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2018 年 11 月 3 日雲南社會科學院、雲南省民族學會舉辦首屆中緬跨境民族學術研讨會期間,中央民族大學蒼銘教授應邀來昆明參會主旨演講,并擔任學術論壇點評專家正好負責我所在會場,點評完我的學術發言《中緬跨境而居的阿昌族問題研究》後,送給了我四張文獻阿昌圖檔,極其罕見,十分珍貴。

蒼銘教授擔任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院長、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所學生院院長期間,在學術研究中,與有關專業人員發現了一批阿昌族曆史人物繪畫圖像,十分珍貴,許多人從未見過。

第一圖,乾隆年間《皇清職貢圖》原本一份,繪畫繪有“大理等府峩昌蠻”、“大理等府峩昌蠻婦”兩個男女阿昌圖。這是原收藏于圓明園的《皇清職貢圖》,原本(峨昌男女圖)現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

第二圖,清代嘉慶年間《滇省夷人圖說》(伯麟圖說)一份,原件現館藏國家故宮博物院。

第三圖,《滇省夷人圖說》描摹繪畫一份兩圖(另一圖為卡瓦人),現館藏中央民族大學博物館。

第四圖,乾隆年間《皇清職貢圖》宮廷彩本一份阿昌人像繪畫,分别繪有大理等府峩昌蠻繪畫兩男女阿昌圖,永北等府西番圖,曲靖府海猡玀圖三組人像。這幅彩本原件現館藏國家故宮博物院。

把這四張民族人物肖像畫作,經翻拍圖檔後刊出,以饷讀者。這對阿昌族社會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對峨昌時期的人物服飾造型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借鑒價值。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這幅峨昌圖是重要的一幅文獻圖。原收藏于圓明園的《皇清職貢圖》原本,現在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

中間滿文漢文:大理等府峩昌蠻婦。

右則漢文字記載内容:大理等府峩昌蠻,峩昌以喇為姓,大理永昌二府有此種,無部落,雜處山谷間,性畏暑濕,男子束發裹頭,衣青藍短衣,披布單。婦女裹頭,長衣,無襦,胫系花摺,而跣足。刀耕火種,畜牧紡織為生。食用儉陋,得禽蟲則生嘬之。婚聘用牛馬,祭以犬,占用竹三十枝如蓍莖然。地産麻葛輸稅。

右則滿文:記錄内容與漢文相同。(蒼銘提供)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這是《滇省夷人圖說》(伯麟圖說),清代嘉慶二十三年繪本。

繪圖中文字記載:俄昌性畏暑濕,采葛為衣,鮮食好飲,剪竹為箸,以決疑,祀用犬,永昌府及大理順甯有之。(蒼銘提供)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這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館藏《禦制外苗圖》中的峨昌繪本。年代不詳,估計是從嘉慶圖中臨摹的。

右圖漢文字記載内容:俄昌性畏暑濕,采葛為衣,鮮食好飲,剪竹為箸,以決疑,祀用犬,永昌府及大理順甯有之。

左圖漢文字記載内容:卡瓦貌醜,能耕,紅藤束發,其類自為一寒(寨),又有通漢語者,多與漢人往來,順甯府有之。(蒼銘提供)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這是乾隆年間,宮廷所畫師所繪《皇清職貢圖》彩版,在故宮收藏是文物。蒼銘教授在故宮工作學生拍攝。

中圖漢文字記載内容:

大理等府峩昌蠻 峩昌以喇為姓,大理永昌二府有此種,無部落,雜處山谷間,性畏暑濕,男子束發裹頭,衣青藍短衣,披布單。婦女裹頭,長衣,無襦,胫系花摺,而跣足。刀耕火種,畜牧紡織為生。食用儉陋,得禽蟲則生嘬之。婚姻用牛馬,祭以犬,占用竹三十枝如蓍耊然。地産麻葛輸稅。

右圖漢文字記載内容:

永北等府西番 西番本滇西北徼外夷,又名巴苴,流入永北麗江二府,居深山,聚族而處。男子辮發,戴黑皮帽,麻布短衣外披氈單,以藤纏左肘,跣足,佩刀,伐竹為業,不通漢語。婦女辮發綴,以瑪瑙瑓璖,亦衣麻披氈,系過膝桶裙,跣足,地種荍稗納糧。

左圖漢文字記載内容:

曲靖府海猡玀 海猡玀惟曲靖府有之,名壩玀玀,居平川,種水田,土人以田畝廣延者呼為海或呼為壩,故得名,或雲即白玀玀也。與蠻民雜處,其服食語言俱相似,惟與同類語則有别,勤于耕作,急公輸稅,間有讀書者。(蒼銘提供)

阿昌族青年林晖才,愛好民族曆史文化,善于查閱研習民族曆史文獻,以及熱衷于收集民族民間古老曆史文化口頭傳聞,他利用業餘時間,查閱了很多阿昌族曆史文獻資料,發現了很多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清人編繪《西南少數民族圖冊》所見“峩昌”形象。(朱和雙.台灣華文書局版《皇清職貢圖》舉誤[J].尋根,2013,(第5期).)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清代民族圖志-峨昌。峨昌一名阿昌,性畏署濕,好居高山,刀耕火種。(峨昌圖》題記:“婦女以紅藤為腰飾,祭以犬,占用竹三十三根略如意筮,嗜酒,負擔覓禽獸蟲豸皆生啖之,抹野葛為衣。無部長,雜處山谷,聽土司役屬。今水昌羅古、羅闆、羅明三寨百夫長早正死,共妻方艾自矢不失節,遂餓而死,其俗乃革。”(李澤奉,劉如仲編著. 清代民族圖志. 西甯: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7.12)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滇西順甯地區阿昌男女。順甯府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轄境包括今雲南省鳳慶、昌甯、雲縣。(英)柯樂洪著.橫穿克裡賽從廣州到曼德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8.11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峩昌-古滇土人風俗圖志-董一道-崇文書局-1914年版 (徐麗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古籍內建 漢文版 第87冊 漢以後西南各民族.成都:四川出版社 2002.11)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清代民族圖志-峩昌。(李澤奉,劉如仲編著. 清代民族圖志. 西甯: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7.12)。文字記載内容:大理等府峩昌蠻,峩昌以喇為姓,大理永昌二府有此種,無部落,雜處山谷間,性畏暑濕,男子束發裹頭,衣青藍短衣,披布單。婦女裹頭,長衣,無襦,胫系花摺,而跣足。刀耕火種,畜牧紡織為生。食用儉陋,得禽蟲則生嘬之。婚聘用牛馬,祭以犬,占用竹三十枝如蓍莖然。地産麻葛輸稅。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清代滇西龍川江流域的“小阿昌”形象。(朱和雙.台灣華文書局版《皇清職貢圖》舉誤[J].尋根,2013,(第5期).)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清代民族圖志-小阿娼。(李澤奉,劉如仲編著. 清代民族圖志. 西甯: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7.12)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續雲南通志(光緒)-卷一百六十二南蠻志種人-峩昌。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遼沈書社1991年影印版《皇清職貢圖》所見的“大理等府 昌蠻”男女形象。(朱和雙.台灣華文書局版《皇清職貢圖》舉誤[J].尋根,2013,(第5期).)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遼沈書社1991年影印版《皇清職貢圖》所見的“曲靖府海猓猡”男女形象。(朱和雙.台灣華文書局版《皇清職貢圖》舉誤[J].尋根,2013,(第5期).)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滇省夷人圖說》所見“ 昌”(上)與“海猓猡”(下)形象。(朱和雙.台灣華文書局版《皇清職貢圖》舉誤[J].尋根,2013,(第5期).)

近年發現的清代阿昌族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

光緒《續雲南通志稿》中描繪的“ 昌”與“海猡猡”形象。(朱和雙.台灣華文書局版《皇清職貢圖》舉誤[J].尋根,2013,(第5期).)

阿昌族曆史悠久,有本民族語言,無本民族文字,以母語為載體的母體主流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古老阿昌族文化充滿活力,通過語言體系傳承古老宗教信仰,政治軍事,社會意識,民族傳統文化習俗,樸素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遠古曆史上創作并傳承至今的有經典的創世神話史詩,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遺産。但是,阿昌族曆史發展過程中,可能因為錯過創造民族文字的時機,大量的傳統文化僅是靠口頭傳播,單項人際傳承,重要的民族記憶沒有本民族文字與繪圖形象記載,而僅轉換在漢字文化曆史文獻中的記載則比較單薄,曆史人物肖像繪畫圖像更是鳳毛麟角。這次發現四幅文獻繪圖,除了文物價值,其繪本上文字記載的阿昌族曆史社會文化資訊,曆史資料價值更為突出重要,可以說是彌足可珍,對峨昌曆史的文獻記載與科學考證有學術補充與重要作用。

該文原載《阿昌學刋》第五期,刋出後引起反響,之後随着網際網路技術與資訊源豐富,又由阿昌族文化青年林晖才石祖清等檢錄搜尋發現了一些阿昌族古代圖文資料,為了給廣大研究者提供資料擴大視野,又補充其中,把後來找到的繪圖與文本來源附錄在此文後。感謝原創作者,感謝書刋圖書出版社與館藏機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