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台山海宴籍旅英華僑對家鄉懷恨大半世的故事

羅年為兄,羅本為弟,兄弟倆乃台山海宴籍英倫華僑。1952年自海宴遷居香港,時羅年15歲,羅本10歲。兄弟倆長大後才移民英國。上世紀80年代初,華僑政策實施改革後,政府才把他們家的祖宅歸還給他們,這麼一算,從解放開始,因地主身份,他們家的祖宅被分給他人居住就有30年了。1982年羅年藉英僑回國觀光的機會,第一次從英國回到家鄉,除了探望親人,拜山外,交待親人修繕祖宅後,便匆匆傳回英國。當年,羅年曾邀弟弟一起回鄉,但弟弟說,這輩子都不願傳回台山海宴這片傷心地,再也不想踩它一粒沙。究竟何因讓弟弟不想返鄉,這裡邊有他不堪回首的悲傷往亊。

記台山海宴籍旅英華僑對家鄉懷恨大半世的故事

土地革命鬥地主

1950年夏天,羅年一家被劃分為地主(其實是華僑),從此,家财充公,家宅被分。羅年父母也被笠上了“豬仔籠”,每逢群衆大會都被拉上台批鬥,父親久而久之就被鬥死了,母親就帶着他們姐弟三人艱難度日。羅年姐姐,時芳齡18,可算大家閨秀,婷婷立立,本村民兵營長對其垂涎三尺,欲占為妻,淫威所迫,姐決意不從,終投水自盡,母親受之打擊,不欠抱病離世。一對幼年兄弟幸得鄰村外婆,舅父的照顧,方不受饑寒。後得香港堂兄的關照,兄弟倆方離開家鄉,遷居香港。年幼的兄弟從此在内心就埋下了仇恨種子,在他們心裡就一直記住那個對他們父親下狠手的人與及那個民兵營長。

記台山海宴籍旅英華僑對家鄉懷恨大半世的故事

地主家财充公

羅年寬别家鄉後,第一次回鄉那年己45歲,當年他在香港有一家毛織廠,在英國亦有實業。他在倫敦是海宴同鄉會的會長。他回到家鄉第一時間是到舅父家(我父親與他舅父是堂兄弟,羅年的舅父也就是我堂伯父,我叔叔與羅年年紀相近,當年羅年長期在外婆家住,就與我叔一班小弟兄玩大)。羅年回來,那班小弟兄就被叫過去一起見面,寬别30年,物是人非,大家感概萬千,所謂患難見真情,羅年就拿出一筆錢,說是當賣禮品分給小弟兄們。他在海宴住上一天,翌日拜過山後,亦未回老家望一眼祖宅,便傳回香港。

1984年,羅年第二次回鄉,計劃回國選址辦毛織廠,時台山海宴年輕勞動力充沛,他舅父就勸他在海宴選址,一則是讓鄉親有份工,二則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時外資在本地辦廠可算是一件轟天動地的事了,此事令當地公社十分重視,幹部一批一批的來到羅年舅父家,對其舅父千囑咐萬囑咐,要力勸羅年在海宴辦廠,最後,羅年就決定在海宴投資,辦起了海利毛織廠。羅年很少回鄉管理廠務,海利毛織廠由香港公司另派羅年的表弟朱sir,從香港回來管理工廠,海利毛織廠在海宴經營二十多年才撤離,可算造福了一方百姓。如今,海利毛織廠的舊員工,傳續這行業的技術,在家開辦家庭盤縫作坊來謀生。

記台山海宴籍旅英華僑對家鄉懷恨大半世的故事

毛織廠女工在縫盤

在解放初期那樣的時勢,難免有些錯誤的個案。如羅年一樣,家庭被沖擊得支離破碎的大有人在,隻不過這種不幸恰好落到羅年一家。羅年的轉變,多受其舅父的影響,羅年的舅父,當年是生産隊的幹部,得其舅父的勸解,羅年亦漸漸睇開了。後來,祖宅修繕畢,便回到老家,與同宗兄弟叔伯一一相見,可謂相逢一笑泯恩仇。後來,還慷概解囊為鄉村辦學捐資贈物。1995年,當他在英國獲悉台山通濟橋塌斷消息時,曾積極發動當地台山籍華僑捐資。

記台山海宴籍旅英華僑對家鄉懷恨大半世的故事

晚年,羅年回鄉,向村委會申請建設用地,拟定在家鄉建一所别墅,以便子女從國外回到家鄉有個舒适的居住環境。時全村上下得知後,皆表示支援。羅年亦為此感動,别墅建好後,羅年就勸寬别家鄉近50載的弟弟羅本回鄉拜山祭祖,羅本卻依然執着,不願返鄉。羅年勸說:“之前那些狠人都己經離世了,你回去亦見不到他們,他們的後人與此事無關,不應把全村人都懷恨于心,我們土生土長于家鄉,祖先父母亞姐都埋在故鄉,有生之年回鄉一趟,拜山見宅,亦了卻心中的撼事,況且,常念舊事,于身無益。現家鄉今非昔比了,宗親都常念我兄弟倆,長者亦常為舊事深感歉意,回鄉見下,或許能放下心中執念”。羅本經哥哥一番勸導,于2005年舉家回鄉,當年60歲了,可算少少離鄉老大回了。

記台山海宴籍旅英華僑對家鄉懷恨大半世的故事

華僑祖宅

在祖宅裡,羅本細看每一個角落,似在尋找着童時記憶的碎片,想過去人,想過去的事。在拜祭父母阿姐的山水時,見他老淚縱橫,長跪不起,在衆人力勸方未失态。在村裡,過去認識羅本的同宗兄弟,在哥哥羅年的吩咐下,都一齊前來與羅本見面,大家有講有笑,對于過去的傷心事亦隻字不提,羅本在家鄉逗留半月之久,在他記憶中,當年那些照顧過他的亞嬸亞姆,他都逐家登門拜見。那段時間,讓他在家鄉重拾了人間的溫暖,亦放下了執念,終化解了心中的怨仇。世事如煙,歲月無聲無息淡化了往事,也許隻要把心安頓好,人生才美滿,也許隻要把心安頓好,方能積累靈魂的财富。

記台山海宴籍旅英華僑對家鄉懷恨大半世的故事

台山這些古宅蘊含着一個個類似的故事

結語

:當仇恨占據我們本來善良與純真的内心時,我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血與淚,那樣我們就永遠無法感受人間的溫暖。記恨,就像一把刀子插在自己心裡,讓人無時無刻不在痛苦之中。 羅本對家鄉懷恨幾十年,并不是鄉親做錯了什麼,對于發生于他身上的不幸,是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社會革命在鬥争過程中不可調和的結果,美國南北戰争,法國資産階級革命,蘇聯十月革命都一樣,都是用生命的代價來推動社會的發展。世間上,每個的夕陽夕都不一樣,每個夕陽落下後,便意味着升起新的一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