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情隻在一顆流露,我要跟媽媽一起!

“我要跟媽媽一起!”這話可能是令很多母親頭痛的緊箍咒,而我是上個月才發現,要施放這緊箍咒,對孩子來說也不太容易。

十二月時,我與孩子準備外出爬山。出發前我很緊張,因為有過恐高症的原因,知道那不是鬧着玩的,這次還帶着孩子,更是恐懼到極點,也将心态調整到絕不勉強的程度。但談何容易?勉強與不勉強之間的尺寸,簡直無法拿捏……。

真情隻在一顆流露,我要跟媽媽一起!

第一天的行程是攀登主峰,才到登山口,孩子的嘴唇瞬間發白,我以為是高度适應不良,内心自責,這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果然太挑戰,都已經想好不爬也沒關系,總之得跟孩子在一起。結果,孩子隻是因為中午沒吃飽、肚子餓的緣故。

這下危機解除,我立刻老媽姿态上身,一邊拿着零食給孩子、一邊碎念着中午就叫她好好吃飯不吃等等,孩子回以臉臭。

真情隻在一顆流露,我要跟媽媽一起!

終于出發後,孩子走沒幾步就想休息,邊走邊問,夥伴們都登頂了吧?我明白孩子習慣與别人比較的個性,也不罵、也不催,隻是提醒着,不要管别人,專注在我們自己,專注在腳下的每一步就好。最後,我們在走五十步,休息五分鐘的節奏中,以蝸牛的速度完成登頂。

但孩子的臉上依然看不到開心。這一整路,對她來說都很勉強吧?

第二天是是要攀登另一個高峰;孩子經過一夜好眠,精神奕奕,信心滿滿說要跟着領隊走。出發後,她也真的很快超越我,走在隊伍最前面。

後來,不知是為了等我、還是腳程跟不上,孩子停在路邊,等我一起走。這次的高峰單程兩公裡,前面一點一公裡是将近四十五度的碎石陡上坡,有時得手腳并用才能前行,别說對孩子,連成年人都覺得吃不消。孩子沿路喊累,甚至想回家了。但我看她那模樣,擺明就是身體很行、隻是心不想。

真情隻在一顆流露,我要跟媽媽一起!

我耐着性子陪她蝸牛慢行,慢行到最後,孩子走三步就休息,連蝸牛都比我們快了。我見她意興闌珊,也不想勉強她了,對孩子說:“不想爬了,是嗎?但我想爬,反正我們會原路折返,我把外套留下,你在這裡等我。”孩子吓得直說:“不要不要,我要跟媽媽一起!”接下來孩子沒再說要放棄,遊刃有餘地登頂後,迎接衆人的贊歎與歡呼,孩子終于笑了。

故事是完美的結局,但孩子當時驚慌的反應:“我要跟媽媽一起!”始終盤旋在我腦中。我想着親子互動總是在勉強與不勉強間擺蕩,一起或獨行,永遠沒有标準答案;也想着,倘若孩子沒有堅持要一起,那麼,我就真把她留下了嗎?那我成了什麼樣的母親?但自己說出的話卻做不到,我又做了什麼樣的示範?好多的困窘,幸好都在孩子堅持跟媽媽一起的情況下,沒有發生。

回程時,我問孩子下次還想再來嗎?她說想,但是請我不要再講“早就叫你好好吃飯你不吃就會怎麼樣的話,她聽了很不舒服。”我笑了,我以為沿途都是我在包容她,其實她對我也有很多忍耐,原來堅持“跟媽媽一起”也是要付上代價的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