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死”那輛混合動力車

“殺死”那輛混合動力車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途(shentucar),作者 | 黎明,編輯 | 魏佳

給你15萬,讓你選一輛電動汽車,要能跑得了長途,開得了空調,上得了綠牌,拿得到補貼,最好一個月隻用充一次電,一次最少能跑1000公裡。你會怎麼選?

沒得選。

而且,這還不隻是價錢問題。給你再加15萬,甚至100萬,你同樣沒得選。

這不是你的問題,是電動車的問題。

提到造車,造新能源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電動車,特斯拉那種。拿着手裡的綠牌去買車,隻能選個“電動爹”。

格局小了。

中國定義的新能源汽車,一共有三類:純電動(EV)、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氫燃料電池汽車(FCHEV)。其中純電動車是國内最主流的技術路線,政府最重視,扶持力度最大,聲量也最高。

這三者的差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從PHEV中取出燃油發動機,增加電池容量,就成為純電動車EV;在EV裝上儲氫罐和氫燃料電池,就成為了氫燃料電池車FCHEV。

純電動車大家都很熟悉,深途就不展開介紹,氫燃料電池汽車,現在技術還不成熟,無法規模化量産。剩下的這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下簡稱“混動車”,不包括油電混動),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

混動車,是既可用電,也可燒油的車。車内有電機和電池,也有内燃機和油箱。在一定距離内可以用純電模式行駛,在高速路況或電池電量快耗盡時,再用混合動力模式(以内燃機為主)行駛,同時給電池充電。

混動車可以通過加油和充電來補充續航。一輛滿電滿油的混動車,續航可以輕松超過1000公裡。

電動車吹過的牛,先讓混動車實作了。

現階段,混動車被視為傳統燃油車與純電動車的過渡方案,也被視為燃油車真正的敵人。未來,率先殺死燃油車的,可能不是那些炫酷的純電動車,而是将“接地氣”進行到底的混動車。

年輕人開始為“混搭”買單

現在很多人不買電動車,不是因為車不好,也不是價格太貴,而是真不友善。

趙鵬之前開過特斯拉Model3三個月,最大的問題就是“電量到30就滿腦子想找充電樁,然後為了充電去商場逛吃”。

“不然商場為啥那麼多專屬車位?互利互惠,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他說。

開車回老家也不友善。他平時生活在上海,充一次電開不到老家,路上要補一次,回到老家村子裡又沒法充電。“開車回村炫耀的機會都不給。”

而遇到節假日,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搶充電樁,又是另一幅熱鬧景象。

隻能老老實實在市區裡代步,是現階段電動車最大的尴尬。

混動車則不存在上述問題。從驅動方式來看,燃油車吃油,電動車耗電,兩者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混動車卻在中間挖了一條渠,把兩者連起來了,可油可電,簡稱“混搭”。當電車也可以加油,續航焦慮就解決了。

以2021年最火的混動車型秦PLUS DMI為例,這款車的純電續航最高也隻有120公裡,但再加上一箱油的續航,綜合續航就到了1245公裡。這個續航能力,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燃油車。在同樣油箱容量下,跟燃油車比續航,混動車不是追趕,而是趕超。

對于消費者來說,續航很重要,但它隻是解決了購車的門檻問題。如果隻考慮續航,很多人大可不必買混動,油車就夠了。而相比油車,混動車在其他方面也相當能打。

混動的工作原理并不複雜。車輛同時搭載了兩套動力系統,既有電動車的驅動電機,也保留了燃油車的内燃機。這兩套系統通過串并聯的結構,協同作戰,将電動車和燃油車的一些優點集合在一起,進而具備比較優勢。比如:更強勁的動力、更低的油耗、更低的使用成本、純電的駕駛體驗,以及更關鍵的,能上綠牌。

首先是動力響應快。由于起步時是用電驅動,混動車具備了電動車起步加速快的優勢,讓其動力性能可以跟電動車扳手腕。

“每次在等紅綠燈,起步時都能把一衆車輛甩掉。經常我都到對面去了,其他車才剛過線,讓我誤以為自己闖紅燈。”比亞迪漢DM車主喬長老對深途說。

混動車在起步及低速時用電,電動機可以單獨工作,高速時用油,發動機開始工作。它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電動車起步快的優點,又規避了高速耗電的缺點。

而發動機在給車提供動力的同時,還會給發電機充電,車越開電越多。另外,混動車也有動能回收功能,在刹車、滑行中本來浪費的能量會逆向存入電池。這又讓混動車具備了另一個優勢:油耗低。

比亞迪漢DM車主阿曼對深途說,他在市區開百公裡油耗約5-6升,高速5升。此前他開君威,平均油耗在7升以上,開得猛可以到10升。“混動的意義并不在充電,而是省油。”他說。

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混動車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達到4.3L/100km(NEDC工況),相比整體油耗水準節油25.9%,提前實作了2020年技術路線圖1.0版提出的節能目标。混動車一直都比燃油車更省油。

而更低的油耗,就意味着更高的續航,這也是混動車的續航能輕松超過1000公裡的原因。

這樣一個裝了内燃機的車型,開起來卻是純電動車的體驗,不會有傳統燃油車那種機器的轟鳴聲和抖動感。

“個人感覺更像是電車。”趙鵬評價,他之前開東風的商務車,手動擋車型,“就完全不是一個東西,現在感覺就和開電瓶車一樣。”

上的是綠牌,開成了燃油車

對于消費者而言,混動車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能上綠牌。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新能源車的主要銷量,都集中在幾個限牌城市。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那些急于用車的年輕人,搖不到燃油車牌,隻能退而求其次上個新能源車牌,迫不得已承受着裡程焦慮。

阿曼在上海,他拍了兩年都沒有拍到藍牌,最後才買了混動。劉頌在深圳,他也是因為搖不到藍牌,才用混動過渡。深圳混動牌不用搖号,符合條件的人送出資料就給名額。

他們之前都是燃油車車主,已經習慣了油車。“充電一小時,跟加油五分鐘,當然是沒法比的。大家的時間還是比較寶貴的。”劉頌說。

而混動車,給習慣了開油車,想要開油車,又沒有車牌的人,提供了一個漸進式的解決方案。

混動車上的是綠牌,有些人卻把它開成了燃油車。

劉頌就是完全把混動車當成油車開。“有電開電,沒電開油,車自己會選擇EV或者HEV。”

開高速,電會越開越多,油變得越來越少。開低速,電一直下降,油下降的非常慢。還有個設定叫強制充電,這種模式下,隻要汽油發動機工作就會一直充電。是以車即便是不充電,也可以一直開。他是偶爾想起來就開出去充一次電。

“就用油呗,忘掉它能充電就行了。”他對深途說。提車到現在,他已經開了1萬5千公裡,隻充了六次電。

這對于那些不具備充電條件的人非常友好。他們是電車的面子,油車的裡子。

不過,把混動車當成油車開會帶來一個問題——油耗高,某些情況下甚至會超過油車。這就是業内所說的“虧電油耗”,之前是很多混動車的一大硬傷。

“不充電,一直加油開的話,油耗還是比較高的,大概八九個油,以前開雅閣才六七個。”劉頌盤算了一下。

這其實違背了混動車的初衷。混動車作為新能源車的三大類型之一,享受綠牌政策和國家補貼,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尤其是減少汽油使用。如果當成油車開,像是打了政策的擦邊球。

不過車主們也有苦衷。充電設施不完善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公共充電樁,私人充電樁的布局還有很大空間。而在中國,很多居民小區不具備安裝充電樁的條件,有些物業拒絕配合安裝充電樁,而且,很多人沒有車位,談何充電樁。

“充電很麻煩,我在深圳沒房子,沒法裝充電樁。”劉頌直言。

政府是希望車主們用電而不是用油的。在上海,購買混動車必須得有私人充電樁,上海經信委在審查個人上牌資質時,這是考慮條件之一。

這個門檻将很多人拒之門外。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位上海混動車主對深途透露,可以用“挂靠”的方式解決充電樁問題。他租了别人的停車位,安裝好充電樁,然後共用這個充電樁。但是,現在“挂靠越來越收緊了。”

是燃油車超級殺手,還是電動車炮灰?

從技術路線來看,混動車被公認為是燃油車到純電動車之間的一個過渡。但現在,混動車看起來似乎集合了電動車和燃油車各自的長處,規避了短闆,就像是作弊。

而在注重實用性的中國,這條路線很符合國情,押注混動路線的車企正在快速搶占市場。

從産品次元而言,混動車最直接威脅的是燃油車。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DM-i超級混動車型的競争對手不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是同級别燃油車。”首款搭載這套系統的車型秦PLUS DM-i,在2021年10月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深途接觸的多位秦PLUS DMI車主,都表示提車等待時間太長,平均排隊等待時間大概在3個月到半年不等。

不隻是比亞迪,吉利、長城等車企,也在加大混動車型的布局。

2021年10月,吉利高調釋出了一套混動系統,叫作“神級”混動,聽起來比比亞迪的“超級”更拉風。這套系統被市場寄語厚望,有望挑戰比亞迪。

“殺死”那輛混合動力車

吉利星越L雷神混動版 來源 / 微網誌

而早在2015年吉利提出的“藍色吉利行動”戰略中,核心内容就包括要在2020年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65%,超過純電動汽車的35%。這項計劃未能如期完成,在2021年被一拆為二,其中一條路線就是混動車。

此外,長城釋出了檸檬DHT混動,長安有藍鲸iDD混動,奇瑞有鲲鵬動力中DHT混動。混動已經成為自主品牌逆襲合資品牌的一個有力武器。

此前很多年,日資品牌豐田和本田一直是混動王者。尤其是豐田,很多年一直獨步江湖。1997年豐田推出的全球首款混動車型普銳斯,在20年内賣出了1300萬輛,曾占據全球90%的混動汽車市場佔有率。包括後來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推出的“雙擎”卡羅拉和雷淩,也是混動車市場的重磅玩家。

不過,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混動車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不論是在技術還是在銷量上,自主品牌都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混動車搶走了燃油車的市場,并不意味着在未來能占據大部分新能源市場。

在很多國家的規劃裡,混動車都隻是一個過渡産品,終極産品要麼是純電動車,要麼是氫燃料電池汽車。隻是現在它們的共同敵人是燃油車。

在徹底替換掉燃油車之前,混動車都會有很大的市場,也會有相對長的生命周期。不過随着新能源曆史程序的不斷演進,未來混動車能否還占據一席之地,成為重要玩家,都還是未知數。

成為燃油車超級殺手,或者是電動車炮灰,一切皆有可能。

*應受訪者要求,趙鵬、阿曼、喬長老、劉頌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