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伴随着早晨鬧鐘響起,人們有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在此後的上午、下午、晚上,都會根據提前做好的時間安排,去完成某項任務。

請注意,這裡的關鍵在于“時間”,這不僅僅是我們現代人單純記錄時光變化的名詞,還是生活中進行一切活動的“标杆”。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沒有手表、手機這類計時、觀時的工具,那麼古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把握時間的變化呢?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圖檔:早晨鬧鐘響起劇照

一、人們早期了解時間的方法

1、鐘鼓樓的重要性

在鐘表還沒有普及之前,古人也有自己推算時間變化的工具或者制度機構,比如古代大小城市中都會有的鐘鼓樓。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存在鐘鼓樓報時的明确制度,不過早期的鐘鼓樓并不在民間,而是在深宮别苑内,換言之,它們隻單純為皇家服務。

唐朝的時候,鐘鼓樓報時就更加精确了,早晨、晚上都有不同形式的報時方法,像成語“晨鐘暮鼓”就是這樣來的,即早上會敲鐘報時,晚上則擊鼓報時。

當鼓聲響起的時候,說明嚴格的宵禁開始了,此時大街上就不允許有人瞎逛悠了,一旦被官府的巡邏人員看到,是要吃很大苦頭的。

同樣的,當早上鐘鼓樓的鐘聲響起的時候,就宣布漫長宵禁的解除,商家可以出攤銷售自己的産品,群眾也可以自由到大街上活動。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圖檔:唐朝時期的鐘鼓樓劇照

是以如果你試圖穿越到唐朝,一定記住要在白天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切記不要考慮啥“夜生活”,否則可能小命不保,在唐代的史料中,還就真有因為喝醉耽誤了宵禁而被仗殺的例子。

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了宋代,那就完全不用擔心了,因為有宋一代都是不設定宵禁的,這和宋代城市經濟的空前繁榮是離不開的。

用咱們現代的話說,宋人基本都是“夜貓子”,他們晚上流連在各種場所玩得是一個潇灑,不過再沒人管也得知道此時此刻是什麼時辰,那麼誰來報時呢?

基本都是些寺院的僧人,他們會拿着一種獨特的鐵牌或者自己的木魚等工具,沿着城市的主要道路前行,給大家報時。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圖檔:僧人敲木魚劇照

2、後世的沿用和普及

古人習慣性把晚上的時間分為“五更”,會在每一更報時一次,這個行為就是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的“打更”。

負責打更的人在天亮的時候還要兼職一會“天氣預報員”,告訴大家當天的天氣變化如何,說實話這個服務還是很貼心的。

宋之後的元、明、清三朝,城市文明的發展更進一步,此時不僅僅是在皇城、都城内有鐘鼓樓了,其他中原各大城市内也紛紛設立,比如我們熟悉的西安鐘鼓樓,很多朋友會認為這是盛唐的遺産,事實上它建造于明代。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圖檔:打更報時劇照

二、古人計算時間的方式方法

1、古人的偉大智慧

既然鐘鼓樓對于人們的工作、生活意義重大,那麼古人是如何來推測時間的呢?大慧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古人最早的時候是單純通過觀察太陽的變化來推測時間的。

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古人就研究出了測時用的工具——日晷。這種工具可以利用太陽在天空中處在不同位置時折射出的影子和方向,來判斷和推測具體的時間,古人是以就把時間說成是“光陰”,我們熟悉的“一寸光陰”事實上就是指日晷上一寸影子。

日晷會把一晝夜的時間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咱們現代的2個小時,日晷中最小的刻度機關相當于鐘表上的15分鐘,古人口中的“一刻鐘”也就是這樣來的。按照這個機關來衡量,古代的一天就是12個時辰,每個時辰包含了八刻鐘。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圖檔:日晷計時劇照

日晷雖然是古代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展現,但也有明顯的“缺點”存在,即在夜晚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它就派不上用場了。

當然了,大家以為這會難倒咱們的先賢嗎?當然不會!沒多久,完全不受天氣影響的計時工具——漏刻就橫空出世了。

漏刻就是往銅壺裡裝入一定數量的水,然後讓其慢慢漏出,人們會通過漏出水的多少來判斷時間,是以這種工具又被稱之為“銅壺滴漏”。

早期的這種工具還有個問題,用實體學解釋就是,水位高低不同會在壺内形成完全不同的壓力差,當水位較高的時候,水漏得就會快,水位較低的時候,水漏得就會慢,這樣就造成了時間計算上的巨大差異。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圖檔:銅壺滴漏計時器劇照

2、其他的計時方式

東漢時期,著名的古代科學家張衡就對漏刻進行了改良,将其設計為“二級壺”,簡單來說,也就是在其中再加上一個漏壺,讓水的高度變小,流動的時候速度就更均勻,在很大程度上減小時間計算上的誤差。

後世曆朝曆代也大都沿用這種方法,甚至伴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宋元時期還出現了更加精準的“四級漏壺”。

另外,在古代還有一種更簡便的計時方法,就是燃香。我們在電視上看武俠劇的時候,經常聽到高手們對決的時間往往是“一炷香”,這就是燃香計時的具體表現。

古代用來計算時間的香是“專用”的,叫做更香,也就是“時間刻度”的意思。這種香是采用一種燃燒起來速度均勻的特殊木料制作而成,上面還鑲嵌着金屬珠,等燃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珠子就會掉落,提醒人們時間到了。

古代科技有限,大家都沒有手機和手表,那該如何判斷時間呢?

圖檔:燃香計時劇照

根據記載,這種香在宋代的時候就出現了,并且還流傳到了海外,當時外國人對此大為震撼。即便是後來西洋鐘出現了,計算時間也更加精準,但是對于我國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選擇燃香顯然是更劃算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