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你一定有想過,

在平凡的打工生活中遇到貴人,

從此走向人生巅峰。

在我們今天的主角聖馬太身上,

就上演了這樣一場平民逆襲,

鹹魚翻身的精彩故事······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意大利 米開朗基羅·梅裡西·達·卡拉瓦喬 《聖馬太蒙召》

1599~1600年作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故事發生在羅馬帝國統治下耶路撒冷,

地方稅收官利未(馬太跟随基督前名字)嚣張跋扈,

經常帶着稅吏和士兵向平民征稅,

平民就像是韭菜被他們反複收割,

苛稅弄得當地人們苦不堪言。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而此時畫中的聖馬太依舊重複着他日常工作,

和四個稅吏坐在桌旁,

計算着一天從平民手中盤剝的銀兩,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錢還沒數完,随着一陣開門聲,

三個稅吏目光同時投向大門,

基督頭頂着神性的光環,

與使徒聖彼得一同進入。

同時伸出右手召喚數錢的聖馬太。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聖馬太對突然闖入的兩人感到驚訝,

也許是被開門射進的光線弄得眼花缭亂,

他身體後仰,用左手指了指自己,

好像在說,“誰,我?”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基督笃定地的看着他,“就是你!跟随我”

你也許會問,屋裡這麼多人為什麼選他當門徒,

難道因為他骨骼驚奇,是萬中無一的傳教奇才?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其實,這與基督教教義有關,

《福音書》中上帝告誡人們:“

能認識自己的行為是卑賤和被唾棄的人,

要勝過那些心地僞善的法利賽人。”

而聖馬太就是這樣一個具備自我認知的人。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聖馬太曾做過農民,神情中透着憨厚真誠,

能認識到自己職業卑微,是被唾棄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基督選擇他做自己的門徒。

放在佛教中來講,就是悟性好,

有被佛祖點化的可能。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跟從基督後,聖馬太在家中設宴款待基督,

很多稅吏也到場參加這場宴會,

路過的法利賽人看到後問基督的門徒:

“基督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吃飯呢?”

一旁的基督聽到後說:“隻有病人才會需要醫生;

同理,好人不需要悔改,我隻召需要悔改的罪人”。

這也解釋了基督為什麼招聖馬太為徒。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聖馬太從此完成了自我救贖和人生逆襲,

他在成為基督門徒之後,

跟随基督三年,傳教于巴勒斯坦一帶。

在公元50年寫出了著名的“馬太福音”。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寫福音的聖馬太》

這一聖經故事中的經典一幕,

被畫家用戲劇的方式展現出來,

卡拉瓦喬使用經典的酒窖打光,

讓畫面充滿神聖的氛圍感。

背景中打開的窗子,

則暗示了基督受難的十字架。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窗子下方人物的面部神情,

在光影的對比中瞬間定格。

錯愕、鎮定、茫然、好奇被展現的淋漓盡緻。

一個打勞工的自我救贖之路

同時傾斜的光線将畫面一分為二,

使畫面的構圖充滿了動感。

這對之後的巴洛克畫家産生重要影響。

成為了一種經典的構圖方式。

作為巴洛克藝術的開創者,

卡拉瓦喬并不是在畫一幅畫,

而是在排一幕劇。

他用畫布做舞台,光影造空間,

通過極具感染力的繪畫技巧,

為我們呈現了這戲劇性的一幕。

關注我們

每天開啟一個藝術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