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晉皇室為啥總是那麼憋屈?

本文系“奧卡姆剃曆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系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各種分享。

東晉皇室為啥總是那麼憋屈?

摘要

在東晉當個皇帝是相當憋屈的,司馬睿同志因為這件事顔面全無,連褲衩都沒能保住。本想提升一下皇權的權威,卻更進一步證明了東晉皇室統治的軟弱無力,他本人遭到軟禁,羞憤而終。

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晉與秦代、隋代有很多相似點,都結束了多年的紛争割據,實作大一統,然後又很快瓦解。

但西晉又有許多不同,秦、隋雖隻經曆二帝,立國幾十載,卻開創了後世的大一統局面:秦漢大一統,隋唐大一統。然而西晉的覆滅,并沒有帶來大一統的局面,反而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幾百年五胡亂華,生靈塗炭的悲劇。

晉惠帝司馬衷時期發生了八王之亂,使得西晉國力大大受到削弱,少數民族乘虛而入,侵略中原,北方黃河流域大面積國土淪喪,長安、洛陽接連陷落,許多北方的世家大族被迫南遷,史稱“衣冠南渡”。這裡的衣冠南渡就和明代明英宗朱祁鎮去瓦剌部落“北狩”,清代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後“西狩”是一個概念。

東晉王朝,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司馬睿,西晉皇族,是司馬懿的曾孫,祖上被封在琅玡(今山東臨沂),世代襲封琅玡王。八王之亂之後,東海王司馬越勝出,令司馬睿都督揚州諸軍事,也就是揚州的最高軍事長官。司馬睿聽從了王導的建議,南渡建康(今南京),籠絡結交江左士族,并得到了江南士族和南渡北方士族的廣泛支援,于公元318年正式在建康稱帝,史稱晉元帝。

司馬睿本來是皇室很遠很遠的一支,竟然一下子繼承了大統,真是天上掉下來個大餡餅,運氣爆棚啊,但其實,這個大餡餅沒有那麼好接,也并沒有想象的那麼香。

從表面上看,司馬睿順利成為了新王朝的執政者,貴為九五之尊,,西晉的國祚得以延續。

但是,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卻暗流湧動,有時隻是一粒小石子,也能激起千層浪。

公元322年,琅玡王氏的代表人物王敦以清君側為名(一個經常見到的口号,清君是真實目的,側恐怕是怕不好聽加上去的)起兵造反,連續攻克多座城池,直逼東晉國都建康(南京)。

王敦成功占據石頭城,并不入宮觐見司馬睿,卻在城中縱兵搶掠,這明顯就是在告訴司馬睿:你再不主動來求我,我的士兵可就打進宮城了。方今王敦為刀俎,司馬睿為魚肉,司馬睿隻得去派使者求和。

但事情接下來的發展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王敦一沒有誅殺司馬睿,二沒有廢黜司馬睿,反而讓他繼續當皇帝。

自古以來,每一次政變無論陽謀也好,陰謀也罷,都免不了要腥風血雨,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斬草必除根嘛。

讀到這裡,想一般人都會有幾個疑問:1.皇帝同志的軍隊是吃幹飯的?号召不了全國嗎?一個反賊都收拾不了?2.王敦腦子是不是進水了,國都都打下了,為麼不自己當皇帝?

要理順清楚東晉這些怪事,還要從東晉的權力構架上說起。

簡單而言,一個國家,要想能玩的轉,都會有幾個必不可少的元素。

從物質層面上講,要有錢。換句話說就是稅收來源;武裝力量,就是國家國防維穩的軍隊;人口,他們是國家的子民;土地,要耕者有其田;官僚隊伍,負責貫徹落實上級精神,代表國家管理地方的管理者們。從精神層面上講,要具備人心所向,王朝的正統合法地位要得到普遍的認可。

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說白了,錢才是根本。沒有錢,軍隊沒有糧饷,誰會為你賣命打仗?官僚隊伍同樣的道理。至于人口,老百姓加入你的王朝也是有條件的,你要為他們提供耕地,提供安穩的生産生活環境,他們為你提供賦稅和徭役,想空手套被狼,老百姓也不是傻子。當年劉邦攻入長安,也是要封府庫,不近美色,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才得以穩定人心。

那麼我們把這個公式套在司馬家族身上。錢,司馬睿來的時候根本就沒錢,完全是窮光蛋一個。當皇帝的啟動資金主要是南渡的世家大族和東南的世家大族聯合資助的,這有點類似今天的股份制公司。

由于地緣位置以及曆史原因,西晉雖然滅掉吳國,但并沒有完全掌握江南這片土地。當地世家大族靠着發展莊園經濟,聚攏人口,建立武裝,向官僚隊伍輸送幹部,掌握了田賦,鹽鐵,關稅征收自主權,進而控制地方的财政,俨然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王國。你司馬睿來拉贊助,自然可以資助你一些,但是要搶人家的飯碗,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同樣的道理,地方武裝的絕大部分,都是由當地門閥大族牢牢掌握。至于人口,很多都成為了莊園經濟的一部分,成為了莊園主的私有财産(當然也不同于奴隸社會的奴隸,還是有差別的)。

那麼既然世家大族要啥有啥,自己當爺不好嗎?幹嘛還自己主動找個爺,甘願當孫子?

原因很簡單,我們講的維系國家運轉的要素還剩下一個,就是精神層面的要素:人心歸附,對王朝正統性,合法性的認同。這看似虛無缥缈的東西,實際上分量卻舉足輕重。

一個王朝,要想長期延續下去,就必須有自己的目标和價值取向,讓所有人都認同你的意志和追求,認為由你帶領大家,是天經地義的,是無需置疑的。我們不妨把小說裡的情節拉來一用,宋江為啥要豎立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那就是要樹立團隊的核心價值,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隻能去安撫小喽啰,真正有思想的頭領需要有核心價值,這樣才會死心塌地的跟着宋江。

我們的司馬睿同志雖然一無所有,但卻具備所有江南士族不具備的東西——西晉皇室的身份。

晉代統一三國,立國數十載,當今北方國土受到胡虜蹂躏,南方繼續由晉代的司馬家族統治,是老百姓都接受的事情,也展現漢族人對漢族政權的認可與歸屬感,因為這個時候民族沖突已然上升成為主要沖突。

而對于江南世家大族而言,既然大家勢均力敵,誰也不服誰,那找個中間方代表大家統治國家也是件極好的事情。東晉皇室成為了世家大族之間的緩沖區和政治平衡器,對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件壞事。就這樣,司馬睿順利成為了皇帝。這便是東晉權力形成的淵源。

那麼到這裡,所有的疑問都可以解決了。

皇帝手上根本沒有多少軍隊,王敦造反的時候,鎮守地方的将領都是世家大族利益集團的代表,全部處于觀望狀态,誰也沒有輕易下注,這就是王敦能長驅直入的原因。

至于王敦為什麼不廢黜司馬睿,也是考慮到自己以門閥士族的身份難以服衆,留下司馬睿當台面人物,自己掌握實權,才是最好的選擇。東晉已經在江南站穩了腳跟,人心歸附。推翻東晉,或是擅行廢立之事,承擔的風險太大了。

總而言之,王敦帶兵進京,就是要說一句話:皇帝是皇帝,門閥是門閥,大家各司其職,誰也不要越位,要是做得過分了,就别怪我不客氣。

由此可見,在東晉當個皇帝是相當憋屈的,司馬睿同志因為這件事顔面全無,連褲衩都沒能保住。本想提升一下皇權的權威,卻更進一步證明了東晉皇室統治的軟弱無力,他本人遭到軟禁,羞憤而終。

東晉政治始終沒有擺脫這種生态,日後雖然皇族與門閥士族各有漲消,但始終不偏離這個總基調,皇帝逐漸成為門閥士族的政治平衡器,協調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沖突,維系着東晉王朝的運轉前行。

End

東晉皇室為啥總是那麼憋屈?

謝謝“在看”的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