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如果在荒郊野嶺中發現了被遺棄的屍體,那絕對算得上是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而在雲南省烏木村就發生了這樣一件奇聞怪事,一戶村民來到山中采藥時,發現了多個廢棄的汽油桶,打開一看裡面裝滿駭人的屍骸,而正是這些骸骨,揭開了一段抗日時期的悲壯往事。

經過調查驗證之後,法醫認定這些都是曾經出國作戰的遠征軍遺骨,

而他們犧牲時的平均年齡才20歲。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遠征軍往事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對日本宣戰,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英國方面要求中國出兵東南亞,開辟第二戰場,于是國軍組建了中國遠征軍,經過英美教官的訓練,裝備了先進的武器後出國作戰。

遠征軍戰士們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同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為了保證物資的補給通暢,幾十萬軍民同心協力,頂着日軍飛機的轟炸,搶修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中國遠征軍可以說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一次重要合作,是全世界人民為了和平而奮鬥的典範。

他們在緬甸和滇西取得了驕人的戰果,總共殲滅日軍近5萬人,收複了大片失地,解放緬北城鎮五十餘座,有效遏制了日軍掠奪東南亞物資的行動,同時威懾印度的日軍不敢輕舉妄動。

戰争是殘酷的,更不用說面對的是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我軍付出了極大的犧牲,超過6.7萬官兵傷亡。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為了打通途經野人山的公路,中美兩國工兵夜以繼日地奮戰,終于在1943年打通了這條前線與後方的生命線。

在這期間無數的遠征軍戰士們犧牲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而由于戰火的蔓延,許多烈士們的遺骨都沒能夠回到故土安葬,還有的士兵消失在了茫茫的茂密叢林杳無音訊,

直到60多年後,他們的蹤迹才因為一場意外而被人們發現。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山坡上的屍骨

雲南省有一個叫烏木村的地方,這裡高山環繞,風景秀麗,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大多以務農為生,由于自然地理條件比較優越,附近的山上生長着許多珍稀且名貴的藥材,村民們不時就會上山采藥,賣到縣城裡換錢。

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樣扛起鋤頭上山,搜尋着品相較好的藥草,不久之後,他在一個山坡上找到了自己心儀的藥材,于是揮舞起鋤頭準備挖起來,沒有想到的是鋤頭紮入土中卻傳來了金屬敲擊的聲音,吓了村民一大跳。

村民想起了老人曾經說過,這附近發生過戰争,是以村民覺得自己是否遇到了地雷?接着他壯着膽子用手輕輕地将表面的土層撥開,卻發現裡面竟是一個諾大的汽油桶。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荒山野嶺之上,為什麼會有這種東西?村民頗為不解,于是回村喊來了年輕人準備挖出這個汽油桶,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名堂。

不久之後,衆人來到了挖出汽油桶的地方,帶着鏟子和鋤頭在附近開始挖掘起來,出乎意料的是,汽油桶越挖越多,到最後竟然挖出了幾十個。

挖掘搬運的途中,大家已經感覺到裡面裝滿了東西,但絕對不是液體的汽油,是以衆人非常好奇。其中一位村民敲開了汽油桶蓋,接着就是一個圓滾滾的物體散落出來,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頭骨。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衆人倒吸了一口涼氣,那個開汽油桶的村民直接驚的将汽油桶脫手扔出,而裡面零散的白骨也一股腦的灑在地上。許多來挖汽油桶的村民都是抱着尋寶的态度來的,如今卻見識到了累累白骨,膽子比較小的村民已經開始打顫了。

不管是兇殺案還是其他别的事情也好,挖出了這麼多屍骨絕對不是一件小事情,村長當機立斷,向公安機關報了案。

不久之後,法醫就來到了現場,幾十個汽油桶裡白骨森然的現場,縱使是經驗豐富的老法醫也不禁暗暗咋舌。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現場的人開始七嘴八舌地讨論這些人的死因,有的人說這是古代先民用來人祭的儀式,問題是,這些屍骨是裝在汽油桶這種現代産物裡的,時間對不上。

很快,負責調查的警察就在屍骨上發現了

軍服殘留和國軍的辨別徽章

而且确定了他們就是曾經奮戰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部隊官兵

。經過後續的DNA比對,

這些戰士們平均年齡僅20歲。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英雄不朽

如此一來,真相大白,烏木村的村民們也松了一口氣,同時對這些為了民族解放而付出自己生命的遠征軍戰士們表達了深深的敬意,之後不少人得知了戰士們犧牲的年齡,紛紛感到惋惜。

20歲正是一個人風華正茂的時刻,可是他們卻為了抗擊外族侵略者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的村民還特地來到此地上香,祭拜這些已經魂歸高天的英烈,同時希望英雄們的亡魂能保佑一方平安。

經過多方的不懈努力,有關部門将這些遺骨收攏起來,送到了附近縣城裡的遠征軍戰争舊址,并且修建好了烈士陵園,将他們入土為安。

雲南村民采藥時挖出“油桶”,打開全是軍人屍骸,平均年齡僅20歲

小結:

近年來,我國加快了烈士們回家的步伐,無論是抗美援朝中犧牲在北韓半島的志願軍,還是抗日戰争中在緬甸隕落的遠征軍,國家都做了十足的努力,確定每一位曾經為了民族事業和人民安危的勇士能夠魂歸故裡。

2015年,國家一次性接回了347具中國遠征軍遺骸,感動了無數英雄的後代,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中,中華民族團結了起來,打赢了這場關乎到人民百姓生死存亡的戰争。

所有為了這場戰争而做出過努力的中國人都值得我們的尊敬,無論他身處哪一個黨派,隻要是為了國家的解放和民族的複興,都稱得上是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