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寶藏挖出“水缸”,内藏12條“幼龍”,消息被秘藏了30年

唐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這都是因為唐朝時期有了科舉制,科舉制的火熱,讓唐朝誕生了許多的詩人,人們熱衷于寫詩歌,這才讓唐朝的文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地參加科舉的,就算是參加了科舉制度,唐朝經常發生戰争,當時的文人沒有武将受重視,有很多讀書人都拿起了武器。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就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劍客,不過在沒有了解到李白之前,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個文文弱弱的書生。李白的劍術是裴旻教的,在唐朝時期,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還有裴旻的劍被稱為唐朝三絕,技從名師,李白自然不會太差。

唐代寶藏挖出“水缸”,内藏12條“幼龍”,消息被秘藏了30年

工地突然出現“寶物”,千年文物遭到了普通群眾的哄搶

因為科舉而繁榮,也因為科舉而消逝繁華,唐朝在我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由于時間過于久遠,如今唐朝能夠留下來的實物并不多了,但是唐朝的文化依舊在世界範圍内不斷的傳播。在1970年的陝西的何家村,有一個施工隊正在建造地基,一名勞工在運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陶器。這個陶器非常的大,勞工們圍了上來,發現這個罐子的翁口是一塊玉石。勞工們打開之後,發現缸中有水将水倒出了一些後,缸内的東西讓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唐代寶藏挖出“水缸”,内藏12條“幼龍”,消息被秘藏了30年

“出寶貝了!”勞工們大喊一聲,這時工地上的人都圍了過來,隻見水在傾倒之後,缸内的東西是琳琅滿目,不僅有金銀珠寶,還有着十二條“龍”,這十二條龍就立在缸内,旁邊還有許多的寶石。勞工們見到這些文物眼睛都直了,當時就有人開始争奪了起來,後來缸内的文物更是被一搶而空。考古學家們接到了舉報電話後,迅速的趕去了現場,當時這些文物都被搶光了,他們隻好一個一個地去問,去追回,光是追回文物就耗費了很長的時間,更别說研究了。

唐代寶藏挖出“水缸”,内藏12條“幼龍”,消息被秘藏了30年

三大罐的寶物出土,唐朝繁榮再現

考古學家們為了确定這一片地區是否還有文物,讓工程暫停了,他們繼續挖掘起了挖出陶罐的地方,然後第二個、第三個陶罐接連着出土了。這些陶罐與之前的又不太一樣,之前的陶罐是有玉器封口的,這其他的陶罐是銀器封口的。在挖掘出這幾個陶罐後,考古學家将這些陶罐帶回了文物局。在考古學家和有關部門的追查下,丢失的文物都追回了。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他們确定了這是唐朝時期的文物,唐朝時期的文物已經非常的罕見了,能夠儲存得如此的完好的文物更是稀有。

唐代寶藏挖出“水缸”,内藏12條“幼龍”,消息被秘藏了30年

經過清點,這些文物的數量達到了1000多件,其中金銀器就占了兩百多件,錢币的數量更是達到了39種,例如波斯的銀币、羅馬金币、日本和西域的銅币等等,可以說是“錢币大發現”。除了這些錢币,在一千多件文物中,最為珍貴的就是一個瑪瑙杯和十二條金龍了。這瑪瑙杯是西域的東西,是唐朝文化對外交流的見證,這十二條金龍更是反映了唐朝時期的龍文化發展,非常的具有研究價值。

唐代寶藏挖出“水缸”,内藏12條“幼龍”,消息被秘藏了30年

對外隐藏消息之謎

但是何家村的遺寶直到2004年才得以展出,這遺寶在1970年就挖到了,但是從未公開過這遺寶的發現,何家村遺寶的消息被秘藏了三十年,這是為何?考古學家的解釋,就是這批文物的研究和清理實在是太費勁,是以這才一直都沒有公開。考古最重要的就是求真,若是考古學家不能夠确定這批文物的曆史和來源,随意的公布出來是會被質疑的,為了求真,這才隐瞞了三十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