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的某個後代生了一百個兒子,相貌上都有一個共同點

明代筆記《病逸漫記》中比較了明代分封制與漢代分封制的差别。

漢代時,隻有皇帝的兒子可以分封為親王,以後逐代降封,各位親王的嫡子可以封為侯,其他的庶子隻是平民,能夠享受的優待是免除徭役。每位親王的嫡子的數量是有限的,如此,享受國家供養的皇室宗親的數量不會太多。另一方面,也會出現劉皇叔賣草鞋這樣的現象。

朱元璋的某個後代生了一百個兒子,相貌上都有一個共同點

相比明朝的制度設計,漢代分封制的做法更為妥當。

王世貞在《皇明盛事述》中總結過明朝的藩國之盛,到王世貞所在的時代,比較大的藩國還有二十四個。王世貞認為,這是明代的一大優點,即使強盛的漢代、唐代都不能相媲美。

王世貞仔細統計隆慶、萬曆年間在世的皇室宗親,稱得上子孫繁盛,其中,當初明太祖朱元璋的三個嫡子封建的王國秦國、晉國和周國在世的子孫大緻有:

朱元璋的某個後代生了一百個兒子,相貌上都有一個共同點

秦,陝西西安府,親王一位,在省,永壽王一位,鎮、輔、奉國将軍一百七位,鎮、輔、奉國中尉五百七位,郡縣主君二百四十二位,庶人一百四十九名。晉,山西太原府,親王一位,在省,甯化、高平、慶成、平陽、西河等王共一十二位,鎮、輔、奉國将軍一千八十五位,中尉二千二百位,郡縣主君一千五百十一位,庶人一百七十名。周,河南開封府,親王一位,在省,永甯等王四十六位,鎮、輔、奉國将軍一千三百四十九位,中尉二千五百五十九位,郡縣主君一千二百六十五位,庶人一十五名。

朱元璋的某個後代生了一百個兒子,相貌上都有一個共同點

其中,單單一位慶成王就生了一百個兒子,而且全部存活下來,除了長子承襲王位,其他的九十九人全部封為鎮國将軍。家庭聚會時彼此甚至都不認識。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準頭豐隆,個個都是富足之相,十分神奇。

皇室宗親的數量太多,在某此細小的問題上,也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比如每位皇親出生的時候,都要向朝廷請求命名,到了婚娶的年紀,要請求朝廷準許婚姻。

朱元璋的某個後代生了一百個兒子,相貌上都有一個共同點

負責給他們命名的是禮部的儀制司。具體的規則是按照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的順序來命名,取五行相生,循環往複之意。比如明成祖朱棣這一代人,名字中間都要帶有一個木字旁,下一代就要帶一個火,以此類推。像朱棣的六弟、楚王朱桢,死後傳位給朱孟烷,朱孟烷之後有朱季埱,朱季埱之後是朱均鈋,以後有朱榮(氵戒)。

問題在于,一代一代的皇室子弟數量太多,每個人的名字又不能重複,時間長了,實在很難找到合适的字眼。禮部的官員就主觀創造文字,用五行的偏旁加上另一個文字。

是以,我們在看《明史·諸王列傳》的時候,經常能遇到一些怪異的名字。

于左 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