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機會,為何都沒抓住?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機會,為何都沒抓住?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但凡有點求生欲,就不會跟死神較勁。崇祯作為大明最後一任老總,他同樣也不想死,隻不過在的任期内,内憂外患加上自然災害,明朝已經無力支撐。

如果在明亡之際,崇祯苟活于世,他無法原諒他自己,他也無法面對列祖列宗,是以崇祯選擇自我了斷。當然了,如果崇祯真的想活,也是有很多機會的。

一、楊嗣昌主張議和

史料記載“象升主戰,嗣昌與監督中官高起潛主款,議不合,交惡。”

崇祯十一年,楊嗣昌曾建議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和滿清議和,那麼就可以用全部力量對付起義軍,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緩解當時的窘境。對此崇祯表示默許,當時楊嗣昌已經采取了行動,遼東巡撫方一藻已經派人去和皇太極接觸。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機會,為何都沒抓住?

皇太極的答複也很明白“如有确議,則撤兵東歸。”滿清從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根本沒有統一中原的打算,他們本就人口稀少,資源匮乏,他們最大的願望大緻也就是占據遼東,能過上好日子。如果沒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滿清是沒可能入主中原的。

此時,皇太極也同樣捉襟見肘,議和對滿清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楊嗣昌主張議和本來是秘密進行,但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之後消息被傳揚開來,楊嗣昌變成那個“賣國賊”,在衆多士大夫的口誅筆伐下,議和計劃也隻能半途而廢。

皇太極見議和無法實作,在崇祯十一年九月揮兵南下,崇祯有心議和,但在衆臣的反對聲下,也無可奈何,最後盧象升成了兩方勢力的犧牲品。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機會,為何都沒抓住?

假如當時能和滿清達成議和,赢得喘息之機,那麼明亡的時間可能還會延後很長。崇祯沒有抓住機會,他總是瞻前顧後、首鼠兩端,等機會錯過,為時晚矣。

二、陳新甲提出議和

崇祯十五年,松錦大戰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大明離滅亡隻有一步之遙。兵部尚書陳新甲秘密派人和滿清議和,消息後來傳到了大學士謝升耳朵裡,謝升看到山河變色、大廈将傾,就将此事告訴了崇祯。

史料記載“升進曰:倘肯議和,和亦可恃。帝默然,尋谕新甲密圖之,而外廷不知也。”

崇祯對此表示同意,并令陳新甲秘密進行,不能洩露消息。一次兵部職方馬紹愉從邊關發回議和信件,放到了陳新甲的書案之上,家童以為是軍事情報,就交給了地方官員傳抄。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機會,為何都沒抓住?

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了陳新甲的秘密活動,這回大家群起而攻之,最終崇祯隻得斬殺了陳新甲,來了結此事,議和事宜仍是不了了之。

但凡幫崇祯搞議和的人,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崇祯的立場總是搖擺不定,他會為了皇帝的面子,直接殺人滅口。這大緻就是最後一次和滿清議和的機會。

三、李明睿主張南遷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馬上兵臨城下,都城危在旦夕。左中允李明睿上疏崇祯,勸其南遷至南京再做打算,崇祯當時的反應是直接答應:“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意思就是我也這麼想的,但是外面那些大臣不同意,怎麼辦。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機會,為何都沒抓住?

到了這般田地,崇祯還是在顧左右而言他,這已經不是什麼議和的問題了,火已經燒到了眉毛。那些所謂的士大夫,在李自成入城後,大多選擇了投降,難道這些士大夫的意見這麼重要?如果崇祯一心要南遷,難道這些士大夫攔得住嗎?可見崇祯還在考慮所謂的虛名和面子。

朱棣遷都是留了底牌的,南京的行政機構一個不少,隻要崇祯到了南京,六部六科即刻就可以開始運轉,這先天條件不知比南宋強了多少倍,但崇祯就是不這麼做。

四、那麼為何崇祯沒有抓住機會?

崇祯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朱常洛本身就不受萬曆待見,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還隻在位一個月就挂了。朱常洛在成為皇帝之前的待遇就極差,崇祯的條件也可想而知。崇祯的母親劉賢妃去世得也早,可以說崇祯的童年還是比較不幸的。

史料記載“莊烈愍皇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也,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賢妃劉氏,早薨。”

明熹宗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檢在成長環境、教育方面有很大問題,這也讓崇祯的性格不是那麼穩定。在接手政權之後,崇祯還要面對強大的魏忠賢,而當時崇祯僅僅十八歲。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機會,為何都沒抓住?

魏忠賢可以說是明朝勢力最大的宦官,做得最過火的,就是他曾聯合客氏給後宮妃子堕胎,并直接害死多名嫔妃,他還曾企圖從宮外找孩子來頂替皇子,可以說是無惡不作無所不為。

魏忠賢很清楚他是做不了皇帝的,但他可以另立傀儡,是以說當時的崇祯也十分危險,崇祯一度都要自己帶飯吃,根本就不敢吃宮中飯菜。面對如此重大威脅,崇祯都要一人想辦法解決,這對崇祯是個巨大的考驗,等到鏟除了魏忠賢,崇祯的内心也充斥了極大的滿足感。

年少的不幸經曆,和其滿腔的抱負,構成了崇祯帝,崇祯的内心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種是自卑,原來自他童年的經曆,一種是自信,來自于權力和責任,在兩種截然相反的人格中,崇祯走得是極其辛苦。

在面對問題時,崇祯既想要逃避問題,又必須要面對現實,這讓每次面臨重大挑戰的時刻,崇祯總會猶猶豫豫、搖擺不定,尤其是面對議和、南遷這種敏感的問題,他真的已經無力去抉擇了。

在巨大的付出後,崇祯得到的卻是無比的失落,他一心要重振大明,但無力回天。事實上,崇祯做得已經夠好了,一個每日隻睡幾個小時,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衣服打着更新檔,如此帝王,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曆朝皇帝。

崇祯當然知道活着比死了好,隻是他無法給列祖列宗一個交代,估計朱元璋見到崇祯也隻會說一句:“孩子,你辛苦了!”

參考資料:《明史·莊烈帝》、《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