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作為一個女特工女,陳修良的人生十分精彩,她的私生活也同樣如此,悲慘的童年,三段不幸的婚姻,都讓陳修良注定一生無法平靜。

陳修良的生母叫做袁玉英,她是個性格堅強并且有主見的女人,她在1907年生下雙胞胎女兒,其中一個孩子就是陳修良,一個大家族,喜迎雙胞胎,這本來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然而,在雙胞胎誕生後沒幾天,陳家父親就去世了,陳父死時隻有23歲,在封建的年代裡 ,家族大有好處也有壞處,它可以庇護你不受外族人的欺負,但是一旦家中的頂梁柱垮了,第一個算計你的也是家族中的人。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陳修良

陳父死後不久,陳家的族人為了搶奪财産,勾結官府和流氓欺負袁玉英孤兒寡母,偏偏這個袁玉英不是個軟柿子,她一起之下搬出了陳家,發誓不拿陳家的一點财産,而且袁玉英自幼識字,也深知女孩家讀書有學問的重要性。

搬出陳家後,袁玉英拼命幹活攢錢,不惜重金給兩個女兒請了家庭教師,分别教她們國文和英語,在教育上不含糊的袁玉英也得到了回報。

陳家的雙胞胎女兒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大女兒考上了啟明女校,小女兒陳修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甯波女子師範,在當時的社會,女孩學習知識是非常少見的,當陳家的女兒上了大學後,周圍人都羨慕得不得了。

在陳修良一生的傳奇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經曆,也有許多讓人感慨的曆史情景。

一、第一任丈夫:烈士陳求實

陳修良的第一段婚姻十分唏噓,她的丈夫是曆史上著名的上海“東方旅社案”的犧牲者之一李求實。

李求實的原名叫做李國玮,筆名李偉森,湖北人,他早年參加革命,曾與恽代英、蕭楚女、林育南等湖北最早的共産黨人成立了“共存社”,後在武漢主辦《日日新聞》,是較早在武漢地區開展勞工運動的共産黨人。

而李求實與陳修良的婚姻,要從1926年說起,當時陳修良隻有19歲,她從上海國民大學去了革命中心廣州,随後參加了廣東省委的工作,彼時的李求實是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二人有了工作上的聯系,每天都在一起,時間長了竟日久生情,關系不斷加深,後來便确定了戀人關系,陳修良有才華,長得也美,李求實也是個才子,他還有蘇聯“美少年”之名。

這一對“門當戶對”的革命夫妻,可謂是絕配,同很多亂世裡的“佳人”一樣,這對革命夫妻為了工作被迫放棄了感情,李求實和陳修良也上演了悲劇的一幕。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李求實

1927年,國民黨叛變革命,原來的“紅都”武漢,瞬間成為了屠場,一些非武漢的黨内幹部需要迅速轉移,有的通過上海遠赴莫斯科,陳修良就是其中一員,她抵達吳淞口之後,便假扮成去莫斯科打工的人,坐上了開往蘇聯的商船,輾轉到了莫斯科,在中山大學留學,此後,她與李求實天各一方。

彼時,李求實曾寫信給陳修良,表示可以由翻譯俄國文學入手,介紹蘇聯,以期推進中國的普羅文學,這也是他最後成為左聯作家的原因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的作品,都被李求實翻譯過。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李求實的文集

1928年,國共對峙嚴重,李求實擔任了團中央宣傳部長,又得以在中共中央和黨報委員會工作,為了工作上的友善,組織安排李求實和一個女工結婚,并瞞住了陳修良,後來李求實才寫信通知了陳修良。

二人“被迫”離婚,其實陳修良倒也沒有多傷心,因為她們的感情是服從革命安排的,并不是深愛對方才結的婚,再加上李求實把革命視為生命的全部,在投入革命的時候,李求實忽略了陳修良,他也一直過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二人彼此聚少離多,這次分開,倒也算順利。

離婚之後的陳修良,很快就遇上了第二任丈夫,如果說第一段婚姻帶給她不痛不癢的生活,那麼第二段婚姻就是陳修良痛苦的開端。

二、第二任丈夫:叛徒餘飛

陳修良離婚後,感情正處于空白期,這個時候,一個叫餘飛的男人闖入了她的生活裡。

當時的餘飛是中共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團代表,他是電車勞工出身,原名叫做餘茂懷,是安徽黟縣人。

餘飛是個很機智的人,識時務,腦子轉得也快,他先後參加過“五卅”、上海勞工武裝起義等一系列在上海發生的革命,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他與會并被選為中央委員,又任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

1927年,餘飛去了蘇聯,遇見了漂亮有才華的陳修良,動心之後,他隐瞞了自己有妻子的事實,開始瘋狂追求她,當時的陳修良經過一些事情之後,開始厭惡知識分子,而勞工出身的餘飛,讓她十分動心。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認識兩年多之後,1928年的11月份,陳修良與餘飛結為夫妻,婚後不久,因為陳修良不願意跟風些批判洛茨基的文章,被同學們定義為“不識好歹”,1930年的7月份,陳修良又被停止工作,随後,她隻能通過餘飛單獨與中央聯系。

陳修良回國不久,餘飛也緊跟着飛了回來,他先是回了自己的老家安慶,與老家的原配孩子團聚,随後又秘密的把原配接到了上海定居,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陳修良的眼皮子底下進行。

一個男人吃兩家飯,這樣的生活讓餘飛覺得刺激又甜蜜,他在新家和“舊家”兩頭跑,一次,餘飛回到安慶時,偶遇了一個叛徒王晴白,也不知道這叛徒給了餘飛什麼好處,餘飛竟向國民黨特務機關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又出賣了黨組織和自己的同志。

随後,餘飛加入國民黨特務組織,按照國民黨特務的要求,去監獄裡識别和勸降自己被捕的同志,其中就有鄧中夏,據說餘飛去監獄裡勸鄧中夏投降歸順的時候,被惱怒的鄧中夏罵了個狗血噴頭。

而在餘飛叛變前,陳修良就在1931年的11月生下與餘飛的兒子,次年,餘飛回安徽養病,并把這個孩子送回了老家照顧,從此他與陳修良不在見面。

自己叛變還不夠,餘飛還曾試圖勸陳修良投降,他向敵人供出了陳修良的位址和住處,并在上海和甯波等地,四處尋找陳修良,知道餘飛叛變的事情之後,中華蘇維埃政府對餘飛發出了通緝令,為了保命,餘飛從此淡出江湖。

一直到1949年的新中國成立,餘飛才被人發現藏在上海的一家工廠内,被捕後,1956年,餘飛死在了監獄裡。

其實在此之前,陳修良和餘飛還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是1929年在莫斯科出生的,父母回國後,女兒就被留在了孤兒院,并被取名為“于飛”,後來被一位蘇聯人收養,輾轉回國後,于飛已經26歲,在陳修良和第三任丈夫結婚後,她把于飛的名字改名為沙安之,寓意為:既來之,則安之。

三、第三任丈夫:“右派”沙文漢

陳修良的第三任丈夫叫做沙文漢,甯波曾有五個著名的沙氏兄弟,分别是沙文若、沙文求、沙文漢、沙文威、沙文度,其中沙文若就是蔣介石的文書,後來他以書法家著稱為世,被尊為當代書法家的泰鬥。

老二沙文求則是革命烈士,1928年犧牲于廣州,老三沙文漢是新中國第一任浙江省的省長,後來成了右派,這其中的故事,也是曲折離奇。

老四沙文威是紅色間諜出身的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老五沙文度則是鼎鼎大名的畫家徐悲鴻的學生,這五個兄弟赫赫有名,作為老三的沙文求,也是當仁不讓的英雄豪傑。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沙文漢

沙文漢同陳修良一樣,都是職業的革命家,1930年,沙文漢學成回國,正好遇上餘飛叛變,沙文漢就成了餘飛叛變後出賣的第一人,當時的沙文漢還不知道餘飛告發自己,還是餘飛的妹妹通知他說餘飛招供。

沙文漢覺得大事不妙,立即用電報暗語通知了在上海的陳修良,陳修良也是以迅速轉移,是以餘飛在甯波和上海尋找陳修良時,才會撲了個空,也是是以, 陳修良在和沙文漢亡命天涯的過程中産生了感情,二人有了好感後,結成了革命伴侶。

婚後不久,因為陳修良不被信任的關系,導緻她的革命生涯受到了影響,許多人勸沙文漢放棄陳修良,同她離婚來保住自己的革命生涯,可是沙文漢不願意,丈夫的堅定選擇,讓陳修良倍感溫暖,當陳修良的事情漸漸淡化之後,沙文漢又遇到了麻煩。

受到潘漢年冤案的影響,沙文漢在1957年的12月份被劃為右派分子,并被開除了黨籍,丈夫受了牽連,陳修良的日子也不好過,她在次年的3月份,也被劃為“極右分子”并被下放到了嘉興去做勞動。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陳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滿唏噓

陳修良一家三口

在很長一段時間的黯淡歲月裡,沙文漢都與陳修良相依為命,二人的感情并沒有是以淡薄,反而因為生活的磋磨,更加堅定了要在一起的決心,二人在下放期間,深入的研究了中國曆史,尤其是革命曆史。

在滿身病痛下,沙文漢撰寫了《中國奴隸社會的探讨》一書,遺憾的是,虛弱沙文漢并沒有寫完這一本書。

而沙文漢的右派帽子,一直到他彌留病危之際,才被摘去,1964年的1月份,沙文漢病逝,得以躲過了兩年後的“文革”。

不幸的是,沙文漢的妻子陳修良,一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被恢複黨籍。

1998年11月6日,陳修良病故,享年92歲,她這一生有不甘,又屈辱,也有歡樂,無論陳修良這一輩子活得是否精彩,都在她離世那一夜随風而去,留下來的隻有她帶給人們的無限懷念。

後來很多人提起陳修良,都在訴說她的特工和卧底生涯,卻很少有人知道陳修良的三段婚姻,在了解陳修良之後,大家都不由得感歎革命的疾風暴雨,也讓人窺見了曆史的經驗和教訓。

繼續閱讀