,成為一個遠離煙火,但又缺乏獨立思考的女性。兩人最終越走越遠,以分手告終,而阿莉莎也在抑郁中身故。

《窄門》:愛而不得,歸處在哪裡?

有人認為,此書是對狂熱宗教的反思,是一個愛情和自由難以協調的悲劇。但就文學性而言,我更願了解為,阿莉莎對于愛情精神性純度的過多追求,才無奈地把宗教當成了歸宿。當她把一切愛意傾注于書信中,而拒絕與傑羅姆見面時,她的愛情就成為一種不能落地精神戀愛。當他們無法走進現實之中時,悲劇也就無可避免。

愛而不得,歸處在哪裡呢?隻有一個去處罷了。是以好多人愛情失敗了,就看破紅塵出家去了。

還是回到開頭說的“膚淺認識”繼續閑聊吧。僅就愛情而言,開始的純潔自然是好的,但還是盡快世俗庸常起來,生命才能更長久一點。愛情的自由,應該僅僅是精神上的自由,而要長久地蓬勃地生長下去,還是需要落地生根的。

阿莉莎和傑羅姆的愛情,一開始就“拔得過高”。在他們看來,兩人間的愛情純潔到沒有一絲雜念,堅若磐石,以至于對訂婚這樣的約定都不以為意。分離兩地之後,靠熱烈的書信來維系感情。書信裡讨論的,又多是深刻的思想交流。這看上去,兩人志同道合,無比高尚。

可是愛情這玩意兒,你要是看不見摸不着,不管寫下多少甜言蜜語,最後都淪為空洞的想象,而且體驗上越來越虛無。

簡單地說,你雖然愛的是一個真人,但對方實際上已經變成一個紙上虛構的人。真實的現實,變成了想象中的愛情,可以觸摸到的那個人,也變成了想象中的樣子。一旦變成現實,就無法相處。是以前些年網戀正火的時候,有句話叫“見光死”。

沒想到100年前的小說,就已經悟到了這個真理。

《窄門》:愛而不得,歸處在哪裡?

窄門雖然窄,但那是精神上的窄門。愛情不隻是精神上的相愛,它不需穿過窄門,而是要一起牽手穿過自家的柴門。

這個讀後感,紀德看到會氣活吧?紀德本人就是跟表姐瑪德萊娜戀愛而後結婚,但兩人的婚姻隻是名義上的。他本人是個同志。是以,精神之愛與肉體之愛的割裂,正是他一生中内心深處最大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