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奧密克戎”來襲

一份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成為必要的“通行證”

從“捅嗓子眼兒”到拿到報告

究竟有哪些環節

分步驟告訴你

Step 1 标本采集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這一步大家都懂,“捅嗓子眼兒”“捅鼻子眼兒”。采集後将拭子頭浸入病毒儲存液中儲存,全城大篩查中通常是10個拭子一組進行儲存。

Step 2 集合轉運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在全城大篩查中,核酸采樣地點通常是社群、學校等臨時采樣點,而檢測點是有嚴格的生物安全和品質要求的實驗室。是以,鼻、咽拭子在采樣點集合後,被“全副武裝”送往實驗室。

Step 3 核收消毒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在嚴密保護下,标本被“護送”到檢測實驗室,由接收人員登記、核對。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全方位消毒,準備進入檢測環節。

Step 4 全面防護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進入樣本處理區域前,檢測人員需做到100%的安全防護。

Step 5 資訊錄入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完成全面防護的從業人員進入樣本處理區,将樣本在生物安全櫃内打開,取出樣本消毒并錄入資訊系統。目前資訊錄入有兩種,一種是條碼錄入,需要“滴”一聲解決;另一種是手工填寫的單子,需要挨個摘錄到系統中。

Step 6 試劑配制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根據待檢樣本數量配置好核酸檢測必備的試劑和輔助材料,精準配制和分裝反應體系。為了提高效率,這一步和接下來的兩步通常由不同的檢測人員同時進行。

Step 7 核酸提取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新冠病毒的核酸是包裹在蛋白質内部的RNA,需要破壞其外部蛋白結構,“捉”到病毒RNA以備檢測使用。這一過程中,一組檢測人員一天要擰開上萬個蓋子,吸取上萬個标本。

Step 8 核酸擴增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由于樣本中所含病毒核酸的量少到不足以被檢測,這就需要讓核酸通過不斷複制變多,這一過程被叫做核酸擴增。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随着擴增程式運作,新冠核酸片段不斷合成,發光基因發出熒光,就能被儀器探測到。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檢測過程中不能停下來添加新标本,必須等待這一批擴增完成,才能進行下一批的擴增,這也是标本不能随到随檢的原因之一。一個大型的實驗室内,核酸擴增裝置多達上百台,同時不間斷工作的檢測人員有數百人。

Step 9 檢後處理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污染,相關樣本在檢測結束後密封放入指定專用醫療垃圾桶中,并進行高壓滅菌處理。

Step 10 結果出爐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到這一步,檢測人員還需檢視結果、核對标本資訊、上傳資料,再由大資料平台進行處理和釋出,大家就可以在網上查詢到核酸檢測結果了!

策劃:劉元旭 李響

統籌:張建新

記者:郭方達 王甯

編輯:邬金夫 魏思遠 張璇

新華社天津分社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天津市核酸檢測醫療品質控制中心

聯合制作

來源: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