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新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強化金融機構創新主體地位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願 北京報道為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央行于去年底釋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下稱《規劃》),這是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後,央行第二次釋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獲得的《規劃》全文顯示,我國金融科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容忽視,也正是未來一段時期深化金融與科技融合,推動金融業數字化發展亟需攻關的重要課題。

根據《規劃》,我國金融科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展現在:數字化浪潮下智能技術應用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區域間金融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部分大型網際網路平台公司向金融領域無序擴張造成競争失衡,大小金融機構間數字化發展“馬太效應”尚待消除,技術應用百花齊放而關鍵核心技術繼續突破。

為此,《規劃》提出了到2025年整體水準與核心競争力實作跨越式提升的發展願景,金融機構數字化經營能力大幅躍升、關鍵軟硬體技術金融應用研究攻關持續深入等發展目标,以及經濟打造“第二發展曲線”、強化金融機構創新主體地位、促進提升金融科技整體發展水準等重點任務。

“要堅持自主創新,帶頭打好銀行業核心技術創新攻堅戰,助力強鍊補鍊,有序推進資訊系統創新工程,為維護金融穩定與保障國家金融安全貢獻力量。”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曾就金融科技為主題發表演講時表示。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科技作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引擎。

《規劃》在指導思想部分提出:要以深化金融資料要素應用為基礎,以支撐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标,以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主線,從健全科技治理體系、夯實數字基礎底座、加強技術創新引領、激活數字化經營動能、強化創新審慎監管、踐行數字普惠金融等方面精準發力,加快健全适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

為此,《規劃》提出了數字驅動、智慧為民、綠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四大原則。

“數字化金融創新不能搞噱頭、玩概念、做盆景,要走進服務現場,找準客戶痛點,紮紮實實地推進問題導向型和體驗驅動型創新,運用金融科技賦能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農業銀行副行長徐瀚日前談到“數字驅動 智慧為民”的話題時表示,“以人民為中心”是發展數字金融的根本原則,來不得半點的投機取巧,要靠過硬的科技實力。

如,《規劃》具體要求:在小微金融領域,發揮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雷達作用”,捕捉小微企業更深層次融資需求,綜合利用企業經營、政務、金融等各類資料全面評估小微企業狀況,緩解銀企間資訊不對稱問題,提供與企業生産經營場景相适配的精細化、定制化數字信貸産品;運用科技手段和基礎設施動态監測信貸資金流向流量,確定資金精準融入實體經濟的“關鍵動脈”,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支援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看來, 科技賦能金融,是對金融的提質增效,并未改變金融的本質。是以科技賦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适配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

強化金融機構創新主體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強調,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對金融高品質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意義,努力形成金融管理部門、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社會團體等緊密配合、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着力提升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把握能力、先進技術應用創新能力,確定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為此,《規劃》提出了關鍵軟硬體技術金融應用研究攻關持續深入的發展目标。具體措施上,要加強核心技術的應用攻關:聚焦金融科技應用前沿問題和主要瓶頸,實行“揭榜挂帥”“賽馬”機制,通過行業組織、孵化平台、專項合作等方式,加大關鍵軟硬體技術金融應用的前瞻性與戰略性研究攻關;從實際金融需求出發做好技術選型和應用融合,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疊代完善,安全規範使用開源技術,打造具有競争力、可商業化營運的科技産品,為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同時,建構開放創新的産業生态,強化金融機構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大型金融機構帶動作用和示範效應,加強金融科技共性技術、資源和服務的開放合作、互惠共享,促進新技術産業化、規模化應用。

“強化金融機構創新主體地位,應發揮大型金融機構帶動作用和示範效應,實行‘揭榜挂帥’、‘賽馬’機制,加大關鍵軟硬體技術金融應用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攻關,推動金融科技共性技術、資源、服務開放共享。”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也曾表示。

互惠共享方面,張文武曾介紹稱,工商銀行持續發揮在維護金融穩定、保障金融安全方面的大行擔當,積極向中小金融機構共享風險防控、業務管理等領域實踐經驗,推出客戶資金保護、智慧信貸決策、交易風險管理、合規反洗錢管理等5大類近20款産品,服務超過300家金融機構,共築風險防線。

加強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規範管理

在重點任務方面,《規劃》還提出要強化金融科技創新行為監管:按照金融持牌經營原則,堅持所有金融活動必須依法依規納入監管,嚴格厘清金融業務邊界,加強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的規範管理,對金融科技創新實施穿透式監管,防範以“科技創新”之名模糊業務邊界、層層包裝産品等行為;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強化金融科技創新行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為規範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日前銀保監會釋出《關于印發銀行保險機構資訊科技外包風險監管辦法的通知》,加強銀行保險機構資訊科技外包風險監管,明确不得将資訊科技管理責任、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外包;涉及資訊科技戰略管理、資訊科技風險管理、資訊科技内部審計及其他有關資訊科技核心競争力的職能不得外包。

同時,為鼓勵積極開展先行先試,《規劃》明确圍繞發展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前提下探索數字化轉型最佳實踐與最優路徑。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布局,注重實踐積累和經驗總結,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金融科技樣闆項目、典型做法、模範機構和示範區域。發揮好試點對全局性轉型更新的示範、突破、帶動作用,加快形成你追我趕、奮勇争先的良性發展态勢,全面提升金融數字化轉型廣度與深度。

在試點經驗方面,徐瀚曾介紹,農業銀行運用物聯網等技術,幫助農戶實時掌握農業生産資訊資料,相應提供了精準的貸款服務。比如,在青海省,支援農民給活牛打耳标,依據精準實時的畜牧業養殖資料,創新推廣了鄉村振興活畜貸,初步破解了活體抵押的難題,目前試點貸款的餘額已經突破1億元。此外,在陝西、福建、山東等地也開展了蘋果、茶葉和肉牛的試點項目。今年智慧農業将在全行大範圍推開。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