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入了南京,占據了這座六朝古都。3月29日,洪秀全進入了南京,不久将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改南京為天京,宣布定都于此。和之前曆代的農民起義不同,洪秀全并不想當一個如陳勝、黃巢一樣的流寇,而是效仿朱元璋,建立一個漢族的王朝。盡管洪秀全自己很快也腐化了,但是他前期的嘗試還是值得肯定的。

進入南京後,太平天國釋出了《天朝田畝制度》,此檔案不僅僅是一個土地制度的檔案,還是太平天國的執政理念。《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了天國的各項制度。然而,由于《天朝田畝制度》過于理想化,時期在現實中難以得到推行和貫徹,因而太平天國的制度也在不斷地進行了變革。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在土地制度上,《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推行公社土地制度。任何一個朝代後期,土地兼并都十分嚴重,清朝也是如此。因而,任何一個新王朝建立後都會重新配置設定土地以争取民心,太平天國也是如此。《天朝田畝制度》将土地分為九個等級,然而以較為平均的方式配置設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百姓除了耕織之外,可以擁有一定的副業,“凡天下每家,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無論是土地還是副業産品,其性質都是公有的,百姓除了保留基本的生産生存資料之外,其餘的私有産品必須上交“聖庫”。每到收成之時,天國的地方長官就會派遣人員到地方收取糧食,收入國庫,“凡麥豆苎麻布帛雞犬各物及銀錢亦然”。

這種土地制度,實際上就是農民幻想的絕對平均的土地制度,其中充滿了人們對“大同”社會的向往,也表現了基督教天下皆兄弟的教義,也帶有儒家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的太平盛世構想。近代以來,我們往往将這種美好的設想稱為“烏托邦”,帶有“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是以,這種制度過于完美,也就是無法真正得到落實,“此令已無人理,究不能行”,于是天國不得不做一些調整。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太平軍占領南京之外的地區後,為了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援,也就允許百姓“照舊交糧納稅”。也就是承認百姓對土地的占有,讓百姓繳納賦稅。當然,如果有地主逃亡,其土地就會被沒收。太平軍還會鎮壓一些不繳納賦稅的農民。

在軍事上推行全民皆兵,寓兵于農。太平天國将南京的居民按照太平軍的編制組織起來,每13156家設定一軍帥,之下設定五旅帥,全城設25個旅帥。旅帥之下設定五卒長,卒長之下設定四個“兩司馬”,“兩司馬”之下設定伍長、伍卒等。每二十五家設定一個國庫,一個禮堂,由兩司馬主持。每家每戶出一人當兵,“其餘鰥寡孤獨廢疾免役,,皆頒國庫以養。”

聖庫制度則是較為成功的制度。按照規定,太平軍在攻城略地之後,不能将所得之物占為己有,而是交歸聖庫,如此能夠保障政權的正常運轉,也能夠保障軍隊的純潔性。在這種制度下,太平軍的各級軍官生活飲食相差不大,“雖貴為王侯,并無常俸,惟食肉有制,僞天王日給肉十斤。以次遞減至總制半斤,以下無與焉。”不過到了後期,洪秀全的生活日益腐化,那又另說了。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在文化上,太平軍進入南京後,讓居民接受拜上帝教,大肆破壞寺廟、道觀、佛像,孔廟,驅逐和殺害僧道人士,就是天主教徒也遭到一定程度的迫害。天國子民的婚姻儀式一律在禮堂進行,并且由國庫撥款。

天國子民必須到禮堂接受教育,教讀《舊遺诏聖書》《新遺诏聖書》及《真命诏旨書》等。而傳統的儒家經典則遭到大肆的删改,甚至焚毀。洪秀全宣稱的“拜上帝教”本身就是基督教和儒學融合的産物,如其《原道救世訓》就大量吸收了儒家的道德教條。洪秀全不僅删改了儒家經典,還對《聖經》大量删改,以符合自己的口味。

除此,許多陳舊爛習被廢除了,例如賭博、嫖妓、吸食鴉片等是被禁止了。天國規定男女不能居住在一起,所有的人必須如太平軍一樣“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雜”。這種制度違背了基本的人欲和傳統倫理,因而得不到百姓的支援。另外,洪秀全自己從一開始就不受這種制度的限制,這就是搞特權待遇了。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天王府

分居,在選官制度上,規定推行察舉制。其中規定,“凡天下每歲一舉以補諸官之缺,舉得其人,保舉者受賞,舉非其人,保舉者受罰。”這實際上就是對察舉制的推行,不過選拔的标準主要以軍事才能為主,并非儒家的舉孝廉。

當然,太平天國也推行過科舉制度,《賊情彙纂》記載“于癸醜年(1853年)開科江甯”。在前期,其考試分為縣試、省試、京試三個階段,後期分為鄉試、縣試、郡試、省試和京試五個階段。在考試内容上,主要以詩、策、論為主,也就是考察個人的實際能力。當然,考試的範圍主要是從《真命诏旨書》、《舊遺诏聖書》和《新遺诏聖書》等洪秀全頒布的“經典”中選擇。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和傳統的科舉考試相比,天國的科舉有許多進步的地方,也有許多缺陷。進步的地方有:(1)參考資格擴大,除了儒生,商人等都可以參加,沒有職業歧視;(2)考試内容突破程朱理學,變得更加實用;(3)增開女科,表面上實作了男女平等,為千古一大進步。弊端有:(1)科考太繁太濫,中舉名額較大,緻使功名泛濫;(2)寬于取而嚴于用,登進之途太過狹窄;(3)實際用人被幾位封王控制。

在外交上,洪秀全雖然強硬,但是卻無理。定都南京後,先後有英、法、美的使者來通路南京,他們宣稱“中立”,來試探天國的态度。最初,他們認為天國為基督教國家,因而抱有好感,而且對合作很有期待。實際上,他們還是想讓洪秀全遵守條約内容,以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洪秀全則拒絕這些要求,并且認為将英法美等視為天國的附庸,以宗主國的口吻發出指令。

從烏托邦走向現實世界,太平天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傳教士繪制的天王府

這說明,洪秀全等并沒有接觸到西方的國際法,對世界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帶有強烈的“天朝上國”思維,這是中國傳統所擁有的。不過楊秀清還是在1854年頒布了《答複英國人三十一條并責問五十條诰谕》中,允許各國自由貿易,但是嚴禁販賣鴉片,拒絕接受不平等條約,同時強調外國應向太平天國納貢,天王是各國之主等。最終,因為太平天國和西方國家走向對立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太平天國的大概情況了。所謂的“太平天國”就是一個農民階級建立的政權,他的治國理念帶有農民的平均主義幻想,有“烏托邦”的美好設想,也有基督教的“千年盛世”期待。他是幾千年來農民對理想王國、大同社會的一次實踐。當然,最終結果是失敗的,實踐也是失敗的。然而,這種實踐也說明了大同社會在中國是有社會基礎的,後來的辛亥革命以及無産階級革命都受到其影響。對于太平天國,我們無須過多拔高,也不必貶斥,他隻是中國道路的一種嘗試。

歡迎關注公衆号:北鬥維斟。本人喜歡曆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台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鬥維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讀曆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