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宇宙爆發的背後邏輯

元宇宙爆發的背後邏輯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長江商學院,作者 | 李洋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萬物皆可元宇宙”。

元宇宙這個陌生的概念裹挾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人們此前對于網際網路的知識和經驗打的七零八落,然後再混雜上一堆更新的名詞和技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虛拟世界。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元宇宙興起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我們應如何理性看待元宇宙?

01 何為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受到全世界廣泛的關注,但這個概念剛剛興起,我們要辨證、理性地看待新的熱門名詞。

元宇宙Metaverse是由兩個詞組成:META和VERSE。META作為字首有“超越”、“之後”的意思,如 Metaphysics 譯為“形而上學”,是以,Metaverse也可以翻譯為超宇宙或後宇宙。

那麼到底什麼是元宇宙?什麼不是元宇宙?這是一個很難區分的話題。

1. 一定要帶上 VR 眼鏡才是元宇宙?Meta的主營業務就是元宇宙?

2. 讀金庸武俠小說是元宇宙嗎?玩原神遊戲是元宇宙嗎?

3. 刷抖音是元宇宙嗎?買賣比特币、NFT是元宇宙嗎?

元宇宙描繪的可能是多年以後的未來,當虛拟數字主導現實生活。

比如一個人數字分身的形象比現實世界穿什麼衣服、化什麼妝更重要的時候。

那可能才是元宇宙的開始,而我們現在遠沒有達到那一步,是以要客觀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

02 元宇宙為何火爆?

為什麼元宇宙會在這個時候被廣泛傳播?

背後的驅動力既有社會性因素也有科技因素。

早在90年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老先生就已經關注了虛拟現實,并且提出了“靈境”這一類似元宇宙的概念,他覺得“靈”比身臨其境的“臨”可以更好的表現觸達虛拟現實的意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元宇宙已經有了一些雛形,比如騰訊的QQ秀。

多年前,騰訊将商業模式創新,從簡單的社交網絡模式更新為通過售賣虛拟物品打造虛拟生态的方式,從那時起,騰訊的商業模式和财務模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我們從QQ秀可以看到元宇宙的影子,QQ秀是虛拟的、精神世界的東西、純粹基于網際網路,給人創作的空間和表現的自由,同時還有自己的支付方式Q币,形成了小型的元宇宙閉環生态,并且年輕人熱衷于此。

提到元宇宙大家會立刻想到《頭号玩家》,而我想到的是《盜夢空間》,男主角來到窮人生活的地方,發現他們聚集到一起,喝下藥水做想做的夢,窮人做富人的夢,沒有腿的殘障人士做可以走路的夢。

對現實不滿的人,夢便成了最真的現實。

這也是元宇宙最有魅力的地方,除了高科技星辰大海以外,它給予了一些對現實不滿的人可以超越現實的可控夢境。

疫情也是虛拟經濟的催化劑。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曾說過:

再過數十年,當人們回顧曆史的時候,如果他們還記得新冠疫情,他們記住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哦,就是從那時開始,世界完全數字化了”。

由于第一波疫情在歐美國家蔓延,人們居家辦公的程度普遍較高,對虛拟經濟和線上文化有更深刻的感觸,微軟、推特、臉書等大網際網路公司甚至允許員工永久在家辦公。

提到這些大公司,壟斷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無論中國或者美國,數字科技始終被幾家大網際網路公司把持,業界起名為“圍牆花園”。

其實,有圍牆的花園不是問題,有圍牆的花園太少才是問題。

當大公司通過技術、資本、規模各種優勢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自然而然就會觸及到反壟斷的紅線,而輿論也會對掌握巨大資源的壟斷組織天然地産生反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元宇宙應運而生,成為了大公司做出轉型和轉移大衆注意力的新機會。

03 元宇宙離我們還有多遠?

為了打造可與現實世界媲美的“真實感”,元宇宙不僅需要注重人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觸覺,感覺),還需打造環境的真實感以及社會經曆的真實感。

這需要不同的前沿技術在背後作支撐,涉及VR(虛拟現實)、AR(增強現實)技術,以及大資料、傳輸技術、邊緣計算、雲計算、圖形計算、AI(人工智能)等。

它需要多種前沿相關技術的高度融合才可能實作,但現在看來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步。

以下幾種技術或許成為元宇宙的底層邏輯:

低代碼時代

随着低代碼時代的到來,我們不需要一行一行地寫代碼,而是可以通過拖拽子產品進行創作。

據咨詢公司 Gartner 加特納估計,全球已有半數的中大型企業開始使用 low-code 低代碼、codeless 無代碼和 serverless 無伺服器平台。

機器智能

Promethean AI(普羅米修斯人工智能公司)與數字藝術家合作,幫助他們建構無代碼的虛拟世界,讓藝術家專注想法創意和問題解決,而讓機器承擔大量的平凡、重複、非創造性的工作。

數字孿生

數字孿生最早叫技術仿真,涉及到很多基礎性的學科,

比如實時光線追蹤、實時實體仿真、實時物聯網資料傳送等。

以實時光線追蹤為例,為什麼我們看到某些圖檔會覺得比較真實而某些不真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光。

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光,不僅來自太陽和燈光,還包括各種光源通過反射、折射到物體表面形成的亮度。

能否把光線的折射和反射全部計算清楚,是非常複雜的資料問題,涉及到數學、實體等諸多學科。

區塊鍊熱潮

區塊鍊的到來似乎為反壟斷的問題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尤其是近年來智能合約、非同質化代币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一些欣喜的東西。

智能合約是基于 Ethereum (以太坊)的去中心、無信任、安全、透明的應用,包括記錄存儲、數字資産确權、平台治理、保險産品、供應鍊自動化等。

非同質化貨币(NTF)可實作去中心化、無信任、可程式設計的數字資産确權與交易,提供可證明的稀缺性和可證明的溯源,可應用在包括遊戲、虛拟資産、數字藝術等方面。

分布式網絡

分布式網絡的發展是元宇宙、虛拟現實極其需要的,4G、5G網絡很難承擔起大量資料的實時傳輸,而通信網絡的發展是元宇宙實作突破的最基礎的技術。

04 “風口”或“虎口”?

元宇宙概念火熱的同時,也帶動相關概念股的漲勢,仿佛一夜間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風口。

但也有聲音提醒,要謹防“風口”變“虎口”。

幾乎每次大的概念或全球性的概念出現時,都會出現類似的資本市場波動,如幾年前的區塊鍊泡沫等等。

具體到投資環節,有專業投資經驗的機構在作出判斷時,會更注重投資的證據與細節支撐,不會輕易被虛無缥缈的概念左右。

此外,在目前疫情環境下,經濟不确定性在增加,投資者對泡沫型的概念也需更理性和審慎地看待,不要是以忘掉市場和經濟學的基本邏輯。

距離實作真正的平行虛拟世界任重道遠,投資者在下注元宇宙相關概念時,要清晰認識到背後隐藏的風險,這不僅包括輿論泡沫風險,還包括經濟風險、監管問題、倫理限制等系列問題。

幾年前,區塊鍊也曾受到市場和資本的熱捧,但事實證明其還有諸多不成熟的環節亟待完善。

同理,支撐元宇宙背後的相關技術也尚處未成熟的發展階段,也面臨着“曆史重演”的考驗。

05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元宇宙”

科技和商業的目的最終都是以人為主。

中國的Z世代正在身體力行的在嘗試元宇宙。對于他們來說,線上虛拟化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體驗,同時也是他們用來與上一代人做區分的工具。

元宇宙本身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先鋒藝術,代表着烏托邦式的社會組織,可以沉浸其中逃離現實和學習的壓力,這對于血氣方剛的年青一代非常有吸引力,但他們喜歡的東西是否正确隻能交給曆史去評判。

元宇宙是一個非常宏大但也非常模糊的概念,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元宇宙的定義。

未來,元宇宙是面向新時代使用者,有大量内容創造者和技術精英引領,基于高速網絡分散的多元“宇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